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叫什么?玉玺忘带了的皇帝!

唐德宗李适(kuò),注意啦,这里kuo,四声,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如果读成李适shì,就不是德宗皇帝了。因为唐朝还有个诗人,也叫李适

李适在位26年,史书记载的二十有七实际上是虚载。
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是后期,陡然一变,急转直下。
这个转变是什么呢?起源于建中四年的“泾原兵变”。由于安史之乱爆发是由于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过于膨胀,于是李适决定吸取教训,削藩!但是削藩不容易啊,君不见历史上有多少皇帝想削藩,却路途艰辛,难以完成。但是,李适不管啊,在削藩过程中,大肆动手,利用藩镇打藩镇,于是各大藩镇不满了、自立为王了、又开始打皇帝了!淮西节度使还自称楚帝;连派往前线打仗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也反了,泾原兵马拥立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称大秦帝。很好,一个削藩,弄出了一堆王爷和两个皇帝,李适这个真皇帝仓皇逃往奉天。
逃往奉天过程中,还出了一件笑料。李适忘了带玉玺!做官掉了印的,历史上不乏其人,但是当皇帝却忘了玉玺的,着实罕见。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细心的贤内助——王淑妃,也就是后来李适的只做了三天的德皇后。慌乱之中,王淑妃把玉玺系在衣带上,带出了京城。即《资治通鉴》中提到的“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而在此期间,李适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忘了带玉玺,直到等他逃到奉天,缓过神来准备下诏平叛、签发圣旨的时候,问题来了,盖章的玉玺去哪儿了?
此次叛乱,让李适前后的政治态度,截然一变。首先,该削的藩不敢削了,反而得好好款待,发布诏书认错: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于是反的藩王大部分就消停下来了,继续拥护朝廷,没消停下来的也成不了多大气候,顺利被灭。
其次,这次叛乱,尤其是泾原兵马对长安的直接袭击,朝中各大文武臣都不能招来一兵一卒保护皇帝,反而是跟在身边的宦官带着两百余人,将自己平安送至奉天。于是乎,以前疏远宦官,叛乱之后,则极其信任宦官了,并致力于建立一支守卫自己的禁军队伍,把权力交给身边对自己忠心无比的宦官自然非常好。
最后逃亡过程中,少年时代比较安逸的李适,不适应了,深知没钱的困窘。于是在执政的后期,加大各项税收,引得民不聊生。一场兵变,让勤勤恳恳的皇帝陡然一变,奇哉怪哉。
李适虽然有一颗改革政治的心,但是在位期间,宰相频换,共换了宰相35位,使相20位。此数据,简直匪夷所思,就算改革有成效,这样频繁地换主事者,真的大丈夫吗?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uangdigushi/49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