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埋葬汉光武帝刘秀的地方却叫坟?

埋葬刘秀的地方叫汉光武帝陵,古代称原陵,亦称“汉陵”,“刘秀坟”只是俗称而已。

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归葬于此。该陵由神道、陵园和光武祠三部分组成。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

唯有光武帝陵与众不同,虽然是坐北朝南,但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谓的“枕河蹬山”“汉皇仰卧”。

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一园内种植千棵柏树,真正是世所罕见。(东汉三国—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

之所以汉光武帝刘秀的皇陵被称为“坟”,是有原因的。

早在公元50年起,刘秀就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当时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说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了。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汉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奏章。

所以,他的陵园在营造之初,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园中的柏树,还是在隋唐时期栽植的。这完全符合原陵的规模和位置。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东汉初年,民间才会流传出来“汉光武帝坟”的说话。因为民间的话是口口相传的,属于约定俗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称呼。

但刘秀毕竟是东汉建国者,他驾崩四年后,儿子汉明帝亲自下令将先皇汉光武帝陵扩建,才有了后世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汉光武帝陵。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anchaogushi/4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