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成功之道:机智果断,从谏如流,重义守信

从逃难公子到天下霸主,春秋历史上第一霸主齐桓公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呢?笔者以为,齐桓公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机智果断

优柔寡断的人难以成功,机智果断是成功人士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品质。齐桓公的成功,就得益于这一品质。

齐襄公继位后沉迷女色,欺辱大臣,滥杀无辜,给齐国埋下了祸乱的种子。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是齐襄公的弟弟,他们意识到齐国祸乱将起,害怕受到祸患牵连,都逃亡到外国避难——公子纠带着管仲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带着鲍叔牙逃到莒国。

不久,齐国果然爆发祸乱。先是公子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齐君;接着,公子无知又被雍林人杀死,齐国陷入没有国君,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获知消息,都想尽快赶回齐国继承国君之位。为了抢先回到齐国继承君位,公子纠派管仲带兵去截杀公子小白。

管仲在半路上截到公子小白,毫不客气就射去一箭。

也该是公子小白福大命大,管仲的这一箭,竟然阴差阳错地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

要是换做普通人,在如此惊险的情况下,自然难免惊慌失措。但公子小白毕竟不是普通人,在危急时刻,他仍然能够迅速作出决断——假装中箭身亡,从而骗过了管仲的截杀。

公子纠收到管仲的报告,以为公子小白已死,便放慢了赶回齐国的速度。而公子小白则在装死骗过管仲之后,加速赶回齐国,并在高氏、国氏的帮助下,顺利登上了齐国君位,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能比公子纠抢先一步赶回齐国继承君位,一方面固然有高氏、国氏的帮忙,另一方面则与他自己的机智果断——装死骗过管仲截杀有关。

二、从谏如流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有所作为的霸主或君王,几乎都能做到从谏如流,齐桓公也不例外。齐桓公的成功,与从谏如流关系密切。

齐桓公继位之后,立刻组织兵力攻打支持公子纠的鲁国,准备杀了管仲,以报之前的一箭之仇。

等齐国打败鲁国后,鲍叔牙劝谏说,您如果只想统治齐国,有高傒和我就足够了。但如果您想成就霸业,没有管夷吾(夷吾是管仲的名)不行。夷吾所居之国,其国必强,不能失去这个人才。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劝谏,假称要亲手杀了管仲以报仇雪恨,要求鲁国押送管仲到齐国。结果,管仲一到齐国,齐桓公立刻就任命管仲为国相,让他主持政务,辅佐自己。而管仲后来也没有辜负鲍叔牙的举荐和齐桓公的信任,果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齐桓公五年,齐国再次出兵打败鲁国,逼得鲁国不得不献出遂邑求和。

在和谈会议上,鲁国的曹沫突然发难,用匕首劫持齐桓公,要求齐桓公归还所侵占的鲁国土地。

齐桓公受到胁迫,只好暂时答应了曹沫的要求。但当曹沫放开之后,齐桓公马上又想反悔,并想杀了曹沫泄恨。

就在此时,管仲劝谏说,如果被劫持时答应了人家的要求,然后又背弃诺言杀死人家,是满足于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而在诸侯中却失去了信义,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这样做。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劝谏,如约归还鲁国的领土。其他诸侯闻知此事,都认为齐国守信而愿意归附,齐桓公因此成为天下霸主。

顺便说一句,齐桓公晚年不能听从管仲劝谏,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奸佞小人,导致齐国内乱,饿死宫中,身亡数十日而得不到安葬,腐臭生蛆,这既是对不能听谏的“惩罚”,也从反面证明了从谏如流对成功的重要。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4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