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商汤灭夏的战略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商丘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在位30年,前17年均在伐夏,下面从不同的方面来看看成汤灭夏的各种策略:

1.祖辈遗产

商自上甲微(商族第九任首领)灭有易(北方一个部落)以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农业和亩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为了向外发展实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在上甲微(商族第九任首领)到主癸(汤父亲)的六个商侯时期,曾两次迁徙,到主癸时,商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国诸侯。无论是部族经济还是权利结构,祖辈都给成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经济

成汤继位后,在仲虺伊尹的辅助下,继续治理好内部,鼓励统治区的民众安心农耕,饲养牧畜,为战争提供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及粮草基地。

3.外交

在外交上不断团结与商友善的诸侯和方国。在仲虺伊尹的鼓动下,越来越多诸侯陆续叛夏而归顺商。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自身的盟友越多,敌我对比就越有优势。

4.军事

在军事上,成汤采用逐步蚕食的策略,把夏这个大战略分割成众多小战略,先打弱敌,剪除夏的羽翼,一步步把忠于夏的属国: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消灭,再继而针对夏这个终极目标。依据不同时期的现有力量制定打击对象,在打击过程中,掠夺土地、财产、人口,不断壮大自己,再扑向下一个目标。

5.情报

为了观察夏的情况,成汤准备了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朝贡,并在夏住一段时间,观察敌情。伊尹观察敌情后,给出结论:不能急于出兵讨伐夏桀,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继续削弱拥护夏的势力,等待时机。这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前出兵说不定就没有商了,侄子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舆论

正式兴兵讨伐夏前,成汤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活动,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战争都讲究师出有名,为了就是将自己置于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在无心之中增加自身的气运,降低受到的阻力。 汤革夏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一战争及其军事战略思想,史学界向有涉及,但多以文献材料证之。从豫西地区的考古新发现,特别是二里头遗址 和郑州商城遗址发现的反映这一战争的考古实物,帮助廓清历史迷雾。以历史文献整合考古资料,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商汤灭夏战争胜利的军事战略思想。从天下大势 看,商汤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从战略战术上看,伐夏战争措施得当,采取的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方针;从战前动员的效果来看,统一思想,赏罚严明, 使得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上,东联东夷,联合对夏战争。最后商汤一战而胜,夏灭商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hangchaogushi/1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