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的对文人最友善吗?

宋朝优待文人,是从开国皇帝宋太祖开始的。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宋太祖誓约”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两宋之交宋阁门宣赞舍人曹勋《进前十事札子》《北狩见闻录》里,明中叶出现的一本叫《避暑漫抄》的书,托名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写的,里面更是有完整的记载。大意是说,宋太祖登基后,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秘密镌刻了一座石碑,叫做“誓碑”。用销金黄幔盖着。平常夹室的门关得很严,新皇帝即位的时候,到太庙参拜,就会进夹室去拜读。新皇帝进去的时候,只让一个不识字的小黄门跟着,其他人都远远地立在庭下,不准进去。小黄门验封开锁,焚香明烛,揭开黄幔后,立刻退回阶下,连什么样子都不敢看。当新皇帝一个人近前跪诵,记住以后,即合幔锁门出来。整整北宋一代,皇亲国戚及大臣中没有一个人知道碑上写的是什么。

(宋太祖)

直到靖康之变后,女真人杀进开封,把所有的礼乐祭祀等法物抢去,打毁夹室,大家才看到了那块誓碑。碑高七八尺,宽四尺多,上面写着三句话。第一句“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第二句“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第三句“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后来曹勋从金国偷跑回来的时候,宋徽宗特地让他把这事转告已经当了皇帝的赵构,免得赵构不知道,断了祖宗的誓言。曹勋告诉赵构后,又在他的书《进前十事札子》里记载了这件事。

除了宋太祖优待文人外,他的弟弟宋太宗继位后,又再一次提高文人的待遇。

宋太宗

宋太宗当皇帝的第二年,他第一次开科,就取了进士109人,而太祖朝,平均每年才13人,是太祖朝年平的八倍多。而他取士最多的一次淳化三年(992年),达到353人,是太祖朝年平的二十七倍多。

宋太宗不但取士多,而且进士的提拔也很快。唐代进士,往往并不立刻兑现官职,而太宗朝取的进士,甚至不用去地方上锻炼,当年就可以立刻授予京官。他所取的进士中,有十八人甚至后来成为他的宰执。

为了安置这么多知识分子,太宗朝还渐渐形成了官、职、差遣三种不同的官位体系。“官”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也就是一个官员享受的待遇;“职”分馆职和贴职,馆职即馆阁之职,贴职指职事官不任馆阁实务而监领馆阁之职,是一种荣誉性的名衔;“差遣”才是一个官员所行使的实际职权。三种官职的分离,可以很灵活地分配使用,让及第的进士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宋真宗

到了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时期,对知识分子更是优待有加,他甚至还亲自写了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鼓励天下读书人认真学习。

到了宋仁宗的时候,知识分子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出现了鼎盛的状况。让宋代的文化出现了历史上的高峰。我们这里不妨列举一些在各个领域中的优秀知识分子,大家了解一下。

政治方面,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文彦博等人,以及在仁宗时期已经跨入仕途,但活跃在后世神宗、哲宗时期的王安石司马光、张方平、曾公亮、吕公著等。文学方面,如苏轼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六家;以及晏殊柳永、张先、苏舜钦、梅尧臣等诗词大家。书画艺术方面,如黄庭坚蔡襄米芾、范宽、燕文贵、许道宁、郭熙等等。还有经学方面的孙奭、刘敞;理学方面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吕大临;哲学方面的胡瑗、孙复、石介三大先生;科学技术方面的沈括、毕昇……苏轼曾赞叹道:“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明代李贽更称颂道:“鉅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宋仁宗

从宋处前四代皇帝对待文人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就完全知道宋朝是怎么对待文人的了。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代周立宋。重文轻武主要还是担心武将对皇权的威胁,前朝的历史悲剧导致宋室皇族的担忧;因此,宋太祖即位后便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的隐患,把地方吏治、兵权和财政统一到中央,使中央集权更为集中,防止武将割据一方,危及皇权的历史重演。

不准让军人握有政权也是宋室皇族历来的家训,才会如此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头上。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4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