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都是权力惹的祸

曾经有一位朋友问过我:胡老师,你写作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我是这样回答的:在整个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历史,并不一定就如历史书中告诉我们后人的那样真实可信……因为,我们的历史,其实就是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历史的话语权,事实上,一直都掌握在“王”者手里。
  所以,我们今日普天之下劳苦大众所看见的历史,其实都是被加工了的历史。
  我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其实特别简单,其目的,也非常明确,我就是想告诉我亲爱的读者,一个真实的历史。
  是的,我曾经反复读过《汉书?霍光转》,我发现这中间的很多史实,无法用逻辑推敲。诸如霍光上官桀,他们的关系,其实不是正义与野心的关系。他们最初的结合,就是利益的结合,一旦利益的分配达成不公,他们的关系,就是公然的“离婚”。
  所以,吕思勉先生说,他们的争斗,就是因争权而争斗。他们之间,其实没有对错。只不过,政治的残酷告诉了我们,败者为寇。最初,霍光为了自己的实力,上官桀也需要攀上霍光的高枝,两家强强联合,成为儿女亲家。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非常的明白,这是政治婚姻。古代那个时候的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霍光愿意把女儿嫁到上官家,除了利益驱使之外,更有笼络之意。我在很多史书上看到,霍光与上官家最初的矛盾,是在皇后的问题上。
  因为,上官桀要把孙女儿嫁给汉昭帝,霍光反对。
  我一直想不通,霍光为什么要反对?因为上官桀的孙女儿,正是霍光的外孙女儿。霍光的反对也非常牵强,他给出的理由是,俩孩子都还非常的小。当然,这样的理由,如果放在今天就是真正的冠冕堂皇。但那个时候可是古代,古代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早婚。
  那一年,汉昭帝11岁,他们俩人的共同(外)孙女儿6岁。
  其实年龄差不多嘛。
  曾几何时,汉昭帝的老爸刘彻,4岁的时候,就要“金屋藏娇”,这俩孩子远大4岁嘛。
  这其实是这对亲密的合作者的一次暗中较劲,他们两人的目光,都非常的长远。一直以来,上官桀都是以霍光的马首是瞻。但是,从长远来看,汉昭帝将会逐渐长大,这个6岁的上官孙女儿也会长大。上官桀自然就可以堂堂正正地成为伟大皇后的爷爷。
  权力,将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自然倾斜。
  这显然是霍光同志不能容忍的。
  这就是两位老搭档的第一次裂痕。
  但是,这一次的上官桀基本上就是铁了心地,坚定不移地要促成这件伟大婚姻。他找到了,或者干脆说贿赂了汉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盖长公主当然向霍光施压。
  我们常说,我中国的施政者,第一需要修炼的就是内用黄老,外施儒术。在这个问题上,霍光妥协。毕竟,他也是上官孙女的外公。
  但是,这给了霍光一个信号,那就是,上官桀同志在寻找另外的靠山,或者在扩大自己的实力。这同时也给了上官桀一个信号,霍光其实只是笼络他,却不会给他实际的权力。霍光的利益,不可触及。
  这个时候,另一个人浮出了水面,这个人,就是那位天才的理财专家桑弘羊桑弘羊也是辅政大臣之一。在两强相斗之时,他就是砝码。砝码滑向哪一边,那一边的实力,很可能就会一飞冲天。我不知道,是上官桀运气,还是桑弘羊倒霉。桑弘羊的天平,滑向了上官桀。
  原因非常简单,前面我们就讲过,桑弘羊在大汉朝廷的经济领域里,其实功不可没,没有他,就没有那么多的钱钱来“烧”,尽管他老人家其实是抢劫了劳苦大众的财富。但毕竟,大汉朝廷有了足够的银子。所以,他老人家当然就自认为自己不仅资格老、能力强,而且功劳大。
  至少,霍同志对他应该客气尊敬一点点吧?
  不增想,霍光还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这让桑弘羊非常不爽。
  不爽的时候,上官桀的橄榄枝恰巧就递了过来。
  有人暗送秋波,还不欣然接受?
  其实,他们俩说不上交情,更不是志趣相投,他们有的,就是共同的敌人。
  这敌人,不是别人,正是军委主席——大司马霍光。
  俗话不是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上官桀、桑弘羊结合了。
  上官桀结合的另一个朋友,就是盖长公主。因为,他的孙女儿成为皇后,盖长公主当然功不可没。他当然得投桃报李,卯足了劲,要为盖长公主的情人谋官谋爵位。不好意思,被霍光当仁不让地挡住了。霍光的阻拦,不过就一个目的:阻止上官桀的势力,无限扩张。
  利益决定屁股。
  这让他们恨啊。
  搬开绊脚石,是一切政治家不择手段的目的。
  但是,要扳倒霍光,他们似乎还欠缺一滴滴儿的力量,上官桀,就把那一滴滴儿的力量,瞄准了刘彻的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因为刘旦正好有觊觎皇位的野心。
  都是老爸的儿子,凭什么俺就只能屈居为王?
  据说,上官桀拉上刘旦,是为了推刘旦挨刀滴。因为他老人家自己瞄准了皇位。
  这样的说法,靠谱儿吗?
   一不具有军权,二不具有行政权,三不能统领地方……上官桀能坐上皇位?当年权倾朝野的安刘的周勃,将集团连根铲除,更扼杀大汉少帝,但也没有如此的 胆量,自己坐上那把万人景仰的皇帝椅子。事实证明,不是他不想不愿坐,实实在在是他老人家的威望、实力,不具有坐那把至高无上椅子的资格。所以才有代王进 宫。
  他上官桀何德何能何威信?
  皇帝的椅子,什么人都可以又胆敢坐上去的吗?
  除非,他的脑神经,出了严重的问题。
  当然,我肯定会相信,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刘旦等人拧成一股绳,想要得到的,不过就是分割霍光一定的权力……直至最终扳倒霍光。这样的说法,还算是可以巴上一丝丝儿普普的道理。说他们处心积虑谋反,甚至自己要当皇帝,这明显就有编撰的嫌疑。
  据说,前面的那封伪造的诬告奏章,就正是这几个人策划并实施的,只不过,搬起了石头,砸中的,却正好就是自己的脚。
  冤枉哟。
  可以混到辅政大臣的上官桀脑残吗?可以为刘彻随手就圈来巨额金银的天才理财专家桑弘羊,也脑残吗?就算盖长公主、刘旦的脑袋不大好使,但这姐弟俩就一定到了脑残的级别?捏造一封诬告信,就单单用上同一集团成员刘旦的名字?
  随便编撰一个诸侯王的名字递上奏章,难道就不是诬告吗?
  如果,他们的脑袋,都到了脑残的级别,还争夺什么权位?
  此地无银三百两。所以,我更相信这份诬告的奏章,是霍光的杰作。因为,就在这次事件之后,刘弗陵放出了一句狠话:如果有人胆敢再次诬陷霍大将军,朕将令他全家连坐,通通砍光(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汉书》语)。
  这岂不正是霍光想要的结果?
  汉昭帝毕竟孩子,貌似聪明,却正好变成霍光的工具。当然,如果他意识到自己早已被霍光挟持的话,这位少年天子,倒是实实在在的聪明得要命。
  从历史的走向看,这位英武的小帅哥,尽管的确得到刘彻的宠爱,但是确实不具有如此的能耐。
  据说,在这次诬告奏章破产之后,上官桀等人就召开了一次重要的谋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叛乱前委们一直通过:由盖长公主宴请霍光,并在酒桌上砍翻霍光;再然后迅疾废黜刘弗陵,迎刘旦继位。
  当然,上官桀还另有一份小九九:当刘旦进入长安后,在出迎的瞬间,就直接刺杀刘旦,最后,自己干皇帝。
  这是在做梦吗?
  如果,这是小孩儿办家家,这样的阴谋,还当真就是阴谋,因为不过就是玩儿。但大汉皇朝的如斯精英,会做如此的事情?除非实力够强,比如的鸿门宴,这倒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一顿酒宴就把当时的军委主席霍光砍翻了,那么,任何时候都可以砍翻他,又何苦设一宴席?
  因为,这军委主席实在太好砍了。
  最雷人的事情是,盖长公主还是大嘴巴,见人就说,不是见一两个人说,而是到处都说。一不留神,就被自己的某舍人——的老爹听了去。注意,是某舍人的老爹。这勾当,可是要砍脑袋的谋反,保密唯恐不及。看看这位天真的公主,她传了多远?
  她是在炫耀,暗恋N年的情人送给她的珠宝吗?
  她不会真的脑残吧?
  晕哟。
  基本上,盖长公主要谋反,全地球人都知道了。
   老实说,我还真不相信,如此的阴谋是真实可信的。但是,霍光的抓人,却是实实在在的。毕竟军委主席啊,肯定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上官桀、桑弘 羊、盖长公主的地下情人等等一干人通通被捕,并被迅速灭族;盖长公主、燕王刘旦自杀——这两位是事情败露自杀?还是,根本就被人强逼自杀?
  这当然也就只有老天知道了。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历史啊,真的有N多的忒不靠谱儿。
  上官桀集团的政变,就特别特别的忒不靠谱儿。实事求是讲,我不相信他们在谋反,倒是认为,这是因权力的争夺,霍光采取的一次强有力的打击异己的政治行动。
  说到这里,其实就是我这篇小文的篇名:权力惹的祸。
   用官样文章来说:霍光与上官桀、桑弘羊、燕王旦等人的斗争,从性质上看,乃是封建官僚集团以及宗室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也是宗室内部争权夺利和官僚集 团长期互相倾轧的总爆发。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各阶层的利益不同。上官桀等人所代表的阶层正是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而霍光却代表了中小地主的利益。由于官 营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行,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地主的利益。
  因为,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等等政策,基本上都出于桑弘羊之手。
  他是理财专家嘛,这样的办法,也只有他老人家才可以想得出来。
  利益决定了,上官桀、桑弘羊、燕王旦的结合。
  盖长公主的那位地下情人,不过就是瞎参合。一不留神,把自己的脑袋包括族人的脑袋都通通地参合了进来,也连累盖长公主不能颐养天年。
  霍光在掌权之后,就是要改变这一局面。从双方斗争的结局来看,上官桀、桑弘羊、燕王旦的政变被粉碎,这也使汉朝中后期大地主、大商人阶层整体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击,从而有利于抑制腐朽势力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一次的斗争之后,霍光就当仁不让地独揽了朝政。
  到这个时候,他想不独揽都不行。因为,他已经是唯一的辅政大臣。
  顺带说一句,另一位辅政大臣金日碑,在汉武帝去世的第二年,也就跟着他老人家去了,所以无法参与这次斗争;丞相田千秋基本上保持的态度就是,霍光的意见就是我老田的意见,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根基与任何一方势力平衡,唯一的办法,就是跟定老霍。
  公元前80年七月,在霍光的辅佐下,汉昭帝下令:(有保留地)废除了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策。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整了阶级关系,从而,使汉朝的经济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
  霍光的这一政策,实际就是要贯彻汉武帝到晚年才醒悟的,国家的发展和兴盛,其重中之重,还是要休养生息,鼓励劳苦大众的多种经营,而不是由国家垄断。
  所以,历史上的学者,基本上都公认,昭宣中兴,霍光功不可没。
  但是,我们得尊重历史,功是功,过是过,阴谋就是阴谋。
  所以我说,我们看见的历史,其实都是被加工了的历史。这一段的史料,被加工了的痕迹,就非常严重。因为,话语权其实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
  我的初衷,就是要把它还原回来。
  我个人认为,霍光搞掉上官桀等人,就是阴谋中的阴谋。
  当然,我很可能并不正确,胡宁真诚期待读者指正。
  鞠躬!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anchaogushi/2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