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八十年》第四卷 高帝平乱>第四章 汉高帝十年至十一年 公元前197至196年
> 第五节 刺要一根一根拔>> 被废了楚王之后困在长安好几年,不安分的他开始谋划反事,这一年终于动手了,他挑中押赌注的那个人叫陈。>> 陈也是一个当初跟着打天下的将领,来历有些诡异,谁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在《史记》里很无奈的说他:“不知始所以得从”,就是不知道最初是怎么跟上刘邦的。>> 不管来历吧,从一些史实上可以看出,刘邦还是比较相信他打仗的能力的。在韩王信不堪匈奴的骚扰投降叛国之后,刘邦派他去当赵国的丞相,总领北方赵国和代国的军队。>> 此时的赵王和代王都是刘邦的儿子,年龄还小都留在长安,没有去坐镇北方,所以赵国代国的丞相就和坐镇一方的诸侯没有区别,不知陈和成安君陈馀有没有什么关系,都姓陈而且都曾经监管赵代。>> 在这种危机的时候,刘邦让陈去总领北方的军事可见对他的信任。>> 只可惜,陈本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在陈离开长安的时候,韩信专门去送行,对他说:“你此次出兵,掌握的天下最精良的士兵,陛下多疑,即使再信任你,在经过旁边小人再三的进谗之后也会怀疑你,三年之内必定要夺你的兵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如果你愿意,我给你在长安做内应,到时候一起造反。”>> 韩信的本事是天下人公认的,本就不是老实人的陈就这样和韩信暗自结成联盟,奔赴前线。>> 陈和刘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拥有同一个偶像:当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 陈到了北方之后开始学魏无忌豢养死士,他路过赵国的时候宾客从者千余人,全城都震动。>> 其实想想陈也有点儿傻,刘邦这么担心江山不安稳,聪明人如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影响力破坏小来防止刘邦的猜忌,他居然还如此高调行事,生怕不成为刘邦的眼中钉,简直是找死。>> 刘邦很快就开始关注陈的行为,最终觉得已经不可以把他再放在外面了,就趁着太上皇殡天的时候,召他回来。>> 此时陈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回长安必没有好下场,就索性造反,开始劫掠赵、代两地,自称代王。>> 刘邦再度御驾亲征,打到邯郸的时候,他大喜说:“陈这小子不据守邯郸,却想靠漳水来防守,我终于知道他的无能了。”>> 后来刘邦又听说,陈手下有好多部下都是商人出身,便让部下花大量的黄金去收买他们,果然大有收获,很多都来投降。>> 如此几番打击之后,陈的部队很快就开始进入溃败的节奏,但是远在长安的韩信却没有那么消息灵通,依然按照当时的约定,在陈造反之后,开始有所行动。>> 韩信计划动用家臣去制作假的诏书,然后赦免官方有罪的工匠和奴隶,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韩信门下的一个被他囚禁起来的门客暗中把消息透露给了自己的弟弟,这个门客的弟弟为了救哥哥就告密到了吕后处。>> 吕后处变不惊,没有马上声张,想把韩信单独找来抓住,后来又考虑如果是自己去召他,有可能韩信会有所警觉而不来,便叫来了萧何。>> 当年韩信离开项王来投奔刘邦但却得不到重用,在逃亡之际是萧何放下一切把他追了回来,强力推荐给刘邦,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所以韩信对于萧何一直都是敬重的。>> 萧何骗韩信说高帝已经平反归来,让群臣都进宫庆贺,韩信见是萧何让他去的,便也没有多疑,径自去了,谁知这一去就是进了鬼门关。>> 韩信一进长乐宫,便被吕后事先准备的武士抓住当场斩了。吕后也是够狠,又赶尽杀绝的诛尽了韩信三族。一代英豪就这样死在了一个女人手中,在临死前他再后悔当初没有听蒯彻的话也没有用了,光会打仗而不懂政治,只能是这种下场。>> 所谓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是萧何的力荐成就了一代将星韩信,最后也是萧何的诡计亲手把自己打造的一代将星送上了断头台。>> 刘邦在平定了陈的叛乱之后,返回长安,在路上接到好消息,投降匈奴的韩王信被汉军一名将领杀了,斩下首级。>> 而在回长安之后刘邦又知道淮阴侯韩信也死了,一时间两个韩信同时归天,他也是悲喜交加,感慨万千。>> 虽然说一直的心头大患终于解决,但这毕竟也是当年随自己打江山的老兄弟,看着他们一个个的离去,刘邦心里也不好受。他会想到,当这帮兄弟都走了的时候,当心头大患都除了的时候,自己的生命也就差不多要走的尽头了。>> 经过了陈的教训,刘邦再也不敢让外人去北方带兵了。刚好这个时候自己不太喜欢的儿子主动提出要去做代王,镇守北方,他便很高兴的准了。>> 这个代王刘恒就是后来的。>> 刘恒很聪明,他的母亲薄夫人也很聪明。一直不受宠的母子与其待在长安忍受吕后的欺凌,天天担心受怕,还不如自己去封国享清福。>> 代国这种边郡要地一是没人抢,不用担心遭人记恨;二是事关边防大事,吕后哪天真翻脸也不敢随便动他们。>> 刘恒的决定是否正确,自有后来的历史做验证。>> 公元前196年,刘邦60岁,日益感觉到身体不适的他,加快了整治异姓王的脚步。>> 此时八大异姓王已经解决了一半,燕王臧荼、两个韩信、赵王都已经或死或贬,下一个是谁?>> 衡山王吴芮实在太小没工夫理他、燕王卢绾是自己人也不多想,那就只有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这两根刺了。>> 首先从彭越开始。>> 去年刘邦攻打陈的时候,曾经下令让彭越亲自带兵来参与,这对于彭越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彭越亲自带兵参与很可能直接就像韩信一样被刘邦随便找个理由抓了,但是如果不去,又会给刘邦落下口实,有了正式找他麻烦的理由。>> 几经思考之后,最终彭越还是没有去,自称生病,只是派了个将军带兵去邯郸。>> 刘邦有了理由,立刻派使者去梁国斥责彭越。彭越害怕了,居然一时犯了糊涂想亲自入朝谢罪,最后被一个手下劝住,那个手下说:“您当初不去见皇上,收到责罚之后才去,肯定会被擒的,不如顺势就发兵反了吧。”彭越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反,但是也就此没有去长安谢罪。>> 彭越和手下的这段对话恰好被另一个手下听到,此人马上跑到了长安告密,说彭越要谋反。刘邦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发兵突袭彭越,趁他没有防备之时就解决了战斗,把他抓住囚禁在了洛阳。>> 年事已高的刘邦也算是动了恻隐之心,虽然判定彭越已经有了谋反的迹象,但是也不想杀他,只是把他贬为了庶民发配到蜀郡(四川)去。在彭越从洛阳往西押送的途中,恰巧在郑地遇见了吕后从长安来,他就向吕后哭诉,说自己无罪,希望能够回故乡昌邑(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居住。吕后一口答应,带着彭越一起开始反向往东走。>> 谁知最毒妇人心,吕后到了洛阳之后不但没有向刘邦求情,反而给刘邦说:彭越是个英雄,流放到蜀地是自留后患,不如直接杀了。>> 非但如此,这个狠毒的女人甚至还指示彭越门下的一个门客再次指控彭越谋反。>> 这次刘邦也没有再手下留情,直接批准了吕后的做法,杀光彭越三族,还割下他的首级在洛阳示众,并且说:“谁来收敛尸体,一律逮捕。”>> 越是这样说,还越是有人来给彭越收尸,这个人是彭越手下梁国的一个大夫,叫栾布。>> 栾布不但给彭越收尸,还当着刘邦的面大夸了一通彭越当年在楚汉之争时的功劳,说当年刘邦兵败彭城,多亏了彭越在楚国后方的活动才让项王无法追击。>> 栾布说的句句实情,他的胆量也让刘邦钦佩,所以就没有追究他的罪,反而给他调回了长安来任职。而栾布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在后来七国之乱的时候老当益壮,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在解决完彭越后同年的五月,南越国的赵佗正式向刘邦称藩。>> 所谓的南越大概就是现在的广东一带,的时候就已经列入了中国的版图,赵佗是秦二世派过去的地方官。由于距离实在太远,那个时候这么南的地方又比较落后,基本上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所以秦朝对其的管辖力度非常小。>> 地处偏远的南越没有被秦末的农民起义大潮还有刘邦项王的争霸所波及,赵佗见秦朝已灭就顺势称王,自己做了南越王。>> 到了此时天下大定,刘邦觉得没有必要专门兴师动众去攻打这么遥远偏僻的地方,也确实可能是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就派书生陆贾去说服赵佗称藩,省的他闹事。陆贾这一去那是各种忽悠,既捧的赵佗不亦乐乎,说他比萧何张良韩信这所谓的“三杰”还要厉害,又不失大汉的威风,说刘邦是三皇五帝一般的千古圣君等等等等,最后居然真的就把赵佗给哄住了,向刘邦称臣。>> 刘邦非常高兴,马上下令封赵佗为南粤王。这种不用自己地盘就可以做的人情,刘邦是最喜欢的。>> 其实刘邦在怀疑各地诸侯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怀疑过身边的人,他最忌惮的就是萧何。>> 后面我们要说,秦汉的制度丞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可以某种程度上起到制衡君王的作用,萧何虽然从来没有表现过什么野心,但他位高权重,又长期治理关中,所以在百姓中的威望太高了,比任何人都高,高过韩信,高过张良,甚至高过刘邦。>> 因为刘邦这些人一直都是在中原和项王打仗的,统一天下之后也很少在长安,经常出去平乱,只有萧何从刘邦还定三秦开始就一直治理关中,已经将近十年的时间,自然是无人可比。>> 如此一来刘邦有些不高兴了,自己出生入死在外面打仗,结果却不如你一直躲在家里的萧何威望高,眼看萧何也要发生和韩信一样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的时候,萧何自己敏锐的发现了这点。聪明的他开始了“自毁”和“自污”,以此来保全自己。>> 那么多年萧何一直矜矜业业,为官清廉,可这时候却开始选择主动贪污,而且还非常张扬的贪污,实际上没有贪多少,可搞的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贪污了,很多百姓气不过,把他告到了刘邦那儿。>> 刘邦自然是要训斥萧何,并且处罚萧何的,但他的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他明白这样一来萧何就不再是他的眼中钉了,于是也就随便罚了罚萧何,没有撤他的丞相职务,还让他继续做着。>> 这辈子有萧何这样的人帮刘邦,实在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随后,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在解决完赵佗的事情后得了重病,谁都知道他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 生病之后的刘邦不想见人,每天在宫中躲着,和当年的秦二世一样,甚至是周勃灌英这些最亲近的老乡都见不到他。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几天,樊哙终于忍不住了,闯开宫门冲了进去,看到刘邦以一个太监为枕头独自躺在那儿,就哭道:“陛下带领我们一起从沛、丰起事,平定天下,是何等的雄壮!现在天下安定了,您又是何等的疲惫!陛下重病,我们都恐慌,陛下不和我们商议国家大事,就只想和一个太监一起等死吗?难道陛下没有听说过赵高篡权的事吗?”>> 是啊,赵高当初就是趁着重病的时候篡了权的啊,年迈的刘邦强撑着身子起来理政,度过了他注定不能安歇的晚年。>> 樊哙能说出这样的话估计又是别人教的,也只有他敢对刘邦这么乱来,搞不好这次还是张良,老桥段了。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