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在许多古代诗文中,冯唐这个名字经常出现,比如我们熟悉的、入选了语文课本的《滕王阁序》、《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著名篇章,都有关于他的相关文字,尤其是在《滕王阁序》,冯唐和李广的名字放在一起,形成了工整的对仗格式。
其实,冯唐虽然是一个不算显眼的历史人物,但是他却对汉朝做出了突出贡献。冯唐曾经在偶然间和汉文帝发生了一次对话,正是围绕这次对话以及衍生出来的二次谈话,改变了汉文帝抵抗匈奴的战略方向,彻底堵死了匈奴南下的通道,为汉武帝进入大漠作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冯唐官职卑微却敢于和文帝平等对话
冯唐在家乡代地时便以孝悌闻名,因此得到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由于他为人正直、不徇私情,所以很难适应官场上那套复杂的规则,到了晚年时,也只是一个低级的郎官。
像冯唐这种人在古代有很多,他们有着美好高尚的品德,然而却不具备治国从政的才能,提供不了高明的建议。之所以这类人能得到任用,主要是因为皇帝可以借助他们的杰出名声,去表达了对孝、忠、义这些美好品德的向往,起到归附民心的作用。
所以冯唐即使出仕了,也因为没有背景,就能做个郎官。郎官主要复杂驾车、撑船、守卫宫门这些工作,多以年轻人为主,文帝看到冯唐一个老人混在若干年轻人组成的队伍中,感到很奇怪,所以和他开始了一次对话:
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
本来这次对话很普通,可是冯唐却告诉文帝他是代县人,这下引起了文帝的兴趣,毕竟他登基前,在代地做了十六年王爷。接下来文帝便和冯唐深入交流,谈到了赵将李齐,继而引申出战国名将廉颇和李牧,感慨自己没有这种良才。就在文帝伤古怀今之际,冯唐却说文帝即使有了廉、李这类名将,也全然用不好,只能埋没了他们的能力。
这个回答令文帝十分愤怒,他认定冯唐是在侮辱他,愤然驾车离去。可是事实上,这只是冯唐将自己的观点客观提出,即使得罪了文帝,也让后者记住了他敢于和自己平等对话。
二.汉文帝请求冯唐答疑解惑
要说文帝真是一位有道明君,几天之后,他反复琢磨冯唐的话却不得其解,于是主动找到后者,请求他为自己答疑解惑,好让自己知道为何用不好廉颇李牧。于是冯唐抛出了魏齐。
魏齐是云中郡守,肩负着抵抗匈奴进攻的作战任务,他素来爱护士兵,将朝廷的拨款乃至自己的财富都用了犒赏士兵,鼓励他们奋勇作战。正是忌惮与魏齐以及部下的强悍作战能力,匈奴实在不愿意进犯云中郡:
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在冯唐看来,李牧和廉颇(后来冯唐主要解释了李牧的行为)之所以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的原因,皆是在于他在布防一线,能够坚持把边防士兵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吝惜财产去鼓舞士气和提高战斗力。
眼下,像李牧这种不谋私利且作战勇武的将军,天佑大汉出了一个魏齐,本来就是值得高兴的行为,结果文帝却因为他在上报战功时差了六个人头,居然将他下狱一年,这实在是暴殄天物的浪费人才行为。
所以冯唐认为,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重法典规则却轻基层现状的昏君,他无视历史无视人心,因为较小的过失而伤害忠良,自然也无法善待廉颇李牧这类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