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员的孝行践行入手,聊一聊汉代是如何构建伦理社会的?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之中孝文化可以起到社会稳定的作用有助于王朝的巩固。在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孝文化也逐渐被确定下来,官吏作为国家机构的核心力量能够更好的贯彻国家的措施于是乎对于官吏的孝行国家上更加的看重。在汉代官吏的孝行更多的带有了政治性和功利性的色彩能够体现出汉代朝廷中央的思想意识。

孝的含义在封建王朝之前拥有了不同的含义,在中周朝的时候孝代表着的意思是祭祀祖先还包括奉养老人等内容。春秋战国开始孝的主要含义是奉养自己父母为最为基本的含义,春秋时期宗法制的消解将孝文化再次的改变一个一个的小家庭组成了一个社会大家庭,孝代表了家庭的伦理道德。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发起者把孝更加的与政治联系起来,使得“孝”文化有了政治教化的意义,后来随着儒家的不断发展孝的内涵也不断地被补充儒家的孝文化也逐渐走向了成熟化。到了汉代的时候孝与政治、法律、教育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全面的推行孝治理,在这个过程中“孝”的内涵逐渐的被扩大。

汉代将“孝”作为了考核和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而且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督促官吏对于孝的实行是否得体。于是乎诸多的政治性约束成了汉代官吏行孝道的重要原因。两汉时期的孝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只要是能够行孝的人不管在地方上还是在中央上必然能够走上官途。这也是汉代孝廉制度的原型。

一、官吏孝行与皇权的关系

汉代以孝治治天下,这是对于官吏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遵守孝道。统治者们注重官吏孝道,儒家的思想有助于统治者能够达到孝道统治官吏的地位,在这种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下汉代的官吏对于行孝的对象发生了扩展。西周时期的时候人们的行孝对象都是祖先,到了汉代的时候统治者将孝与政治、法律和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孝治。

汉代官吏的行孝对象核心也是父母长辈,官吏对于父母长辈也必须守孝道,不仅侍奉在世的父母长辈还要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除了对父母长辈和先祖行使孝道也要对君主施行孝行。这主要是汉代对于宗法制度解体后的重塑,通过君臣关系加之孝行可以逐渐的替代同族的君臣关系,于是乎忠孝不得不分离。忠孝分离可以使君可以选择臣也可以臣选择君。

汉代初建的时候诸侯是比较多的,各个地区并不是十分的稳定,如何加强君臣关系来维护汉代政权是统治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于是乎儒家的学者想到了忠孝理论来加强。董仲舒借此利用阴阳五行的学说再次的加强了这种观念。认为汉代的土地财产中父亲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地位,而反之在国家之中君主则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国家是家庭的扩大,皇权也是父权的扩大,在这种基础上加强了君权的神圣性质顺应汉代政治的需要儒学逐渐取代了黄老之学成为了国家的统治思想。

二、汉代官吏行孝的方式

在汉代赡养父母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用财物养第二种则是敬养。在汉代的文学作品中更多突出的则是重敬养不要过分的追求物质上而时强调诚心,也就是孝子要做到孝心让老人精神愉快。但是在官吏上既要有物质基础条件也要敬养,因为在儒学盛行的汉代官吏大多都是受到了儒学的熏陶学习并且实践着儒家礼仪所以在官吏的孝道实践中敬养在百姓中是十分突出的。

除了基本的奉养上汉代的官吏还十分顺从父母的言论来让父母心情愉快,一旦父母不高兴那就是官吏做错了什么。但是这种顺从父母之言的行为有利也有弊,加强了子女对于父母的依赖但是缺乏了独立处理事务的机会不利于子女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发展。但是顺从父母之言为官的话能够造福百姓因为常常谨记了父母的教诲,在这里拥有着积极作用。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anchaogushi/4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