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马援的历史故事简介

达,就是豁达,是一种生活态度;不达则执,执着,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或达,或执,无所谓高低之别,上下之 分。过分的达,放浪形骸,荡佚不羁,不管不顾,率意而为,随便过了头,也令人不敢恭维。过分的执,成为偏执,顽执,执拗,别扭,太认死理的话,也是使人敬 而远之,躲避三舍的。达和执,常常决定于人的性格,人的秉赋,人的成长环境,以及人的命途际遇。应该可以改,但要真的改起来,也难。
   不过,豁达之人,未必不会在某事、某时变得执着起来;反之,执着之人,在什么问题上,突然表现出豁达,也不是不可能。什么都达,或者,一切皆执,生活中, 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不能不为其片面性而遗憾;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该达则达之,该执必执之,有张有弛,这才叫做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才能于人际交 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这岂是说到就做到的吗?所以说,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也就表现在这些地方了。
  有一年, 作客广西合浦,参观地下发现的古汉墓,了解到远在汉代,这座城池就具有相当规模了。这座古城,当时,不仅是南珠的产地,还是政治上、军事上的边陲重镇。后 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除了感动人的合浦珠还的故事外,还知道了一个历史教科书上的伏波将军马援,曾经在这里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保卫和开拓南疆的汉代大将军,在戎马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里,称得上是一位“达而不执”的明智者,这是很不容易的。虽然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执而近拗”,遭至军事失利,犯了小人,死后被夺官削爵。重新阅读这位历史上的将领,确有很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西汉末年,为乱,旧的平衡完全打破,新的政局尚未形成,有实力、有地盘的各路兵马,纷纷画地为王,群雄并列,干戈四起。当时,汉光武帝刘秀,并不是最具立国成势的气派,常常被追打到无以逃生,有时,连粥都喝不上的。然而,有识见的马援,决定追随他。
  “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这句史书上常见的名言,就是出自他的口。应该承认,他在这种选择中,表现出了他明达识变的思路。他选择了刘秀刘秀也选择了他,于是,成就了他为彪炳史册的一员名将。综观其一生,他不光是一员很得军心的武将,更是个有头脑的政治家。
   马援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不凡俗的举止。他的大哥马况,一位读书人,要他正正规规地成材,让他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这是一般人都要走的路。也是中国人或者 世界人直到今天,所有父母兄长免不了要对年轻人谆谆教诲的。但这普遍适用的规律,对于马援这样的个例则不灵,他坐不下来,读不进书,兄长为他苦恼,他自己 也很不痛快。
  《汉书》说他:“曾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具有反潮流的气质,不想作章句儒,而是他的精 神无法集中到书本上。最后,他哥哥不再坚持他必须从儒学这条路走下去,就说:“你走吧!我不拦着你。一位优良的工匠,是不会把未完成的工料展示给别人的。 现在,我看不出来你将来如何,会不会成为大器,但还是按照你自己的愿望,做你愿做的事,或许更好一些。”于是资助马援到边郡放牧种田,当兵习武,从事他喜 爱的工作。
  做兄长的马况:因才施教,不照常规苛求,是达;听任自由发展,不加以绳束,是达;同样,做弟弟的马援,“因处田牧,至有牛 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最后“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绔”。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达;他对于劳动所得,物质利益,看得很轻,“凡殖货财产,贵其能 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那就更是我们所不能企求到的达了。
  在“王莽末年,四方兵起”,天下未定之时,马援未投身刘秀之前,依附西 北的诸侯隗嚣,受到很好的信任,到了参与军机、“与决筹策”的地步,这也是马援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前,暂时栖身。后来,公孙述在蜀中称帝,与刘秀抗衡。于 是,隗嚣派马援去观察形势,决定何去何从。马援接受任务去了西蜀,一方面为隗嚣今后的决策提供意见,一方面也不排除在那种混乱的局面下,对三种势力进行比 较,为自己未来的进取,作实事求是的选择,这种从容不迫地在动态下,观察一个个可能的合作者,进行聪明的选择,不能不说是一种达。
  马 援所以要到西蜀去,也是想实地看一看这位公孙述,结果大失所望。此人甚至比优柔寡断的隗嚣,还要差劲。他本与公孙述同乡里,老朋友,到得那里,还不应该 “握手欢如平生”?谁晓得这位老乡,拉开帝王架子,搞一套觐见仪式,整个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所以,马援心里想,像这类沐猴而冠的家伙,决非成事之辈。 便对他的款待和许愿,根本看不在眼里。而且回到西北后,对隗嚣说,公孙述称帝时,连他自己都担心,犯嘀咕:“当皇帝容易,可当不长久怎么办?”他老婆倒想 得开:“朝闻道夕死可也,哪怕当上一天皇帝也值得。”像这样的井底之蛙,加之狂妄自大,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呢?一席话说得隗嚣心乱意迷。于是他建议这位军 阀,审时度势,“不如专意东方”,也就是要他向刘秀示诚。其实,这也是他自己观察时局,而作出的决断。
  一个人若不能豁达行事,无大器 度,也就无高瞻远瞩之胸襟,便会局促于眼前和部分的利益。隗嚣虽然接受了马援的建议,遣子入质,但不久又反复变卦,致使作为使者来到刘秀身边的马援,处境 尴尬。不过,凡达者,都有其坦然自若的心态。他第一次见刘秀时,曾经问道:“我去见公孙述,他怕我挟带武器,盘查再三。到你这里,你马上接见,并无戒备, 难道你不怕我行刺吗?”刘秀笑道:“你怎么会是个刺客呢?顶多是个说客罢了。”所以,“居数月,而无它职任。”刘秀不用他,也是很自然的谨慎行为。马援不 被用,也能放达自如,从容对待。于是,已经来到刘秀身边的马援,一方面给隗嚣做工作,使之回心转意;一方面对光武帝请求:“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 多,求屯田上林苑中。”
  马援想得开,既然刘秀你不放心,那么,我就到一边去呆着,等待你的考查。刘秀不愿意他回到西北,脱离他的掌握,重回敌人阵营,可也不敢太信任他,怕他真是奸细或怀有其他目的。马援这个建议,正中下怀,还真的马上拍板同意,这就是两个达者的聪明对阵了。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anchaogushi/1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