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载淳时期,恭亲王的权力有多大?两太后或成摆设

恭亲王奕訢,男,是清朝12家铁帽子王爷之一。与咸丰帝同父异母,道光皇帝临终之前册封为“恭亲王”,第2次鸦片战争结束今后,代替朝廷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1861年与两宫太后联手发动政变,获得议政王的头衔。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免,1894年甲午战争迸发,清军接连失利,为了停息事态,再度被启用,1898年逝世。

清朝廷一度形成了以恭亲王奕訢为核心的权力中心,其权力之大,有时候令同治帝害怕,大多时候只要有事情接见,同治皇帝都会恭恭敬敬的喊上一声:六叔。在其权力的早期,特别是辛酉政变之后,恭亲王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两宫皇太后只是摆设而已,虽然名义上讨论朝廷的事情,皇太后也只是听听汇报,给一些指导建议而已。

这是大清朝末期职位非常高的官职,拥有外交的绝对权力,而且很多外交事务可以自行处置,除非一些重大议题需要上奏朝廷商议以外,几乎都可以自己拿主意。

我们翻开晚清历史不难发现,随着西方列强对清朝地盘儿的觊觎,外交事务一定程度上增多,这也是朝廷设立总理事务衙门的考虑之一,如果不设立这个部门,很多大小事情都有可能上奏至朝廷才能予以解决,这样以来,朝廷的压力就加大了。

因为任何一个时代,朝廷的最高领导者总喜欢报喜不报忧。

乾隆时期就已经取消的议政王,在清末时期又被提上日程。这与当时的局势密不可分,所以综合考量 ,恭亲王奕訢是个不错的人选,于是乎,这个大权在握的王爷权力进一步增强了,几乎达到了无人可以撼动的地步,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当皇帝的老师虽然有着一定的待遇,但是在封建王朝来讲,对于帝王的教育特别重视,单凭老师来教育肯定是不行的,这就需要皇族内部的人员进行一个引导。不然,小皇帝一生气,骂你几句你也得受着。

所以这个时候有王爷来担任皇帝教育的管理,是最好不过了。而且小皇帝见到王爷之后,还要恭恭敬敬的叫一声六叔,所以同治皇帝从小就比较害怕恭亲王。可以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是不是也特别害怕老师?以后虽然我们长大了,看到之前害怕的老师是不是还是保存着一丝畏惧感?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恭亲王奕訢没有当上皇帝,确实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晚清时期处于战乱纷争的年代,亟需一个有能力的皇帝来治理国家。但是,作为王爷的恭亲王一度也站在了权力的最中心,不过,由于复杂的宫廷斗争,最后还是没有脱离慈禧太后的魔爪,最后也只能在忧郁中离开人世。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2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