史上最值得敬重的一位汉奸母亲:洪承畴的母亲

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投降变节沦为汉奸后,自己却始终坚守中国女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风骨,成为中国母亲高风亮节的典范。因此,世人从没有由于她是汉奸的母亲而疏远她和排斥她,而是更加的敬重她和仰慕她,并给于她素月孤舟的称誉。这位母亲就是经不住满清美女诱惑而投降变节的原明朝重臣洪承畴的母亲傅氏。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父亲洪启熙是明朝末年的秀才,性格庄重,以至孝名闻乡里。母亲傅氏是名门闺秀,教子极严。她为洪家生子有三,长子承畴,次子承畹,三子洪承。在明朝末年,洪承畴吴三桂齐名,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的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山战败后降清做了俘虏,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官职太傅、太保、少师、太子太师。

洪承畴幼年时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才华横溢,深知谋略,一登龙门就为朝廷器重,38岁时便因围剿农民起义军有功而官至延绥巡抚。崇祯九年,即公元1636年7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致使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之久。两年后,满清在东北兴起,明朝的辽东防线危机,袁崇焕被屈杀后,洪承畴从围剿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前线被调到辽东,总督蓟辽战事。不久兵败被俘,因经不住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的美色诱惑而投降变节,从此身陷汉奸泥潭而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当时,只有17岁的抗清义士夏完淳不幸被捕,已成为清军江南前锋统帅的洪承畴亲自审讯。面对严刑审讯,夏完淳却侃侃而谈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先生,是个豪杰人物,松山一战,以身殉国,疆场之上,英灵长存。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不认识洪承畴,就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完淳竟说:洪先生为国捐躯,人所皆知。先帝设祭,满朝痛哭。你们这些汉奸,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一句话让洪承畴满面羞愧,无地自容。

其实,洪承畴当时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恩宠,他自己也曾得意洋洋地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曰: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洪承畴在松山战役兵败降清,于是有士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还有一次,洪承畴在阴历谷雨与客人对弈。其间丫环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为何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然而,那位客人出口惊人,续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当时出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的黄道周率领义军矢志抗清,在皖南不幸被捕,押送至南京清军大狱。他在狱中吟咏如故: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清廷派洪承畴前来劝降,黄道周便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黄道周大义凛然,慷慨赴难,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后来,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这令洪承畴一时寝食不安。

明末著名文人吴梅村曾写下《松山哀》一诗,写的是洪承畴战败降清,甘心清军鹰犬,追杀抗清力量。诗中颇含讽刺之意。诗中写道:出身忧劳致将相,征蛮建节重登坛,还忆往时旧部曲,喟然叹息摧心肝。由此可见,当时降清变节的洪承畴已为千夫所指。

据有关史料记载,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这说的是,顺治四年,即公元1648年,早过知天命之年的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思。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当时四方乡亲,无不诧异,认为以洪母之为人,何以会一改素节?哪知洪老太太到了北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便抡起枣木拐杖,劈头劈脸一顿好打,口中不停地骂道: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当时,洪承畴已为满清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必须轮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两千里迢迢路程,不辞辛苦,艰难跋涉,借题发挥,就是要为前明遗民出一口恶气。其民族气节备受后人尊敬和赞誉,洪母骂子也成为历史上传统忠义教育中的典型事例。

洪承畴降清之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高官厚禄,威势显赫,但家乡亲朋故旧却视之为奇耻大辱。洪承畴任五省经略回福建泉州家乡省亲时,在泉州市旧城区东部、东接菜巷、西至西边巷的一块地方建造豪华府第,人们称为洪衙,故取名洪衙埕巷。然而,他所建的府第,当时竟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前去居住,即便是从此门前经过都要侧目而视。

得知这种情况后,洪承畴便亲往家乡叩请母亲前来居住。但洪老太太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劝说母亲,但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修造了一只木船,然后携母亲坐在船里,泛于江上,过着隐居生活。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在婆母的影响下,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投降变节,愤然削去头发住进了尼姑庵。后来,有人在洪府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忠义孝悌礼仪廉;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忘八。这分明是骂洪承畴是无耻的王八。亲故不齿,乡里难容,洪承畴只好怏怏返回京都,在泉州古城留下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府衙,同时也留下洪衙埕巷这个古街巷名。洪承畴降清虽然为清军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却因为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之人,将其列入《清史·贰臣传》,而由于其功甚大,竟将其排入贰臣甲等序列。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mingchaogushi/2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