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玉手纤纤却祸国殃民

王衍(256—311),西晋大臣,字夷甫,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堂弟,曾经担任过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与太尉等职。他端庄清秀,有着一双纤纤玉手。据《世说新语》记载:“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其手如白玉,拿着佛尘时人们都分辨不清玉手与玉柄了。

他不像他的堂哥王戎有个向他撒娇“亲卿爱卿,是以卿卿”的妻子,王衍的妻子倒是特别贪财。他的妻子是郭泰宁的女儿,“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甚至让婢女去路上拾粪。王衍非常痛恨妻子的“贪浊”,口中从不提及“钱”这个字,其妻有一次乘他睡觉的时候,让婢女在床边堆满钱,王衍早晨起床时发现无路可走,就喊婢女“举却阿堵物”——拿掉这些东西,就是不说出那个“钱”字。

如果就是这些典故,王衍倒不失一个丰神俊逸又不贪恋财物的翩翩名士了。但王衍还有另一幅面孔。

他伶牙俐齿,经常口若悬河,而且自我感觉非常好;但这种能力却给羊祜(王衍是羊祜的从甥,即羊祜堂姐妹的儿子)的感觉极差。晋武帝泰始八年即272年,王衍才17岁,有次他要到羊祜那儿去陈述一些情况,他“词甚清辩”,但羊祜当时就没给他好脸色,王衍也不高兴地拂衣而去。羊祜对在场的嘉宾们说“王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胡三省评价为:“史言羊祜有知人之鉴,为(晋)怀帝时王衍误国亡身张本。”王衍聪明秀美,在其小时候,山涛见到他后,感慨良久便说道:“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宁馨儿是晋宋时的俗语,意思是“这样的孩子”;后用作对孩子的美称,唐代张谓有诗句“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清朝赵翼亦有诗句“漫有床前阿堵物,也多膝下宁馨儿”等。

他喜谈老庄,名重当时,拥有大批铁杆粉丝,但他“宅心事外(即在其位不谋其政)”,经常信口雌黄,晋朝孙盛《晋阳秋》有如此记载:“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他没有政治原则,贪生怕死,更无节操,是个典型的趋利避祸的现实主义者。王衍的小女儿是晋惠帝太子司马燏的王妃,当司马燏被贾后废为庶人幽囚在金墉城之后,王衍赶紧上表要给女儿离婚以逃避灾祸,后来太子被迁至许的时候,派人给王妃送去一封“自陈诬枉”的书信,结果王衍根本不敢往上呈报。赵王司马伦斩杀贾谧与贾后等人后,也认为尚书令王衍“备位大臣,太子被诬,志在苟免”而“禁锢终身”,就是永久取消他以后出仕为官的资格。311年,王衍奉送太傅司马越的灵柩还葬东海的途中,被石勒俘虏,当石勒追问他晋朝衰亡的原因时,王衍却声称国家大政方针不是他所能决定的,自己从小就没有从政当官的愿望,并劝石勒称帝,“冀以自免”。

他假公济私,把个人及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306年12月,晋怀帝即位,以尚书左仆射王衍为司空,次年11月便任命王衍为司徒。王衍便利用手中的权力任命他的亲弟弟王澄为荆州都督,又任命他的族弟王敦担任青州刺史。并同时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足以为三窟矣。”王澄骄奢无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王敦就是那个后来在东晋谋反搅乱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安定。王衍将自己的两个弟弟如此安排,就是在政治上谋自己利益的最无耻的举措,所谓“狡兔三窟”而能随时随地脱身避灾了。

他与他的弟弟王澄“喜欢题品人物,举世以为仪准”。历史上有“王夷甫识石勒”这个典故,石勒十四岁的时候,到洛阳去贩卖,“倚啸上东门”;王衍“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认为石勒与众不同将会祸乱天下。但王衍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落到石勒的手上,尽管他一再推卸责任而“冀以自免”,但石勒早就闻其名了,石勒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年轻时就名扬四海,身居重任,怎么能说你没有从政的愿望呢!祸乱天下,不是你还会是谁!当天夜里,石勒派人“排墙杀之”即推倒屋墙压死王衍等人。

王衍容貌“整丽”,玉手纤纤,又妙于谈玄,为天下士林万人所瞩目。既是名士,就不能给人留下贪财的口实;“举却阿堵物”只是说给人听的、做给人看的,绝不意味着王衍不贪财不贪权。他只是厌恶妻子的“贪浊”,只是厌恶妻子的俗气而不高明,厌恶妻子将“聚敛无厌”挂在嘴上写在脸上,因为如此拙笨的妻子与一个名士妻子的身份悬殊,一个名士的妻子哪能让丫鬟整天用个竹筐子去拾取狗屎猪粪呢?王衍恨不得对妻子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他看似没有一定的政治原则,其实他的“狡兔三窟”的安排就意味着将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就是他的政治原则。在太子司马燏随时面临着可能被废杀之时,他并未尽到一份为官的责任,他所想到的只是如何将自己脱于干系,甚至上表请求自己的女儿能与太子离婚。在被石勒俘获的时候,除了推卸责任之外,还无耻地劝勉石勒赶紧称帝,这就不再是趋利避害了,而是气节全无了!难怪他的堂舅羊祜与重臣石涛对他作出那样的评价与预言了:误天下苍生者,一定是王衍!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jinchaogushi/4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