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退隐之路:从李卫府到被田文镜赶走了从此落得逍遥

雍正王朝》中,潜在四爷府为四爷出谋划策多年的邬思道

,辅佐一位帝王的大愿终于在康熙去世后得以实现。但是,由于历来帝王心术的逻辑和四爷本人的为人处事风格的原因,邬思道知道辅佐四爷夺得嫡位后自己将没有好果子吃,因此,邬思道也是提前计算好自己的后路的。在康熙去世当晚,宣布遗诏揭晓最终答案后,雍正就急着回府收拾府中一批见不得光的人,邬思道自然在内。

不过,邬思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与雍正交手,经过几个回合后,由于邬思道主动接受了雍正的监视,雍正决定暂时放这位老伙伴一马。邬思道退隐的第一步是先到雍正的心腹,邬思道的半个学生李卫的府中暂时安身。尔后,在山西追比国库欠款忽悠朝廷的案子爆发后,邬思道有意为之下,结识了田文镜,经邬思道指点,田文镜破了该案子后,邬思道借机离开李卫投到田文镜门下。

后来,邬思道在田文镜府中待了几年后,邬思道却因讨薪被田文镜赶走了,从此邬思道龙归大海。

四爷继位当晚,无论朝内朝外,都是充满杀机的一晚。朝廷内是尽一切可能压制住杀人的事情发生,因为朝廷需要稳定,需要江山稳固。但是朝廷外的四爷府却不一样,因为四爷府有太多的新皇秘密,稍微处置晚了一点,都可能对将来的皇权和朝局不利,因此与朝廷内不一样,四爷府是尽一切可能最快地将一些人杀了免绝后患,而邬思道是首当其冲的一位。不过,因为邬思道对帝王心术的理解和多年来对四爷的全面认识,邬思道自有他的保命手段。

邬思道保命的手段是极其高明的,他既没有选择全隐,也没选择全不隐,而是选择可进可退的半隐。显然,若是一开始邬思道就选择全隐,那就显得太虚伪,太装了,分明是骗人的嫌疑,雍正肯定是不会答应的。更重要的是,一来就想选择全隐,实际上就相当于和雍正说不接受他的监视,邬思道这样知道太多雍正底细的人不能被雍正监视,这是是绝对不行的,宁可杀之。当然,邬思道也没选择全不隐,是因为邬思道这样知道太多雍正底细的人,虽然接受了监视,但是不安分守己,企图在人群中招摇,这对雍正来说就是个祸害,比虚伪地答应全隐还可怕。而邬思道选择半隐就不一样了,其实上,那里是什么半隐,分明是邬思道为全身而退,又主动选择接受雍正的监视罢了,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邬思道,以自己残疾之身、先朝罪身、阴谋之才三不可用为由,隐藏了他自己的野心,期望尽快脱离京城是非之地,让雍正放下暂留身边徐图杀之的心思。实际上,若雍正是个宽仁老实的帝王,以邬思道的野心和智慧,肯定是希望在功臣名就之时,高居庙堂享受万人瞩目的荣耀的,只是"时运不济"遇上了雍正这么一个能力极强阴险的家伙,只能先保命要紧。退了去那里呢?摆在邬思道面前的困境是全隐全不隐都是不行的,那只能半隐,这半隐就很妙了。邬思道,以自己孑然一身和君臣感情深为由选择半隐,而且是去雍正的心腹和邬思道的半个学生的李卫手下,这样一来,既间接接受了雍正的监视,可保命,因为在李卫的手下被他监视雍正是非常放心的。而且对邬思道来说,在李卫眼下,不仅可以安安心心的活着,还可以有尊严的活着,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为雍正再办一些事情。这要是在其他人手下,万万不可能的,在其他人手下,雍正暗示要监视的人,很可能不仅没好眼色活得没滋没味儿没尊严,甚至可能被暗害的。

经过邬思道合情合理、用情至深地"哀求"后,邬思道获得了半隐的批准。邬思道先是到了李卫府中,做个"半隐"的是师爷。在李卫府,可以说邬思道等于没隐,因为李卫的不成熟,许多事情邬思道还是知道的,邬思道的生活和在四爷府差不多,都是隐在幕后办事情的人。不过,这肯定不是邬思道想要的结果,毕竟他还在雍正的监视之下,这对于心高气傲的邬思道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只要还在雍正的监视之下,他的性命也都不完全属于他,所以很快邬思道就盯上了办事积极,同样是雍正的心腹有"逢君之好"的田文镜,并且借着李卫的面子和在山西诺敏案子档口上,在雍正的批准下,邬思道到了田文镜的府中做事。如此,邬思道的隐退之路更近一步了。

当然,此时的邬思道,到了田文镜的府中,仍然是在田文镜的监视之下,而且,极有可能,十三爷送给他的那个侍女如月也是一双盯着邬思道的眼睛。因为在邬思道与田文镜商量去他府上的事情,李卫还没上报,雍正居然就已经"听说了",而当时也就那么几个人。显然,李卫还没上报,田文镜不知道邬思道的来历没必要上报,那么要提前上报的人只有一个如月一个人了。尽管如此,但总的来说,邬思道从李卫府到田文镜府是他全隐计划中很重要的一步。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4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