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的足迹:商代青铜器概况

商代青铜器

一、商代青铜器概况

商朝是奴隶制发展时期,具有相当发达的文明,扩大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工。农业和畜牧业促使了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玉石雕刻、制陶业等在生产生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商代青铜器铸造业更为重要。

从有关冶铸资料看,商代青铜器冶铸业除集巾存王都外,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都邑也都没有大小不等的商代青铜器生产作坊,所以商代青铜器冶铸业相当普遍,尤其在商后期达到了高度发展时期,商人已准确的掌握商代青铜器含锡、铅的比例。并根据铸造器物的不同,添加不同比例的锡、铅。《周礼・考工记》里明确记载有制作不同种类商代青铜器器物的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比例表,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商代青铜器冶铸技术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将商代分为早、中、晚期。

随着一些商代冶铸遗址的发现,提高了我们对商代青铜器冶铸业的进一步认识,了解到了古人对青铜冶炼和青铜器铸造的整个流程。如1952年郑州发现的商代前期冶铸遗址,集中在南关外和紫荆两处。1929年在殷墟发现一块孔雀化石,就让我们了解到当时主要的商代青铜器冶铜原料就是氧化铜。

此时商代青铜器陶范法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不但能够铸造圆形器,还能铸造难度更大的方形器,如河南郑州杜岭出土的方形鼎,其四面均用一整块陶范浇铸。无论是单扇范法,还是合范法,陶范法一般都是一次浇铸而成。随着商代青铜器铸造业的发展,商人还发明了分铸法。青铜冶铸业的技术和工艺发展,为铸造商代青铜器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成为商代青铜器繁荣的必要条件。

二、早期的商代青铜器概况

1952年河南郑州二里冈发现的商代前期文化遗迹,经14C测年技术测定为公元前l62O年,正合于商汤立国时期。“二里冈文化”后被确认为殷商文化的前期代表。

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商代青铜器在上下层的差别不仅在风格上,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很多,是因为郑州曾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的重要墓葬或窖藏,大体分布在郑州的南面和东南角,东北和西面也有埋藏商代青铜器的墓地。商代青铜器在河南北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都有重要发现。

商代青铜器的利类很多,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商代青铜器以酒器为主,包括爵、觚、小⒆稹m、提梁卣、B等,其中爵、觚、惺亲钇毡椤⒆罨本的组合。商代青铜器中食器也有相当数量,包括圆鼎、方鼎、鬲、觑、簋等,尤以鼎和鬲居多。商代青铜器中水器较少,有盘、盂等。最常见的生产工具和兵器有斧、镬、凿、锛、锥、钻、刀、戈、矛、镞和鱼钩等。爵、觚、凶楹铣商椎木破饕哑毡槌鱿帧

商代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耳成垂直线;鼎、械戎状足或锥状足和器腹相通。商代青铜器方鼎体形巨大,主体部分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一律为扁体平底,流狭而长。谐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小u、尊、瓿、弁等圈足器皆有“十”字形大孔,或有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半封顶袋足式B管流斜置于顶,后侧大錾颇具特色。杆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hangchaogushi/1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