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逆天,奴隶称帝

公元318年,刘曜建立前赵政权。大将石勒在灭西晋及平定反叛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刘曜封为赵王。石勒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羯族人,但却十分有心计。在刘曜被胜利冲昏头脑、开始麻痹起来时,他却在积极地扩充自己的实力,最终打败了刘曜,灭了前赵,建立了后赵。
  ■卖身为奴,趁乱而起
  石勒本名匐勒,字世龙,羯族人,先辈是部落中的小首领。石勒继承了羯族人勇猛无畏的传统,自幼便长得十分强壮,骑射武艺更是一时无二。石勒20岁时,故乡发生了饥荒,部落里的人都四散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他与族人失去了联系。
  那时,有军队正在抓捕、贩卖胡人,以补贴军费。石勒也被抓住,与其他胡人一起被卖到了冀州,成了师欢家的奴隶。石勒身高力壮,干活卖力。师欢见他长相不俗,精于骑射,认为他绝非凡人,便将他释放了。
  当时,西晋皇室的“八王之乱”依然在继续,石勒不得不四处漂泊,为地主帮工。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与他遭遇相同的流民,从而组建了一支骑兵队。由于他精于骑射,还会相马,因此深受当地豪强汲桑的青睐。
  后来,汲桑为他取了“石勒”这个汉名。在汲桑的大力帮助下,石勒势力日益壮大,逐渐拥有了一支战斗力超群的军队。
  不久,汲桑自封为大将军,封石勒为扫虏将军,率军攻破邺城,斩杀了新蔡王司马腾。当时大权在握的东海王司马越得知这一消息后惊诧不已,马上命荀日希等人率军征讨。汲桑、石勒不敌,汲桑被杀,石勒则率领残余部队逃往他处。
  ■投奔刘渊,中原发迹
   刘渊反叛朝廷后,石勒率众前去归附,负责征讨山东的军事行动。石勒率军南征北战,很快便将魏郡、赵郡、巨鹿、常山等地攻破。在此过程中,他不仅帮助刘渊 逐步扩充了势力,同时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此外,他还将辖地内知识渊博的汉族文人集聚在一起,为其出谋划策。可见石勒并不甘心充当刘渊的先锋官,他也在秘 密发展自己的势力。
  西东海王司马越看到石勒的势力日益壮大,严重地威胁着西晋朝廷的安危,便亲率大军攻打石勒,却在出征途中病逝了。 司马越一死,晋军顿时失去方寸,乱作一团。太尉王衍临危受命,却无力应付石勒大军的攻势,被杀得大败。战后,石勒处死了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以及太 尉王衍等高官显贵。311年,石勒与刘曜、王弥联兵攻破洛阳。
  312年,石勒下令修建壁垒,建造船只,准备攻打镇守建邺(今江苏南 京)的琅王司马睿司马睿将全部兵力集聚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任命镇东长史纪瞻为帅,全权负责抵御石勒大军。正当石勒下令渡河时,突然天降大雨,雨水 将道路冲断,淹没了军营,更在军中引发了瘟疫。一时间,石勒军中粮草匮乏,许多士卒病倒。石勒便采纳张宾的建议班师北还,到了河北。
   在以后的数年间,石勒先后攻占了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势力日渐壮大。318年,匈奴汉国皇室发生政变,刘曜登基称帝,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当时, 为了平叛,刘曜极力拉拢石勒。石勒在平叛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刘曜封为赵王。然而此时,石勒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他不愿屈居刘曜之下,考虑到刘曜对他也 深怀戒心,他便产生了拥兵自立的想法。
  ■目不识丁,贤王早逝
  319年,石勒宣称建立赵国,史称后赵,与刘曜建立的前赵政权针锋相对。此后两国之间攻伐不休,战争不断。329年,石勒终于将前赵政权一举歼灭,由于他曾经做过奴隶,所以后人便称他为“奴隶皇帝”。
  石勒自幼不识字,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却十分看重文人。石勒登上皇位后,便传下诏令:俘虏若是读书人,就不准杀害,要将其送到都城,由他亲自处理。
  后来他又接受张宾的建议,下令设立学堂,并让所有部将之子都去读书。除此之外,石勒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制度,规定被保举人通过了考核就能做官。正是由于他如此重视教育,唯才是举,才使得后赵很快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石勒虽然不通文墨,却非常喜欢学习。他经常请博学之士为其读书,并总是即兴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一次,当听到《汉书》中有大臣劝刘邦赐封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的历史时,他当即说:“这样做非常不应该,刘邦靠这种方法怎么能保住天下呢?”讲书人连忙解释说,后来在张良的劝谏下,刘邦并没有赐封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石勒听了叹道:“幸亏有这个人啊。”
  公元333年,石勒病逝。在遗嘱中,他要求丧事一切从简,万不可奢靡浪费,并叮嘱太子石弘和侄子石虎要融洽相处,切勿像晋朝司马氏兄弟那样自相残杀。然而,石勒丧事刚过,其侄石虎便起兵杀死石弘,篡位称帝。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jinchaogushi/1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