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臣李鸿章环球考察趣闻:因吐痰被罚款

1896年6月6日,李鸿章带领大清国环球使团离开俄国,乘火车西行,进入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这是去后来居上的强大帝国德意志。

随行的德璀琳兴奋起来。这个回到家乡的德国人早就在路上把德国的情况向李鸿章作了介绍了,李鸿章对德国人的印象也确实不错。德国与俄国不同,与大清国没有边境之争;与英国也不同,不向大清国贩卖鸦片。因此,德国可以与大清保持子子孙孙的良好关系。而更为现实的是李鸿章对德国的军事训练很感兴趣。当时,德国陆军的强大是举世公认的。李鸿章曾聘请过多名德国军官为他的北洋舰队训练士兵,包括身边的德璀琳以及德璀琳的女婿汉纳根都是李鸿章很信任的人。

后面内容更精彩

李鸿章还没下车,就发现站台上列队站着整齐威严的德国士兵。德璀琳对李鸿章说,那是德国卫戍部队司令带领部下在欢迎李相国的到来。李鸿章被搀扶着下了火车,前呼后拥的德国士兵将他和随行人员安排在德国最高级别的宾馆―凯撒宾馆。随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他举行就职大典的礼堂隆重接待李鸿章。拜见威廉二世时,李鸿章首先向威廉二世递交了国书。然后,耍起了他出色的嘴功:“大清使臣李鸿章久仰德皇盛威,今得面见,十分荣幸!对贵国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代表大清国政府对德国干涉日本归还我辽东表示感谢!”接着,李鸿章又与威廉二世谈及多年来德国人对他创建北洋海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于李鸿章的“三个感谢”,德皇听得心花怒放。然后,威廉二世拿出一个本子,有板有眼地念了起来:“今天迎接大清国头等特使李中堂先生,欣喜之情,无以言表。愿德中友谊与日俱增,万古长青!”德皇致辞完毕,李鸿章把从北京带来的精美礼品奉上。威廉二世当即回赠李鸿章红鹰大十字头等宝星一枚。据说,这颗宝星上缀有宝石50多颗。

经德璀琳介绍,威廉二世得知李鸿章一向热衷军事,便邀请李鸿章观看德国御林军仪仗训练。由威廉二世陪同,李鸿章走上阅兵台,坐在一张特意为他设置的虎皮椅上。等随行的其他各路要员坐定后,只听见德国御林军教头击鼓三声,御林军士兵立即整齐出动。他们或分或合,或横或纵,变化多端,却整齐划一,口令、动作都似刀切的一般整齐。

李鸿章不仅对德国军队的阵容、纪律由衷赞叹,而且对德国军队的精良装备也十分羡慕。看着看着,他不禁脱口而出:“如果我有10营这样的部队,恐怕大清国的防御形势就不像现在这样惨淡了!”德皇听了,当即表示:“愿意为大清国的军事发展继续培养人才。”

接着,李鸿章由德国军事大臣陪同,参观了德国来福枪厂。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枪支制造厂。李鸿章带领淮军刚进上海滩与太平军作战时,就委托他的大哥李瀚章购买过这种枪;在创办北洋海军时,也从这个枪厂购买过很多枪支。来福枪厂厂长对李鸿章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热情地向李鸿章介绍一种能很快将短枪变成长枪的新式枪支。李鸿章兴致勃勃地拿在手里试了试,说:“我回去之后,就叫大清来你厂买10万支。”厂长听了,乐得合不拢嘴。当了解到来福枪厂已发展到6000人,拥有4000台制枪机器时,李鸿章连连赞叹,说:“弄妈,这远比我当年在上海办的枪厂规模大啊!”

<!-- shwc end -->

看完了枪厂,李鸿章去看司坦丁造船厂。在司坦丁造船厂,李鸿章想起了当年他创办北洋海军时,在这里订购铁甲船的情景。当想到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击沉的“定远”、“镇远”舰时,李鸿章潸然泪下。

而作为几十年来的老主顾,德国克虏伯炮厂对李鸿章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当李鸿章一行走进克虏伯炮厂时,发现李鸿章的大副肖像被悬挂在厂史陈列室里。这幅大型肖像至今仍保留在该厂档案室。

后面内容更精彩

想到花大价钱在这里购买的大炮、炮台在抵御日本侵略时,有的竟然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就被日本人摧毁了,李鸿章心情沉重,在欢迎宴会上,李鸿章想起了他的一名小老乡―段祺瑞正在该厂学习,克虏伯炮厂的人赶忙去将段祺瑞等4名大清留学生请来。李鸿章这才面露笑容,并勉励段祺瑞等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在德国,李鸿章还以“东方俾斯麦”的名义拜访了德国已退休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是当时世界级风云人物。他在1862年至1890年间,一直担任普鲁士宰相,并在这28年间,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战争,从而使德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英国和俄国的“世界老三”。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反对他的殖民扩张主张,从而使他坐上了冷板凳,赋闲在家养花种草。

李鸿章与俾斯麦都在军中多年,李鸿章有在日本谈判时遭歹徒暗杀的经历,子弹至今仍藏身在李鸿章左颧骨内;俾斯麦也曾在超市遭人枪杀,结果,他的警卫光荣献身,而俾斯麦却勇敢地将歹徒的手枪踢飞……当李鸿章说到自己的枪伤时,俾斯麦向他介绍说:“去年下半年,我国科学家伦琴发明了‘照骨术’,即X射线。它能清楚地看见人的骨骼和五脏六腑,您不妨去看一下,说不定能把你面部的子弹取出来呢。”李鸿章对这位异域老兄的关心非常感激。他虚心地向俾斯麦请教重振大清国威的举措。谦虚而自信的俾斯麦说,大清与德国相隔甚远,对大清的具体情况,他不甚了解,因此对这一问题,他不便妄下裁判,但他认为,要想国家富强,必须君臣、僚臣、朝野万众一心,齐心合力。

对于自己总在朝中受人弹劾,李鸿章向俾斯麦请教“如何战胜政府”的问题。俾斯麦说,您最好不要有这种想法,作为大臣,您要严守职分,听从政府的安排;“战胜”政府那像是乱臣贼子干的事。

当俾斯麦说一个国家励精图治的根本办法,是要练出5万精兵时,李鸿章觉得这个世界名人也不过如此, 俨然一只井底之蛙,因为作为带兵打仗一辈子的李鸿章,他知道大清在拥有军队至少120万以上的情况下,还是常常打败仗啊!是俾斯麦不了解大清国的疆域辽阔,还是李鸿章不清楚德国军队的装备精良,这就无从说定了。

<!-- shwc end -->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qingchaogushi/1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