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贾谊上《治安策》

老话说的好,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不一定能治天下。高祖刘邦平定大秦,成了楚汉之争的最后胜利者。作为高祖的继承人汉文帝刘恒该如何使国家达到长治久安是刘恒日思夜想的问题。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刘恒深谙其道,力推无为而治,使汉朝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
  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贾谊上疏汉文帝,建议解决诸侯割据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
   贾谊,洛阳人,十八岁时就以博学多才、文采超群而闻名全郡。河南郡守吴公听说他才华出众,把他召到自己身边委以重任,对他十分赏识。汉文帝刚刚即位,听 说河南吴公政绩非常突出,在全国名列第一,又因与李斯同乡,曾经拜李斯为老师,于是擢升吴公担任廷尉。吴公便向文帝上奏,说贾谊年少有为,精通诸子百家之 书。文帝便将贾谊召入朝廷为博士。
  在当时的博士中,贾谊最为年轻。每次皇帝召集溥士商议事务,诸老先生不能应答的,贾谊都能对答如流,且常常道出诸生心中所想而又无法说出的意思。因此,大家都很佩服贾谊的才干。文帝大悦,将他越级提拔,不到一年就升到了太中大夫的职位。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余年了,天下太平,应当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用色的制度,重新制定官职名位,鼓励礼法音乐。于是他创制了一套仪法上奏文帝, 祭祀用五种供品,崇尚黄色,官职名也全部更换。文帝为了表示谦逊不肯改变制度,但各种法令的更定以及列侯各回封国等问题,都照贾谊提出的主张办了。因此, 文帝提议让贾谊担任公卿职位。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大臣一起反对,并诋毁贾谊说:“那个洛阳人年纪轻轻,刚刚做学问,便想独揽大权,把各种事搞得乱 七八糟。”此后,文帝渐渐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后来将他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因为被贬而远离朝廷,情绪低沉,渡湘水时作了一篇《吊屈原赋》。屈原楚国贤臣,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因为忧愤不平而创作了《离骚》,而后投江自尽。贾谊追思伤感借凭吊屈原来比喻自己的现状。
   过了一年多,文帝又想起贾谊来,将他重新召回京师。贾谊入朝拜见文帝时,文帝刚刚祭祀过天地各神,坐在未央宫前的宣室中,因为对鬼神之类的事情有所感 触,便向贾谊问起鬼神本源的问题。贾谊便把鬼神的由来一一地说出来,直到半夜,文帝听得入神,不知不觉中竟挪到了他的身边。事后文帝说:“我已经很久未见 到贾生了,自以为已超过他,而今看来还是未赶上他。”于是文帝便让贾谊做了梁怀王太傅,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宠爱,因为他爱好读书,所以让贾谊担任了 他的老师。在贾谊担任太傅期间,文帝还经常把国家大事拿来向贾谊咨询意见。
  文帝初年,天下太平时日不久,中央政权还不是特别稳固。从 外部看,主要是匈奴正处于强盛时期,经常侵掠汉朝边境地区,从高祖刘邦到文帝时期,汉朝都没有力量抵抗匈奴在北部边境上的侵略骚扰;在汉朝内部,各项法令 制度、礼仪规章还不健全,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起来。诸侯王经常僭礼、非礼,行为处事依照天子的规格,有的甚至起兵反叛,图谋夺取帝位。在此情况下,贾谊多 次上疏陈述自己的政见,最著名的就是《治安策》。
  在这篇文章中,贾谊先分析了分封诸侯的弊病,认为当时是解决诸侯坐大、安定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机会,必然会导致骨肉间的自相残杀,天下重新陷入动荡混乱之中。
  贾谊主张对图谋不轨、胸怀异志的诸侯王用强硬的手段。他把“仁义恩厚”比作刀刃,“权势法制”比作刀斧,把行为不轨的诸侯王比作是牛身上的硬骨头,处置硬骨头只能用刀斧而不能靠刀刃,否则“不缺则断”。
   贾谊提出,要“割地定制”,分割较大的诸侯国如壳、赵、楚为若干个较小的诸侯国,让齐悼惠王、赵幽王、楚元王的子孙都能分一块地为王,直到地分完为止。 对地多而子孙少者,可以先立一国空着,等有了子孙之后再封。受封为诸侯王的人如果因犯罪而被废黜,将他的土地全部没收归中央,这种分封制度实施后,宗室的 子孙全封为王,则“天下诸侯王国再也不会起反叛之心,皇帝也不用为讨伐平定诸侯国而忧心”,“天下不再有动乱,国家立即就会太平,后世的人也会称颂皇上的 圣明。”
  贾谊又进一步分析当时的局势,他说:“目前天下的形势就像是一个人得了脚肿病,只能平举不能屈伸,指头稍动就很痛,如果不及时医治,就会后患无穷,成为痼疾,以后即使有扁鹊这样的名医,也无能为力了。”
  在讨论完分封制后,贾谊又以大量篇幅阐述维护“四维”,即礼义廉耻的重要性。
   梁怀王刘揖去世,他没有儿子继承,贾谊再次上疏说:“从如今的趋势来看,封国不过传了一代两代,诸侯就自行其是不受朝廷的管制,如果陛下不立下制度,听 之任之,他们就会一再扩张强大。到那时朝廷的法度就无法实行了。陛下可以当做屏障和皇太子所能依恃的,只有淮阳国、代国两个封国罢了,准阳国与那些强大的 诸侯国相比,仅仅像一颗痣附着在脸上一样,它恰恰足以诱发大国吞并扩张的欲望,却无力对大国有所牵制。代国北部与匈奴相接,与强敌为邻,能自保就不错了。 现在国家的政权在陛下您的手中,分封诸侯、建立国家,却使自己儿子的封国小得只能做被人吞并的诱饵,怎能说当初分封设计得好呢?我有个愚笨的建议,请皇帝 把原属淮南国的封地全划归淮阳国,并且为梁王立继承人,把淮阳北边的两三个城和东郡划归梁国。可以把代王改封为梁王,把淮阳设成新的梁国都城。梁国封地起 于新郭并且北面直达黄河,淮阳国的封地囊括了原来陈国的全境并且南部直达长江,那么就算原来已生异心的大诸侯国也会胆战心惊而不敢反叛朝廷了。梁国能够阻 止齐国赵国,淮阳国能够限制吴国和楚国,陛下可以安枕无忧,再没有对崤山以东诸侯国的忧虑了。这可使两代君主安享太平。现在天下之所以安然无事,是因为 诸侯王都还年幼,几年之后,陛下就会看见诸侯王带来的危机了。秦始皇日日夜夜费尽心机来铲除六国之祸,而现在陛下牢牢地控制着天下,一举一动都能称心如 意,却高拱两手安坐,造成新的六国之祸,这不能说是有智慧的人的所为。即便您终生太平无事,却留下了祸乱的根源,对这些危机早就看到了却不去解决,待您百 年之后,把危机留给了老母幼子,使他们不得安宁,这样做不能说是讲仁义。”文帝于是采纳了贾谊的策略,把淮阳王刘武改封为梁王,梁国封地北以泰山为界,西 到高阳,共有大的县城四十多座。又过了一年多,贾谊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四年后,齐文王死了,他没有儿子。文帝想起了贾谊的建 议,就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让齐悼惠王的六个儿子做王。又改封淮南王刘喜为城阳王,把淮南分为三个小国,立淮南厉王刘长的三个儿子为王。又过十年,文帝 死,景帝即位。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国、楚国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反叛,向京师进发,但先被梁王刘武所挡,最后七国之乱失败。到武帝时,淮南厉王的 两个儿子衡山王刘赐和淮南王刘安谋反被杀。这些都应验了贾谊的预言。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hanchaogushi/1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