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秘史上――宋代官场揭秘_宋朝



公元96O年,后周世宗柴荣死。继立的皇帝是柴荣的四子柴宗训,即周恭帝。他从父亲手上接过皇位时年方七岁,还是个孩子。在他即位半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拥有兵权的军事将领篡夺政权的事件。事变的结果,导致了恭帝的被废,后周政权的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北宋王朝。

这次事变即历史上有名的“陈桥事变”,兵变的策划者是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赵匡胤(927—976年),涿州(河北涿县)人,原是周世宗柴荣手下的一名颇具军事才能的高级军事将领。柴荣临死前,提升他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荣任此职,等于掌握了禁军的实权。

后周显德七年(96O年)旧历正月初一(辛丑),正当后周君臣欢庆新春佳节的时刻,突然从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县北)传来奏报,称:契丹贵族南下并与北汉之兵联合入寇。这消息使沉浸在节日欢庆之中的小皇帝如同冷水淋头,大为惊惧。赶忙派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去抵抗。

初二(壬寅),殿前副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领前军先发。当时京师传言:“策点检为天子。”初三(癸卯),赵匡胤率大军出发,军中善占星术的苗训诡称“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指谓匡胤亲吏楚昭辅曰:‘此天命也。)”这实际上是赵匡胤夺权舆论的一部分。

当天晚上,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市东北),赵匡胤又指使他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导演了一幕“黄袍加身”的闹剧。先是,他们在军中鼓动说:“现在皇帝幼弱,不能亲理政事,我辈出生入死,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接着,又派人驰骑回京,告知赵匡胤的心腹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人,等赵匡胤回京时为内应。这天夜里,在陈桥驿的将士们都没入睡,赵匡胤假装酒醉不醒,躺在床上。初四(甲辰)黎明,赵匡义、赵普和诸将拿着兵器闯进赵匡胤的卧室,说:“诸将无主,我们愿立太尉(赵匡胤)为天子!”众将士一边叫喊着,一边围住赵匡胤,“被以黄袍,罗拜,呼万岁,掖乘马南行”。赵匡胤借机说:“你们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众人都下马说:“惟命。”赵匡胤于是说,不许他们惊犯宫阙,侵凌朝贵。众将一一听从。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便率大军从仁和门进入京城。后周大臣们听说赵匡胤兵变回京,惊惧万分,关起后宫大门,企图抵抗。当赵匡胤来到通殿前都检点官署的左掖门时,内应石守信立即打开宫门出迎。这时,诸将士已把宰相范质、王溥等拉到官署门前。赵匡胤见到后,假惺惺地流泪说:“我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到了这种地步,真是有负于天地,可又怎么办呢?”范质等正不知如何作答,站立一旁的军校罗彦槐手按佩剑,厉声说:“我辈无主,今日必须有个天子!”范质等一见这阵势,一切都明白了,赶紧向赵匡胤下拜。朝中大臣见大事已定,也都表示祝贺。

就是在正月甲辰这一天(公元96O年2月3日),赵匡胤“诣崇元殿受命”当上了皇帝;小皇帝柴宗训被迫禅位后,降封为郑王。

赵匡胤夺得帝位后,改国号为宋,以汴京为都城,称东京。

帝幸道姑

原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清净庵的住持是金冠李道姑。李道姑为江南人,相貌十分秀丽。早年有许多人追求她,但谁追求她就会暴死,所以她才决定出家云游四方,最后在清净庵中住了下来。宋真宗去泰山求仙拜佛的时候偶然与她相遇,十分喜爱,便纳她为妾。后来她为真宗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是宋仁宗。从此,清净庵也就改名为龙骨寺。

后批帝颈

宋代,尚美人、杨美人都很得宠。她们几度与郭皇后争吵。一天尚美人在皇帝面前说郭皇后的坏话,皇后大怒,举手想击尚美人的脸,皇帝急忙挡驾,于是这一掌打在了皇帝的脖子上。皇帝大怒。宫中内侍阎文应和皇帝商量着要废黜皇后。孔辅道等十人上书皇帝,反对废黜皇后,皇帝不予理睬。

李宸妃坠生儿钗

李宸妃初选入宫是为章献太后做侍女,照顾宋真宗的饮食起居。后来她有了身孕,被纳为妃子。一次,李宸妃随真宗登临砌台,不留心玉钗堕了下去,宸妃很不高兴。这时真宗卜了一卦,说:“如果金钗完好无损,定生男孩。”手下的人取回金钗一看果然丝毫不坏。后来宸妃真的生下一男孩,这就是仁宗。

大娘娘与小娘娘

宋仁宗让李用和挖开坟墓,察看生母李氏的尸体。发现李氏容貌完好,像活着一样。过后仁宗到刘后灵位面前哭拜道:“从今天以后大娘娘的身份就明明白白的了。”宋仁宗称刘后为大娘娘,称皇后为小娘娘,因为她们都是他的母亲,但又都不是生母。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少时聪明好学,为政后智多谋广。初在地方州县任职,后升任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吕端为官期间,言行持重,政策清廉,得赏未尝喜,遇挫未尝惧,老成练达,甚得太宗喜爱。995年,太宗欲罢吕蒙正相位,让吕端接替。有人对太宗道:“吕端为人糊涂。”太宗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吕端小事糊涂,大事却不糊涂。”遂力排众议,决定让吕端接替吕蒙正为相。吕端为相后,从大局出发,感到自己和本来平起平坐,现在率先登上相位,怕寇准不满,就请求让副宰相和宰相按日轮流值班掌印,太宗同意。从此,吕端的威信就更高了。

太宗后苑赏花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夏季四月间,宋太宗召集宰相和身边大臣到宫中后花园赏花。他兴致很浓,对大臣们说:“现在天气和暖,万物繁茂,天下安定无事,我要把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充分享受一番。”于是太宗就重新召集大臣聚会,太宗和他们在后花园推杯换盏,赏花钓鱼,并让群臣即席赋诗以记盛况,到了晚上才尽欢而散。

与群犬同食

陈兢这个人,是陈朝宜都王陈叔明的后代。他家九代同居,老少一共七百口,没有仆人和小妾,上下和睦,各无异言。每当吃饭时,全家都坐在一个大屋子里,没有成年的,另摆一桌。他家有狗一百多条,一起在一个大槽子里吃东西。其中有一条狗没来,群狗也都不吃。

半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态度严峻。年轻时学习做小吏一类事情,没有什么学识。等他做了宰相,宋太宗就劝勉他多读点书,于是他在公务之余,专心读书,。每天一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取书诵读,有时一读就是一天。等到第二天处理政事,非常干脆利落,毫无倦意。他去世以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没有别的书,竟是一部《论语》(二十篇)。

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说过:“我有《论语》一部,用半部帮助太祖打天下,用半部帮助陛下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太宗听了以后颇为赞许。

太宗登楼观灯

宋太宗在元宵节那天晚上亲临干元门楼观灯赐宴,看到京城的繁华景象,就告诉旁边的大臣:“五代的时候,生灵涂炭,百业凋敝。周太祖从邺南回来,老百姓都遭到烧杀抢掠。地上战火纷纷,天上灾星屡现,见者无不胆战心惊。当时人们认为不会再有太平的时日了。后来,我亲自管理政务,国家各种政事才初步走上轨道。我经常想这是上天之所赐,才达到如此繁荣地步;但是,治理烂摊子还全在于掌权的人。”宰相吕蒙正听完之后,就站起离座,说:“我们到这里都是坐轿子,这么多轿子在这里,老百姓都要跑来看热闹,所以市面才如此繁盛。我曾经看到离京城没几里的地方,有许多受冻挨饿而死去的人。希望陛下要看到近处,还要看到远处,这才是老百姓的幸运!”太宗的脸色顿变,但没有吭气。吕蒙正说完,从容不迫地回到座位。和他一起的大臣,都称道他的刚直不阿。

元侃政变风波

赵恒,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后改元侃,出生于968年,病卒于1O22年。他的即位,经历了一场未遂政变。

太宗原有长子赵元佐。有一年重阳节,宋太宗召集赵宗室宴饮,独未召赵元佐。赵元佐为此苦闷,于府中狂饮并乘酒兴将楚王宫烧个精光。太宗听说后大怒,当即废赵元佐为庶人。995年8月,宋太宗在宰相吕端、参知政事寇准的建议下,决意将三儿子赵元侃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恒。对此,宦官、宣政使王继恩表示反对。997年3月,太宗病危,由于太子赵元侃侍疾,王继恩遂与参政知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建勋等人暗中密谋,又取得李皇后同意,决定拥立已被废为庶人的赵元佐继承皇位,并将太子赵元侃从太宗身边赶走。太宗弥留之际,宰相吕端入宫探望太宗病情,不见太子在皇帝身边,便怀疑有人企图在太宗死后发生变故,当即又命心腹将太子召进宫中,尔后出宫。然太子人还未到,太宗便已去世。李皇后急命王继恩召吕端入宫。这时吕端对王继恩等与皇后密谋之事已调查清楚,乘机将王继恩扣在府中,派人看守,不让出入,尔后自己急忙入宫。皇后道:“先帝已经晏驾,按照旧制,立嗣应以长为先。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特请宰相来共商大计,你以为如何?”吕端不慌不忙道:“先帝生前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今先帝刚刚去世,怎么能这么快就违肯圣命而另有别的异议呢?”李皇后见吕端说得在理,又不见王继恩的影子,也便没有了主张,只好听任吕端迎立太子至福宁殿即位,是为真宗。

真宗不徇私情

真宗赵恒自幼聪明,过目成诵,深得太宗喜爱。即位之初,尚能继太宗之遗风,注重节俭,勤于政务。

有一次,驸马都尉石保吉家中的一个仆人,将主家的财物拿出去倒卖了。驸马都尉听说后,大怒,决定加重治罪。当驸马都尉将自己的想法报告真宗赵恒后,赵恒认为不妥,并严肃地指出:“家有家法,国有国规。子女们犯了错误,当用家法;而仆人犯了盗窃罪,就应依国家的法律治罪。且国家法律规定明确,该什么罪,就是什么罪,决不能因为盗窃了驸马都尉府的财物,就对他加重治罪。因此,你应将仆人交有司审断,朕怎能因为你的原因而乱天下王法呢?”驸马都尉见真宗不允,又想在自己府中自行处理。真宗赵恒又道:“驸马都尉府不是有司,内府不是公堂,你无权对盗贼治罪,还是交有司去处理吧。”驸马都尉石保吉无奈,只好怏怏离去。

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即1OO4年9月,辽军攻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为首的主战派的强烈要求下,御驾亲争,在澶州大败辽军。辽军兵损将折,士气低落,又由于孤军深入,给养困难,处境不利,只好秘密派使臣韩杞到宋营求和。宋朝廷虽然大获全胜,但真宗早已怯战,厌战,见来求和,当然求之不得。他以拒绝割地,愿以重金赏赐为条件,派使臣曹利用前去谈判。

曹利用到达辽营,谈判最后结果是:两国疆界不变,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宋廷每年给辽白银1O万两,绢2O万匹,总数加起来为3O万。

澶州,又名澶渊,故此盟约又名澶渊之盟。

“狸猫换太子"之案

西宫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等大臣力请下,决心御驾亲征去澶渊之前,曾对刘妃和宸宫李妃道:“二卿均已有孕,将来谁生子,便立谁为后。”只由这一句话,导出了“狸猫换太子”的一场大波。

刘妃性乖巧,善心计,好名利,只因皇帝口出一句生子立后的话,便生出一分心病来。她想,如果自己生子,李妃也生子,便有一番争执;可万一自己生女,李妃生子,不便说立不上后,还可能失宠。到那时,一切都完了。为此,她心中十分着急,便把一个姓郭名槐的心腹内监召来定计。计出之后,刘妃决定让郭槐和一个叫寇珠的女宫人去实施。

光阴荏苒,又是几个月过去。刘妃小产,生子无望,但将死婴暗交郭槐偷偷埋掉,不让宫中他人知晓。又过两月,李妃腹痛临产,刘妃听说后也叫腹痛要产。郭槐急忙到御花园内捉了一只小猫,用脚踏死,将皮扒去,置于一个金漆果盒之中,假装到李妃宫中探望,伺机将果盒交给寇珠。寇珠本为按计来侍候李妃的,接果盒后,不敢怠慢,急到李妃室中。此时,李妃已生下儿子,痛昏过去,寇珠乘机将死猫留下,抱走李妃所生儿子。当她给刘妃送去时,不料在御花园门口被内监都堂陈琳遇见,陈琳见其神色慌张,以为可疑,将其责问。寇珠不敢隐瞒,便如实告诉了陈琳。之后,宫中便出来了李妃生了个妖怪,刘妃生了个太子的传闻。李妃醒来,决心一死了之,幸有陈琳急入宫中,对李妃说明原由,李妃才觉心中稍安。但陈琳责问寇珠,恰被郭槐从侧看见,言于刘妃。刘妃大怒,召寇珠入宫,严加拷问。寇珠已有良心发现,拼着一死,也未说出陈琳知晓此事。寇珠受刑不过,一头撞死宫内。刘妃为,又与郭槐定计,火烧宸妃宫。陈琳闻讯,急令人将李妃悄悄救出,放出城去。后真宗回宫,听说刘妃已生太子,大喜,遂将其封为皇后;听说李妃因生妖怪,放火自焚而死,也便没再追究。李妃逃出宫中,行乞来到陈州草桥镇,遇到一个叫范仲华的青年男子。范仲华见其可怜,领到家中,认做母亲,此后倒也能安然度日。

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1O22年2月,宋真宗死于延庆殿,由13岁的赵祯即位,是为仁宗。宋仁宗即位后,刘太后垂帘听政。1O33年3月,刘皇后病卒,仁宗亲政,任命为开封府知府,后又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去陈州放粮,便又出来了李妃拦轿喊冤的事故。接着,包拯将李妃带回京城,由陈琳作证,共审郭槐,查明实情,方有戏曲中“打龙袍”的故事,仁宗始认生母,尊为太后。

以上系一种说法。另据正史言,刘氏亦无生子,将李氏所生据为己有,交杨氏哺育。时李氏为刘氏侍女,人不敢言。及刘后死后,众臣才敢言明,仁宗才知生母。因李氏先逝,及刘后死后,方追生母为庄懿皇太后。

后宫不见浓妆

庆历年间,广州官府将没收藩商的珠宝进于朝廷。当时仁宗与嫔妃一起欣赏。时有张贵妃正受仁宗宠爱,提出要将珠宝据为己有。其他嫔妃也要争赏。当时仁宗高兴,便将珠宝分散给她们。然因珠宝少,嫔妃多,分赏不过来,只好令人去市场购买。一时间,珠宝价格便猛涨起来。仁宗听后,十分后悔,认为这都是张妃所致,故有意将其疏远。对此,张妃也有所察,便千方百计讨仁宗欢喜。这年3月的一天,春光明媚,御花苑内牡丹初放,蜂蝶云集,仁宗邀众嫔妃一同观赏。这张妃闻悉,便梳妆打扮起来,不仅带上了仁宗赏赐的所有珠宝,且浓粉艳抹,欲压群芳。谁知仁宗一见,便知其意,更加有些不悦。为了好好教训一下张妃,故以袖掩面道:“如此满头白光纷纷,连一点忌讳都没有了,成何体统!”张妃见此指责,方想起仁宗经常告诫臣下的“勿奢靡”圣谕,颇感惭愧。急忙回去,去粉换装,尔后才去和大家一起观赏。仁宗见张妃改了装束,便转怒为喜,重又宠爱张妃。自此,宫内嫔妃再不敢披戴珍珠。

母子消隙

原来,宋仁宗赵祯嫔妃虽然不少,但其体质羸弱,无有儿子。曹皇后心中忧虑,当下密奏仁宗,拟就宗室中取一幼儿,仁宗同意。适有太宗第四子赵允让第十三子名宗实,年方4岁,生得聪明伶俐,很讨曹后喜欢,便收入宫中,由曹后扶养,视为亲生。1O62年8月,宗实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及1O63年3月,仁宗病死,赵曙即位,时年31岁,是为英宗。宋英宗即位后的第4天,便得病卧床不起,遂由曹太后垂帘听政。这期间,有个叫任守忠的,在仁宗欲立英宗时,企图谋攫内权。他见英宗聪明成年,不好控制,便建议立庸弱之子。仁宗见怒,将其免职逐出宫廷。及至英宗即位后,曹皇后又将其召入宫中,他便常常挑拨曹后和英宗之间的关系。英宗和养母本来关系密切,经任守忠一拨弄,遂生怨隙;再加之英宗有病,几成仇家。虽经知谏院吕诲多次上书两宫,词诚语切地劝解,仍未能消除其母子间的怨恨。

这一日,重臣韩琦独自入宫,以向皇帝问安的名义劝英宗谅解太后。英宗道:“太后对朕,有时也太过分了。”韩琦闻言当即严正谏道:“圣上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多,然都称舜为大孝,这难道说其他的就不孝了吗?非也。亲慈子孝,乃是常道,这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若父母不慈,子乃尽孝,便可闻名千古。臣以为陛下事亲未尽,尚亏孝道。天下只有不孝的儿子,难道还有不是的父母吗?”英宗听后,心有所动。后来,侍读刘敞劝英宗读《史记》。当读到尧授舜的故事时,刘敞便拱手对英宗讲解道:“舜起自侧陋,尧乃禅受大位,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并不是说舜有什么特殊的能耐,只是因其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讴歌朝观,不召自来。”直到这时,英宗方恍然大悟道:“朕知道了。”随后,便到母后处问安,自述病时头痛昏迷不清,冒犯母后,请其治罪。太后大喜,欣慰道:“病时小过,不足为罪。况我身为母后,怎会计较儿子?想想皇儿自4岁入宫,我旦夕顾复,抚养成人,正是为了你今天即位啊!除此,难道还会有异心么?”英宗哭泣拜道:“圣母隆恩,如天罔极。儿若再忤母命,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还说得上什么治理国家呢?”太后亦不禁泪下,急忙上前扶起道:“如今国事自有大臣辅弼,我一妇道,不过暂时天下女人心259听政,所有要务,仍凭宰相裁定。待我儿体愈后,即当归政。”英宗道:“母后多一天训政,儿得多一天受教,请母后不要急着撤帘。”太后道:“我自有主意。”自此,母子和睦如初。又过一年,曹后撤帘,英宗亲政,曾一日裁决政务1O件,众臣无不敬服。太后听说后,心中自是欢喜,并将那个拨弄是非的任守忠斩首示众。

拒贿赂深得民心

在开封府任代理知府期间,虽然职权不算小,但因为官清正,从不受贿,落得。

这年八月,正是当朝宰相七十寿辰,朝中文武百官都以厚礼奉献,就连皇上也赐了黄金、锦缎,各地大小官员更不敢怠慢,惟独范仲淹无动于衷。这可急坏了他的好友富弼,多次传信叫范仲淹送寿礼。信中说:“相爷古稀之庆,为何不见淹兄进京?何不乘机献礼,以图升迁。望兄三思!”范仲淹深知那宰相是皇上的国丈,为人奸诈,手段毒辣。如若我范仲淹不买他的账,必有飞来横祸;如若进京献礼,想我范仲淹身为父母官,岂能搜刮民财,坏我一生清白?宁可丢掉前程,也不可做那被万人唾骂的事情。范仲淹拿定主张,不送寿礼。这时,老家人来报:“大人,我在后花园银杏树下,发现三坛黄金。我想正好解大人之难,快送往相府,免遭不测。”范仲淹闻报,来到后花园一看,果然有三坛黄金,金光灿灿。老家人命家童抬起金坛,正想动身,范仲淹说:“慢!此财来路不明,我怎能占为己有。埋好,谁也不许动!来人——”四个卫士应声而至。“你等火速查清这院落原为何人居住?”四个卫士不敢怠慢,立即出动,明查暗访而去。

过了几天,四个卫士带来了认领三坛金子的王平。范仲淹问明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将三坛黄金交给王平王平一定要给范大人留下一坛黄金,以报范大人的恩典。范仲俺道:“老夫如有贪财之心,何必派人找寻失主,快快退下!”王平无奈,只得暂且抬了黄金,谢恩而去。

再说,宰相爷的寿辰已过半旬,范仲淹虽然将此事日渐忘怀,但总预感到大祸将临。这天,正是九月重阳,家人领着传信人喜气洋洋进来报道:“大人,喜事降临。”来人将信呈上,范仲淹拆信念道:“淹兄,相爷收到你奉献的一坛黄金,对你很为常识。特为保奏一本,将你提升,特传喜讯。友富弼。”范仲淹看后,不但不为之庆幸,反认为是对自己的贬辱,满腔愤怒地撕碎书信,吓跑了传信人。老家人见此情形,连忙跪下,禀明实情。原来,那天王平想留下一坛金子,范大人未收,后来王平瞒着大人将一坛黄金暗里替大人奉献相爷,作为寿礼。范仲淹听罢,怒斥了老家人一顿,写下表章,上朝辞官而去。

真宗贿臣王旦顺从

王旦,字子明,进士出身。人称“圣相”的李沆死去后,先是寇准做了一段宰相,接着王旦继任宰相。他做官能清俭自守,不用私人,威望也比较高。

但宋真宗本人逐渐骄恣起来,“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总是耿耿于怀,觉得丢了面子,但他又不愿再起兵打仗攻取幽蓟之地。王钦若窥出他的心事,首倡“封禅”。

原来古代自认为文治武功无与伦比的帝王才有资格到泰山祭天,称做“封”,在山下祀地,称做“禅”。其实封禅不过是封建帝王炫耀自己“功业”的一种自欺欺人、劳民伤财的把戏。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宋真宗自然同意王钦若的建议。

但他唯恐王旦这位官声甚好的宰相说长道短,必须设法堵住王旦的嘴,才好放手去搞鬼。

于是,他想起了行贿的招数。

大约在景德四年(1OO7年)年底,宋真宗“召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之,皆珠也”(《宋史.王旦传》)。

行贿的手段很巧妙:假说赐酒,酒器内不是酒,而是珍珠。

效果怎么样?“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宋史.王旦传》)。

寇准智训刁员外

北宋年间,寇准在成安县任知县。一日郊游,途中见到一位年高六旬的塾师坐在路旁铺盖卷上,正垂头啜泣。寇准觉得奇怪,于是向前询问。

原来,这位老塾师应聘在一个刁钻吝啬的员外家教书,契约上写定三年期满,酬银三十两。眼看三年就临近了,员外把他叫到客厅,板着面孔在纸上写了一个字,问他读什么。

老塾师一看傻了眼,纸上写的竟是个“井”字,“井”字中间加了一点。他从来没见过么古怪的字,顿时憋得满脸通红。

“这是投石下井的声音,读‘啪《。连这么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你还有脸教我的子侄吗?”员外又用讽刺的口气对塾师说:“你这样才疏学浅,会误人子弟的,我无法再聘你为塾师,你还是走吧!”

老塾师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羞辱,一气之下,卷起铺盖就离开员外家。刚出城门,想到自己三年来教书的辛苦,竟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寇准听过老塾师的叙述,便把他带回县衙,吩咐衙役把那个捉弄塾师的员外带来。

员外一到,寇准对他说:“听说你是位饱学之士,本县今天特向你请教一个字。”说完,提笔写了一个“?”字,递给他。员外看了,根本不认识。

寇准沉下脸来,喝道:“连这个字都不认识,来人啊,拖下去重打4O大板!”

员外被摁在堂前,几板下去,打得他鬼哭狼嚎。寇准吩咐住手,让员外再认那个字。员外横看竖看张口结舌还是不认识。

寇准问:“这字上面是什么?”

员外回答:“是竹。”

“下面呢?”

“是肉。”

寇准冷笑说:“上竹下肉,这是竹板打屁股的声音,和‘井《字中间加一点,投石落井的声音一样,也读‘啪《。竹板打你的屁股,你都不认得,看起来还得重重地打!”

员外才猛然醒悟过来,连连向寇准磕头求饶。“本县暂且放你。不过,要把这个‘?《字带回去,好好保存,不得毁失。”寇准又严厉地说,“要给老塾师赔礼道歉,三十两酬银不得拖欠。以后再敢欺侮、戏弄教书先生,本县还要用竹板子伺候!”

员外连声称是,恭敬地把塾师请回家,三十两白银,分毫不差地付给了他。

观画知玄机

传说米芾在安徽无为县任县令时,曾巧断过这样一件案子。

有个做买卖的李老汉,上县衙哭诉三家邻居赊欠了他的货款,赖账不还:一个邻居叫侯山,说要进一批山货,将李老汉的银子全借走了;另外两个邻居叫马有德和朱进城,说要帮李老汉换货,将他店里的货物悉数拿走了。但是银两有借无还,货物有出无进,搞得他身无分文。

米芾便把三个邻居找来对质,他们都异口同声:“生意人讲究的是货银两讫,即使赊欠,也有凭证,他无凭无证,纯属诬告。”

李老汉连声叫屈:“大老爷明鉴,这三个恶邻欺小人目不识丁,所立借据都是伪证。幸亏我早作防备,记下账目,请大老爷审查。”说着呈上一卷画。

三个邻居也不相让,说道:“这种瞎涂乱画算得了什么账目?”

米芾拿过画卷一看,见几幅画虽然画得都很粗糙,但形象可辨。他端详了一会儿,就频频颔首,若有所思,对三个邻居说道:“这画卷,可是真凭实据,铁证如山,你们休得抵赖。”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2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