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盛极必衰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时间,肯定是一条平稳的直线。从这一分钟到那一分钟,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时间的间隔,肯定相等,时间的周期,也一定相同。但真实的情况,却不尽相同,我们其实被表面的数字,给忽悠了。
   因为,任何时候,我们所遇到的,其实不是直线,是曲线。人的生长,是曲线,尽管都在长高,其实也有萎缩的时候;人的状态,也是曲线,有激情高涨,但肯定 有厌倦疲劳。其他的事物,当然也是曲线。人的曲线决定了社会的曲线,因为社会由人组成。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社会,都可能出现欣欣向荣,但无可争议地,也随 时可能产生可怕的经融危机。
  衰及必反盛极必衰,说的就是如此的规律。
  在我们的社会中,无论人们如何的努力,其实都无法跃过这样的规律。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人,伟人、平民、乞丐都无法离开这样的规律。霍光也是一样。霍光在拥立刘询继位之后,他包括他的家人族人,其实就已经盛到了顶点。也就是说,他和他的家族该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68年,霍光走了,他其实正在其人生的顶点,撒手尘寰。
  他似乎躲过了这样的规律。其实不然,他把他的家族拖入了这个规律的泥潭。
  总的来说,霍光的运气非常的好,他低调入朝,认真处事,混迹政坛N多个10年,兢兢业业,老谋深算,直至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到他人生的顶端,离开人世间,也丢弃了无法自控的烦恼。但是,无可争议的问题是,他为他的整个家族,留下了灾难。
  为他的不可一世埋单。
  霍光光荣地“薨”了,汉宣帝刘询亲临葬礼祭奠,按皇帝葬制的规格高调埋葬,给予霍光无限崇高的威望。会做秀吧?死都死翘翘了,这样的威望还是威望吗?为了安抚霍家族人,又加封霍光的侄孙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的官职领尚书事。
  看起来,霍光一族,在皇帝的心中,还是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是,原来通过领尚书事转呈皇帝的奏章,汉宣帝下令,可以直接送到“朕”的手中了。
   道理很简单,霍光“薨”了,现在的领尚书事霍山,显然就无足轻重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本“朕” 亲理朝政了。同时他起用了一批忠诚于皇室的官员,重 用御史大夫魏相,让魏相以给事中的身份参与朝中的机密决策,继而又提拔魏相做了丞相。任命曾经的恩人邴吉为御史大夫,委任岳父平恩侯许广汉以重任,一系列 的运作,不声不响中把权力收归己手。
  尽管他已经把权力收到自己的手中,但是,他比谁都明白,霍光需死,但霍家的势力盘根错节。霍家的亲属和亲信还控制着中央政府的各个机要部门,兵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于是,汉宣帝就为霍家子弟升官,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
  霍山倒是升官了,但是,非常非常的不好意思,实权没有了。因为他原来掌握右将军屯兵的权力,直接就被剥夺了。
  这官升得……两个字:郁闷。
  接下来,解除了霍光两女婿东宫、西宫卫尉的职务,剥夺了他们掌管的禁卫军权。又把霍光的两个侄女婿调离了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
  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般来说,权力被剥夺完毕之后,谋反就开始了。
  霍家,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因为篇幅的原因,刘询与霍家权力博弈的细节,我就不展开叙述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霍家的谋反,不一定就是史官的记录。道理非常简单,权倾朝野的时候,连汉宣帝本人都要看霍光的脸色行事说话,也不见霍光有一滴滴儿的反意嘛。
  那个时侯他们家反,不是容易很多?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被对手剥夺得手无寸铁的时候,才急急慌慌谋反?
  实事求是讲,最初的时候,他们对汉宣帝还是满怀期待,但在一个任命接着一个任命下来的时候。就算他们脑残,也知道刘询会对霍家下手。难不成,他们不知道汉宣帝正在处心积虑地寻找突破口,要拿霍家开刀?这不是,自己送上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实吗?
  这个时侯,他们其实已经不具有谋反的实力。
  我个人认为,他们真有什么动作的话,也不是在谋反,他们其实是在垂死挣扎。一直以来,他们都把皇帝玩于掌故之上,不曾想,刘询也玩了一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是的,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霍家的谋反,多半又是一场阴谋。只不过,这一次的阴谋主使者,正是被他们玩于掌故之上的汉宣帝刘询。因为,话语权永远都掌握在胜利者手中。
  到这个时候,刘询有充分的理由和底气,为他的发妻许平君报仇。
   所以,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就说霍显做了一件不可原谅的蠢事。女人的嫉妒心,真的就要害死人。为这样的蠢事,他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大到恐怕不能仅仅 用惨重来形容。公元前66年,霍显,包括他所有的儿子、孙子、侄孙子直至整个全族,被连根拨出。那个杀人的场面,肯定就是怵目惊心。
  据说,有N多个千家受到牵连被诛杀。
  这一路杀下来,岂不就是血流成河聚血成渊?
  我在前面就说过,古代时候的杀人,不是杀一个,是杀N多家。
  因为,在他们根深蒂固的思维里,他们要干的,就是:。
  这一下,恐怕不仅仅就是除根,基本上连土壤都给搬走了。
  随后,汉宣帝下诏,废黜皇后霍成君,移居昭台宫。她是霍氏家族中唯一没有被杀的成员。十多年后,又被移往云林馆,在那里悲壮地自杀。
  政治婚姻,其实非常的悲哀。
  我不知道,在霍成君死翘翘的那一刹那,是否悔恨?或者根本就是忏悔?亦或正在自怨自艾?
  因为,在过往的岁月中,她和她的那位伟大的妈妈,为了谋夺皇后大位,的确做过人神共愤的事情。在她妈妈的教唆下,她还曾经多次下毒,谋夺太子性命。
  霍家,包括她的命运,是否就有自作孽的成分?
  我一直在想,霍光在世的时候,是否就已经到了撬翻大汉,自己坐上那把万人景仰的皇帝椅子的地步?以霍光权倾朝野的态势,以霍光在朝野中根深蒂固的势力,他是否真的就可以做到谋权篡位?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霍光还不能。
  不是他不想,是他的威望、实力还不够。
  我甚至相信,如果他的威望实力已经到了那个可以坐上皇帝椅子的份儿,他没有理由不坐。
  权力的诱惑,没有人可以抵挡。
  霍光也不能。
   我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底蕴决定了,如果霍光真有那种非分的举动,也许他早就死翘翘了。历史,也就不是我们现在看见的这样。因为,它早就被改写了。从他将 自己的N多子侄族人安插到朝廷的关键部门,其实就昭示了他隐藏与心灵底处的野心。只是他到死都没有能够做到,把他那以家族实力的根基,深深扎稳。同时,他 的接班人,也不具有他深藏不露的政治本性。
  我这一段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告诉我亲爱的读者,所谓的篡位谋权,霍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尽管他老人家权倾朝野,他也不能。如同后世的一样,当大总统,在当时的那个时侯,就是众望所归;当皇帝,就非常的不好意思,劳苦大众当然会义不容辞地把他撬翻。
  从政治眼光来讲,袁世凯就不如霍光精明。
  毕竟,那个时侯的天下,是大汉的天下。
  在我的这部作品中,有N多次写到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忍。
   就是在写到西汉的这一段历史中,“忍”字也多次出现。汉高祖第一个砍进关中,可就公然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誓约,把当时最为贫瘠的地界儿汉 中巴蜀,分封给刘邦刘邦尽管郁闷难受,牢骚满腹,但是他“忍”了;在迎至京都长安之后,“安刘”功臣周勃对他大呼小叫,汉文帝以皇帝的尊严, 还是“忍”了;刘彻在独尊儒术被窦太皇太后打压之后,尽管正处于逆反年龄,但他依然“忍”到韬光养晦。
  汉宣帝刘询,在霍光拥立为皇帝之后,霍光之霸气,令他如芒刺在背,甚至筋疏骨软。但是,他还是忍了。这4位皇帝,都是在“忍”之后,散发出耀眼的熠熠光辉。
  我们,在总结人生的过程中,“忍”恐怕正是一个人能否终成大气的必修之课。
  因为,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肯定就会遇到低谷。
  在这篇小文的开篇中,我就告诉大家,人生,其实就是一条曲线,有高潮,就必定有低谷。在低谷中,我们能真正的做到韬光养晦,那么就一定有迎来终成大器的一天。
  我期待,我想我的绝大多数读者,也在期待。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霍家的终成灾难,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实在忍不住了。
  从刘询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他们其实是被逼反的——如果他们真的谋反的话。
  关键的问题是,这一家子“忍”不住了,他们上了套。
  也许,有读者会问,就算他们忍住了,就会逃脱被砍头的命运吗?我在想,逃脱砍头的命运,倒还真就不一定,但要为他们安上“谋反”的罪名,就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而且,也可能不会死去那么多人。至少,土壤会留下吧。
  非常非常的不幸,历史没有如果。
  至此,汉宣帝刘询与霍氏家族的权力博弈,以刘询完胜落下帷幕。
  当时间走到公元前49年的时候,刘询其实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他崩了。
  年仅42岁。
  这个年龄,对一个正常人来讲,其实正当壮年。但是,刘询已经不能前行了,他实在太累。能忍不能忍之事,其实非常的花费心力。也许,在那个“忍”功的年代里,他也许早已经心力交瘁。
  但无论如何,他笑到了最后。
  最后的博弈,他是胜利者,尽管他仅仅存活42个春秋。
   我个人认为,从古自今,可以提到“盛世”、“中兴”的那些时期,多少就与经济有关。直接的检验,就是人民群众的兜兜里,银子比较丰满。在整个西汉时期, 有“文景之治”,也有“昭宣中兴”。昭宣中兴之始,其实得力于汉武帝的悔过,也得力于霍光的治国方略。汉文帝内行奢侈,外事四夷,尽管干了匈奴一个四脚朝 天,但其实也弄得大汉子民民不聊生。汉武帝晚年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霍光其实一直就看在眼里。所以,到霍光秉政的时候,就非常注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尽管,政治斗争的残酷,汉宣帝最终搞掉霍光一族,但霍光的秉政思想,刘询并没有放弃;再加上刘询本就来自民间,更能留意吏治与刑狱;到他的后期,更一举解决羌人匈奴等问题。所以,这一时期的大汉声威,对于西域各国来讲,更是益形振起。而政治,也更为清明。
  这一时期,对国家政治来说,倒是刀光剑影,因为,总有那么一些大鳄们,在争权夺利。但是,对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来讲,还是相对比较富裕安宁,生活也较为美满。
  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并没有太多的骚扰普通百姓。
  所谓,盛极必衰,对霍氏家族来说,的确如此。
  但是,对大汉皇朝来讲,这一时期,其实也是其极盛的顶点。再往后,封建皇朝的历史规律决定了,他们面临的就是下坡路。
  在随后的岁月里,历史的进程,将使西汉皇朝进入晚期。
  那么,西汉皇朝的最后命运,将如何演绎?
  别急,我会在下一篇中,告诉大家。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anchaogushi/1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