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详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地理知识

众所周知,不,应该说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但是,中国人不一定都知道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哪里?那么,夏朝的地里位置是在哪的呢?其地理知识又是什么?现在,请随着小编一起回到四千多年前的夏朝,看看那时的夏朝的地理位置是在哪里以及夏朝的地里知识吧。

夏朝的地理位置

夏朝的中心地区,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至今湖北,北至今河北。夏朝的地理知识迅速积累,并在城市,治水,农业,青铜器和原始地图等多方面上得到了体现。

1、从城市建设看夏朝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龙山文化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防御设施城堡,如河南登封王城冈及淮阳平粮台城堡,这就是初期的城市。城市的诞生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标志。传说夏朝以前已经开始筑城,如“夏鲧作城”;“鲧作城郭”;“昔者夏鲧作九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里讲的鲧即崇伯鲧,尧时夏部落酋长,禹的父亲。那时候的城市还不可能是后业用砖头或石头修筑的城市。以王城冈来说,这是四千多年前修筑的东西骈列的两个方形小城堡,城墙用夯土筑成。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城遗址。西城西墙长94.8米,南墙长97.6米。从年代上看,与夏代纪年相吻合。在山西夏县埝掌乡东下冯村北青龙河两岸台地上,曾发现一座小规模的城堡遗址。南城墙长约400米,宽约8米,残高1.8米,夯土筑成,距今约4000年。从年代上看,也与夏代纪年相吻合,而地址又恰好在所谓“夏墟”的地区内。因此,可以说城市起源于夏代。 城市地址的选择,反映了那时的地理知识。比如地形上一般来说以平坦,高燥为好,最好靠近河川大海,但又不能过于低洼;交通要方便,生产要发达等等。城市的最大功能是促进物资,信息的交换,所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从大禹治水看夏朝地理知识

相传夏朝建立以前,洪水灾害严重,“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每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为了治水,尧在联盟议事会上提出派谁去治水比较合适?大家都说鲧去合适,尧反对。四岳又说,先叫他试试,不行再说吧!尧只好同意,让鲧治水。 鲧采用以前共工的治水办法,“壅防百川,堕高堙庳”。用人工把高的地方铲低,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只堵不疏,结果鲧治水九年毫无成绩,失败了,被砍了头。以后舜又派禹治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吸取了你父亲的教训,决定把纯粹堵水改为疏、堵并用。他首先“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亲自勘察高山,大河,把地形,河流的流向,水量调查清楚,树立标记,指示哪些山要挖掉用来筑堤,哪些河流要疏导。又组织治水班子,发挥集体的智慧,制订“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治水方案。这样可以顺应水性,疏通河川,开导阻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河归大河,同时还利用一些湖泊,沼泽及低洼地聚积水,起到分洪储流,灌溉农田的作用。在治水的同时还在田间开沟洫,“尽力乎沟洫”,更能发挥灌溉效益。13年中,禹治理了“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消除了水害人民安居乐业。禹治水成功,受到人们普遍的赞扬和崇敬。

3、从农业生产看夏朝地理知识

夏代由于水害得到治理,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剩余粮食增多,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夏桀时有“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可见酒多到什么程度。这虽然是过分夸大之词,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夏代粮食的丰足。 古代的农业和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夏朝农业的发展,必然积累了许多有关季节,气候方面的知识。流传至今的《夏小正》,就含有夏朝的历法,物候知识。如书中讲的历法是夏朝的十月太阳历,即1年分10个月,每月36天,全年剩下的5-6天为过年日。因此,它记载的物候,天象与后业的太阳历有较大的差异。书中记载的物候知识比较丰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物候专著。其中正月的物候是柳树长花序,梅,杏,山桃相继开花;田鼠出来活动,野鸡鸣叫,雌雄交配;鱼儿由水底上升到近冰层的地方;农田害虫蝼蛄也叫了。这样一个月接一个月的记载,形成了全年较完整的物候历。

4、从青铜器看夏朝地理知识

夏朝,中国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传说夏以前的黄帝时期,就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记载。夏禹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又用铜铸九鼎。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早在距今6000多年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已发现了一个铜片。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圆形薄铜片一件,经化验,含锌25%,属于原始黄铜材质。距今5000年左右的甘肃铜器件。在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两件铸制的黄铜锥,含锌20.2%~26.4%。甘肃武威,青海贵南等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铜器40余件,其中12件分别为红铜,青铜,铅青铜材质。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铜器200余件,其中45件分别为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和铅青铜。上述铜器属于低级阶段的青铜器。属于夏文化遗址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前期文化层,出土了铜渣和熔炉残片。古文献也说:“昔者夏后开使蜚谦折金于山川,陶铸于昆吾”。考古材料和古文献说明,夏朝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由于生产青铜器需要寻找铜矿,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夏朝时期的中国古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找矿知识。古人寻找地下铜矿,一般依靠自然铜和孔雀石的露头去追踪寻找,这是最早的原始的找矿方法。由于中国古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采石技术。这一技术发展成为采铜技术,保证了铜矿石的供应。从采矿到成品转移,使人们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知识迅速积累。同时由于,铜矿来源有限,需要跟邻近部落交换,这样又促进了各部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地理知识的交流。

5、传说中的地图

相传夏禹曾用铜铸九鼎,鼎上铸有山川,道路,鸟兽,草木图案,这种图案就是古代的原始地图。九鼎传到商朝末年,周武王灭掉了商,“迁九鼎于雒邑”。到秦代,九鼎被销毁,鼎上的图被摹绘下来,叫做“山海图”,流传于世。 后来有人提出,山海经山海经图都源于九鼎,说:“神禹既锡玄圭,以成水功,遂受舜禅,以家天下,于是乎收牧之金以铸鼎。鼎之象则取远方之图,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著其生,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奇殊汇,骇世惊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书焉,盖其经而可守者具在禹贡;奇而不法者,则备在九鼎九鼎之图其传固出于终古,孔甲之流也;谓之曰山海图。其文则谓之山海经,至秦而九鼎亡,然图与经存”。 现存山海经附图,只有神怪人物,无地图的遗迹。因此,关于九鼎上铸有原始地图的说法,至今仍是传说,没有证实。 这就是有关夏朝的地里知识,自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了,中国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夏朝的地理知识迅速积累,并在城市,治水,农业,青铜器和原始地图等多方面上得到了体现。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hangchaogushi/3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