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屠川” 是明末清初历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以下是关于该事件的详细介绍:
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屠城记载:据《纪事略》等史料记载,张献忠在四川多地实施屠城,如以成都为例,紧闭城门,带兵冲入城内挨家挨户杀戮,还下令士兵不漏杀一人,否则将其剥皮,杀完城内百姓后又到城外追杀。
科举屠杀:张献忠发布科举令,要求四川境内的读书人必须来应考,但这些读书人大多在应考时被屠杀于南门桥,血肉横飞。
按功屠杀:派兵分剿成都府属三十二州县,定例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解验,准一功,妇女四双手准一功,小孩六双准一功 。
杀卒充粮:甚至在非正史中,记载了张献忠在无百姓可杀后,开始自杀其卒,每日一二万人,还将士兵的尸体做成腌肉,充当军粮。
事件争议
确有其事说: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但这场屠杀确实发生过,死亡人数也相当可观。比如《明史》等一些史料中对张献忠的屠杀行为有明确记载。
事件影响
人口锐减:造成了四川地区人口的急剧减少,“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富庶的天府之国变得人口凋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文化断层:大量文人学士被杀,文化传承受到极大冲击,许多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停滞甚至倒退,出现了文化断层现象。
移民潮:为了填补四川人口的缺口,清朝实行了 “湖广填四川” 的大规模移民政策,对四川的人口结构、文化风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