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为何要向秦国求和?又为何反悔与秦国决裂呢?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都会发生一些摩擦,每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不间断,胜负也都有。秦国秦孝公时期经历了商鞅变法,变成了新兴的强国,诸侯国都忌惮秦国。然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也进行了一次“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军事实力猛增,对外战争往往胜多负少,也是战国中的佼佼者。正所谓两强相争必有一伤,秦国赵国这两个大国遇到一起自然会有一番恶战。

秦国自强大以后,一直想要吞并诸侯,称霸天下,公元前270年,秦国大举发兵攻赵,被赵国名将赵奢所打败。后来,秦昭王启用范雎为秦国丞相,听从了范雎“远交近攻”的对外策略,计划先攻打魏国,后攻打韩国,最后攻打赵国。到了公元前262年的时候,秦国攻打韩国,将韩国的野王之地占领,截断了韩国上党郡和韩国本地的联系。韩军打不过秦军,韩王只好和秦国议和,并答应秦国的条件,承诺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可是,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愿意向秦国投降,和上党百姓商议之后,他们私自决定利用赵国的力量对付秦国,就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一听说是上党这个好地方,想收又不敢收,他问了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的意见后,决定按照赵胜的意见来做,那便是接受了上党的十七座城池。赵孝成王认为,如果秦国因此而怨恨赵国,并且发兵攻打赵国,必定会派白起为将,但是他秦国有白起,我赵国还有廉颇廉颇可能打不过白起,但是守住城还是可以胜任的,于是就放心的收了上党。

秦昭王听闻他好不容易得来的上党竟然已经成为了赵国的东西,十分愤怒,马上就下令攻打赵国。

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和赵禹的建议,让赵国的廉颇应战。几次交战中,秦赵双方各有胜负,但是秦国这方面的胜利的机会要多一点。赵国廉颇屡屡被打败,因此而建造起壁垒,坚守不出。秦国范雎向秦昭王献出了反间计,使得赵孝成王埋怨廉颇守不住城池,消极对战。赵孝成王多次派人指责廉颇,并催促其应战。廉颇始终不出兵,赵孝成王一怒之下就将廉颇调遣回来,将主将换成了年轻的赵括

做了这些措施以后,赵孝成王还是觉得不放心,当初他选择接受上党的十七座城池,是因为觉得百万大军也攻不下的城池,如今却能够白白得到,他承认他十分动心,所以才不顾念强大的秦国,将上党纳为赵土。可是,现在看来,秦国的强大真的不是吹嘘出来的,更何况秦国还有一个杀神白起,这个人可是惹不起的主子。赵孝成王心里害怕得都不着边儿了,所以就派了使者到秦国去议和。

秦昭王倒是会挑好时机接见赵国的使臣,那时候除了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当事国之外,其他的几个国家都处于观望状态,他们不敢轻易发兵帮助赵国,但是又害怕秦国攻占了赵国之后变得无比强大,所以都来秦国探一探秦昭王的口风。秦昭王接见了赵使,还故意对赵使很周到体贴,放出了秦国和赵国关系良好的烟雾弹,迷惑各诸侯国孤立赵国。

这是赵孝成王的第一次求和,但是没有成功,因为秦昭王始终没有答应,前方的战事依然没有停缓。

第二次向秦国求和,是在长平之战失败之后,长平一战,赵国光是降军就损失了四十万之多,这可都是赵国的青壮年劳动力啊。一个国家失去了壮丁,任何一个小国都可以灭亡你。赵孝成王害怕赵国被灭亡,找来大臣商议此事。

赵国大夫楼缓认为,赵国现在应该主动和秦国割地求和,但是这一次只派使者不能成功,一定要大王亲自去才行。赵孝成王就带着一帮人来到秦国议和来了,楼缓还带着财宝找到秦相范雎,游说范雎帮助赵国,范雎因为嫉妒白起的战功,答应了下来,秦赵议和一事最终达成。赵国恢复实力以后,断然反悔割地,还派人游说各诸侯王合纵抗秦。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uangdigushi/4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