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不仅是商朝的遗迹,更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在今年7月13日于立陶宛召开的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殷墟以高票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她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重要地位的承认与肯定。

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

三千多年前的晚商都城殷虚(古人称高丘为虚,建都之地多为丘虚之处),是一片车行酒,马行炙的繁忙景象和酒池肉林的不夜天。但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大战牧野以后,商纣王兵败登鹿台自焚而死,从此繁华的殷虚都城成了一片废墟。两年以后,投降西周并被封在朝鲜的商王室贵族箕子朝周路过此地时,这里已是麦黍渐渐,麦秀离离的荒凉景象。面对此景,箕子真是欲哭无泪,殷虚成了真正的殷墟。600多年的商代历史,被深深地埋入地下。自此以后,商王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所在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除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时,项羽曾与秦朝败将章邯盟于洹水南,殷墟上,此后直至明朝建立小屯村,此地就不再有人提起,成为棋布在华北平原上极为普通的蕞尔一邑。

1899年,甲骨文被著名学者王懿荣发现。10年后的1908年,甲骨学前辈大师罗振玉搞清了这些宝贝的出土地是安阳的小屯村。随着罗氏收集甲骨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终于在1910年从甲骨文上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并进一步推断出土甲骨的小屯村当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历晚商武乙、文丁、帝乙诸王的都城所在地。在此基础上,又经前辈大师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人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小屯村一带是商朝盘庚迁殷至商纣灭国,共历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不复徙都的晚商都城。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才把隐退到历史后院的殷墟,推向了世界文明史的前台。

不仅仅如此。殷墟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与世界其他最早的文明,诸如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泥版文书交相辉映,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但是,其他古文字只是昙花一现,只有中国的甲骨文在使用中与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一脉相传。虽然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有所变异,但从文字的点划、结构上仍有传承之迹可寻,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因此,甲骨文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珍品,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科学的发掘与深厚的底蕴

为了更多地收集甲骨文及与甲骨文伴出的科学信息,减少盗掘挖宝造成的科学资料损失,也为了不使甲骨文这一民族瑰宝继续流往国外,我国学者自1928年开始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工作。

当时的中国田野考古才刚刚起步,因而一切都是在探索、总结和学习中前进。前中央研究院的殷墟发掘自1928年开始至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暂停,历时10年之久,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工作。而1950以后至今,中国社科院一直在此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考古工作。前后78年的殷墟发掘,使中国考古学经历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繁荣时期,直到今天考古学的黄金时代。对一个遗址进行如此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发掘与研究,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是所见不多的;而由此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饮誉海内外的考古学家,也是其他古代遗址所不能做到的。

78年来的持续考古工作,揭去了一层层尘封殷墟上的历史泥土,当年恢弘的晚商都城的轮廓逐渐显现出来。现在可知,殷墟的范围东西达5公里,南北近5公里,总面积近30平方公里以上。此外,在大司空以北,1999年还发现一座早于殷墟的大型商代中期城址——洹北商城。

就在这片范围广大的遗址区内,几代考古学家挖土不止,使一个个商代文明的载体——遗迹和遗物被揭露出来。洹水以南和今天的小屯村以北,是当年的殷王朝宫殿、宗庙所在地,是都城大邑商的中心区。这里共发现大型建筑基址54处,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其中的甲组基址,当为商王的居住生活区。乙组基址,考古学家推断为宗庙和政务活动区。丙组基址形制像祭坛,可能为社稷。在洹河以北是王陵区,共发现商代大墓14座。在小屯村北发现一座没被盗掘过的中型墓——妇好墓,其出土随葬品之丰富和精美,可以想见大墓之奢华当甚之又甚!

妇好墓是商王武丁之妻墓,商代著名女将军妇好就安葬在这20平方米的墓坑内。虽然此竖穴墓不大,但随葬品极为丰富,有3件华美象牙杯、3面铜镜、青铜器468件(其中有铭文者190件,而铭妇好者共109件)、武器130件、玉器750多件、贝币6000多枚……特别有意义的是,此墓墓主妇好的生前活动可从甲骨文及文献中找到,再现了当年叱咤风云雄姿英发的女将军妇好的史迹。

此外,在孝民屯等处还发现了平民的族墓地,为研究商代宗族结构提供了物证。如此之多的晚商遗迹,是商代文明史的物化和商人在殷墟演出威武雄壮活剧的前台。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hangchaogushi/2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