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名人故事

汉朝的名人故事

  萧何(?-前193),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陆贾

  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刘邦即帝位后,他受命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朝赐予的南越王印,称臣奉汉约,被任为太中大夫。刘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议重视儒学,“行仁义,法先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

  哲学上提出宇宙万物都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反对神仙迷信思想,但也有圣人“承天诛恶”和天人感应的神秘思想。后人称《新语》开启贾谊董仲舒的思想,成为汉代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先声。刘邦死后,吕氏称制,大封诸吕为王,他乃称病免职家居。后劝说丞相陈平结交太尉周勃,联络汉代大臣和宗室王侯,对诛杀诸吕、迎立文帝起了很大作用。孝文帝时,再使南越,使尉佗去帝制,归附汉朝。著有《楚汉春秋》和《新语》等。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东方朔

  (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备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李广

  (?—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人),西汉著名军事家。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称为“飞将军”。相传,汉代右北平一带有老虎出没,时常伤人,民皆惧之。李广在此任太守时,经常出行围猎。一次,李广率众出猎夜归,乘着朦胧月色,从一山庄外经过。这里山谷纵横,草木丛生,正是老虎出没处。李广与随从正在丛林行走,忽见一悬崖旁草丛中卧一个庞然大物,定目视之,正是一只大老虎。李广忙张弓搭箭,双臂使出千均之力,猛射之,只听“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虎。随从忙跑过去一看,中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横卧草丛,其状类虎。再看那只箭,早已连同羽毛一起,没进坚石。连李广也怀疑自己竟有这般臂力,便复归原处,又张弓搭箭,照此巨石连射三箭,然而,箭触顽石,火星迸溅,箭折羽飞,竟无一支再入坚石。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象其它的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率领着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骑兵则全身而返。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路温舒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在家里担负着放羊的活计。放羊的路温舒很小就喜欢读书。但是,家里穷得连生活也维持不了,哪里能有钱买书呢?有一次,路温舒放羊时发现了一种蒲草。这种蒲草又宽又长,形状和竹筒差不多。路温舒想:把蒲草剪下来,在上面写上字,不就可以做成书了吗?这样的书,既不用花钱去买, 又轻便。好携带,放羊时也可以带出来阅读了。 从此,路温舒每天放羊时就剪下很多蒲草,收拾齐整,带回家去。晚上,他就把借来的书抄在蒲草上,然后把写上字的蒲草连缀起来,做成一册册的书。由于路温舒肯在艰苦的环境里想尽办法给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刻苦用功,他逐渐学到很多知识。 他先后学习过历史。历法。天文等知识。他对法律学特别感兴趣,后来成为西汉时代有名的法学家。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anchaogushi/4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