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胤本该继承皇位,是为何被踢出局的

康熙末年,在太子胤被废后,最有希望继承皇位但又最早被踢出局的是大阿哥胤。

那么,胤在历史上是个怎么样的人?他是否真的像电视剧上演的那样鲁莽冲动甚至愚蠢呢?

胤的事,得先从他的母亲说起。胤的母亲惠妃纳喇氏系满洲正黄旗人,其虽然很早就进了宫,但当时并没有获得主位的名分而只是个宫中地位卑下的贵人。

按:清朝后宫制度分为八个级别,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和答应,前面五个是主位,后面的都是庶妃。

虽然在康熙九年(1670年)时,与康熙同为十七岁的纳喇氏生下了皇子承庆,但后者两岁时便夭折了。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纳喇氏又生下了胤。

按出生顺序的话,胤本是康熙的第五子,但由于前面四个皇子都很早就夭折了,所以排下来胤反做了老大,比太子胤年长两岁。

据在宫中服务的传教士白晋说,胤“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确实很可爱,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还说康熙特别宠爱大阿哥胤。

由于胤在皇子中年龄居长,他年轻时确实帮康熙做了不少事。不过,从各种材料上来看,胤这个老大做得比较郁闷。

原因很简单,胤虽然是大阿哥,但这大阿哥和老二胤的太子地位相比,相差何止是十万八千里。

但这又能怪谁呢,要怪只能怪胤的母亲当时地位不高。

当时,胤的母亲是皇后,纳喇氏一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封为惠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被封为惠妃(到顶了),而这时胤做上太子都已经好几年了。

这种先天形成的血缘优劣势,让胤无话可说,不服也不行。话虽如此,胤只是表面上承认现实,其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依旧十分艳羡。

而他对胤的怨恨隐藏了三十余年,一有机会的话,必然要暴露出来。

如后来胤被康熙治罪时,他的母亲惠妃纳喇氏说他不孝,颇为可疑,不知道是纳喇氏为自保而看康熙脸色行事呢,还是胤在平时真的流露出对自己母亲地位低下的怨恨。

其实算起来,纳喇氏母家的地位还不算太低,在康熙的妃子中应该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如果胤流露出不满的话,估计是因为母亲没能给自己带来太子地位所引发。

当时的满人还没有完全汉化,他们不像汉人有强烈的嫡长子观念,所以胤并不甘心做个辅政的王爷。

在母舅明珠的帮助下,胤身边聚集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佟国纲之子)、一等侍卫隆科多佟国维之子)等人,在朝廷中形成“皇长子党”,他们打着维护皇权的旗号,和索额图的“太子党”相对抗。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时,两派的斗争日益激化,康熙考虑再三,决定维护太子的地位而将明珠罢黜,结果使得“皇长子党”的势力几近摧毁,隆科多等人还曾被康熙严厉斥责。

在这些兄弟里面,胤还算聪明干练,康熙对这个长子也很重视,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出巡或者围猎。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仅十八岁的胤奉命协助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征讨噶尔丹,这本是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惜他当时年轻气盛,没有好好把握。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清军和噶尔丹的军队激战于乌兰布通,双方军队都损失惨重,但噶尔丹的损失更大,如果清军一鼓作气的话,本可以一举全歼噶尔丹残军。

但是,由于清军将领间意见不和,结果中了噶尔丹假意求和的缓兵之计,致使噶尔丹得以逃脱,留下后患。

对这次没能全歼噶尔丹军队,康熙非常生气。而在这时,他又接到胤的“私自陈奏”,这让事情更是火上浇油。

噶尔丹此次得以逃窜,本来就是因为将领不和,而胤在其中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壮着自己是阿哥,违反规定越级上奏,并在暗地里说自己伯父的坏话。

胤这种对长辈没有丝毫敬意的做法,让康熙十分生气,他一怒之下,便将胤提前召回京师。

对自己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康熙一向十分敬重。在福全班师回京前,康熙便提前给胤打预防针:

“裕亲王乃是你的伯父,倘若你的陈述和你伯父不同的话,必将置你于法!”

康熙此举,既是为维护自己兄长的颜面,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说伯父的坏话;

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也是为保护胤。要是胤不懂事乱讲话,甚至把责任推到福全身上的话,康熙惩罚的必然是胤而不会是福全。

事实上,胤在军中过失也不少,福全这次本想参他,但见康熙如此表态,便将这次指挥失误的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由此也保全了胤。

其实,从“私自陈奏”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胤这个人做人既不厚道,也不尊敬长辈,就连脑子似乎也不太开窍。

他心里其实应该清楚:康熙生平最恨的,岂不正是那种不仁不孝、不忠不义之人?

后来,康熙还是一直给胤机会。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胤被派到华山致祭;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胤又和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和八阿哥胤随同康熙亲征噶尔丹,二十五岁的胤率领御营前锋,参赞军机。

次年,胤又和诸兄弟再次随同康熙亲征,最终消灭了噶尔丹势力。

在征战结束后,康熙命大阿哥胤暂留拖陵断后,并负责犒赏三军、散发军粮等善后事宜,直到一个月后才返回京师。

在这些征战中,胤经受了铁和火的考验,康熙对他的表现还是比较认同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七岁的胤被封为多罗直郡王,当时和他一起被封为郡王的,还有三阿哥胤祉(次年因为犯错被削为贝勒)。

在当时的这些阿哥里,除太子胤外,胤是地位最尊贵的,但胤对此并不满足,他始终为自己是皇长子而没能立为太子而耿耿于怀。

但是,当时太子胤有康熙撑腰,他也只能把怨气藏在心里,耐着性子密切注视着康熙对胤的态度变化,等待时机的出现。

但可惜的是,太子被废后,由于胤对储位过于露骨,最终被康熙识破而将之永久禁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4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