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如何成功的?曾国藩是如何教育子孙的?

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向来是被有文化的读书人所引领的,中国的“勤俭思想”自然也是这样。但是中国的读书人,往往也是贵族的后备军。

在古代,大多数读书人皆是以入仕做官为目标的,所以最终这些取得了成就的莘莘学子都是踏上了仕途。而在古代,踏上仕途之后,前途自然一片光明,生活环境自然也是大为改善,他们的“黄金屋”时代也正式来临。每当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学子总是忘记自己所推崇的“勤俭文化”,也开始患上贵族的通病——“惰,奢”了。

曾国藩在功成名就、位高权重后,没有因此而放松对自己及家人在勤俭这一美德上的要求。他从大量历史知识以及曾氏家族勤俭持家的祖传家风中汲取经验教训,认为勤俭是关乎个人、家庭和社会兴衰成败的关键。

曾国藩饱览史书,他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并且以此为座右铭,时时谨记,更是以此要求后人的。

曾国藩有一子侄,有些奢逸之习,故曾国藩在外为官,总是担心侄子,甚至多此写家书以警告教育。在他看来,家多因奢字而败,人多因逸字而败,而讨人嫌多离不得骄字。他总结的居家四败中的第一败便是“奢败”,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中,也总是告诫他们时时记得勤俭吗,不得娇奢。

曾国藩凡是以身作则,于“勤俭”二字而言更是如此,儿子大婚,作为父亲的曾国藩也是从勤俭入手,没有大操大办。他后来告诫家族后人是这样说的:

“儿女联姻,但求勤俭孝友之家,不愿与宦家结契联婚,不使子弟长奢惰之习。”

而对于家中初来的新妇,曾国藩也是以礼相待,但同时也是让儿子教之以勤俭之德。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2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