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评价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之间,因为时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所以历史上又称之为百日维新。这是一场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在这次运动中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充当了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领导人的角色。历史上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是比较高的。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评价一: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希望依靠封建王朝的皇帝光绪帝,通过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而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改革使得中国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所以说这次运动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本身所具有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使得这场改革进行的非常的不彻底,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发封建的历史任务。
戊戌变法的评价二:戊戌变法是一次非常明显的爱国图存的运动。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面临着列强的瓜分,中国的资产阶级希望学习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能够走上富国强民的道路,所以这场运动具有非常明显的爱国主义思想倾向。但是由于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想要使得中国强大起来,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这一任务无疑是中国软弱的资产阶级无法完成的。
戊戌变法的评价三: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解放潮流。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者通过创办报纸、杂志、兴办新式学校等积极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猛烈的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是光绪在位第二十四年,也就是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到九月二十一日所发生政治改革运动,也叫做百日维新和维新变法。那么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什么呢?
戊戌变法图片
关于戊戌变法的背景有几点,首先是十九世纪甲午战争后国家危机的逐渐加深,让变法逐渐露出水面,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人们对民族存亡的意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早起维新思想实在产生。
第二国际形势,经济政治上需要的完善和进步改革。国内的时局动荡,帝国主义(英、法、美、德、意、日、俄、葡萄牙)的入侵和瓜分裂土,好好的一个国家被分割成七零八碎的,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让中国再一次割地和赔钱。清政府的统治让许多爱国志士对它非常不满,腐朽封建的统治让民族一步步的走向沦陷。政府没有积极采取改善,反而加税减少军队薪水,加剧变法的成长。
另外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也加剧,本来对清政府存有希望的爱国的人们,也改变了不在安于现状投身革命。民族资本主义也受到官府压迫,很多商家逼于无奈被迫关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光绪同意发动政变,开始了救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他们通过变法来改革新政,就民族于水火,让人不受压迫,学习西方文化,促进思想的新解放。
所以说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是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