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孙与孟孙的故事:藏孙珍药

东周恒王十九年(前701年),齐国大夫藏孙奉齐宣王之命出使秦国,商讨两国修好之事。
  秦国大夫魏克夫是藏孙结交多年的朋友。藏孙一到秦国即到魏府拜访他,并期望通过魏克夫引荐给秦国国君以完成使命。故友重逢,魏克夫却是一脸的忧虑。原来魏克夫与秦室太后有私情,太后生病将死,发出命令说:“如果我死了,要魏子为老身殉葬!”魏克夫为此事已忧虑多时。
  藏孙前往对太后说:“你认为人死了,还会有知觉吗?”
  太后说:“不会!”
  藏孙又说:“像太后这样圣明之人,能明白人死了不会有知觉,又何必把自己所爱的人和无知觉的死人同葬呢?如果死人还会有知觉的话,那先王在地下早就生气很久了。太后纠正错误尚来不及,又何来功夫去私爱魏子?”
  太后说:“先生言之有理!”于是取消了要魏克夫殉葬的命令。
  死里逃生,魏克夫带着感激的心态极力说服秦国与齐国结盟。
  藏孙完成使命回到齐国,宣王很高兴,对群臣说:“秦国是大国,能与其结盟,这对于稳定齐国的江山社稷甚有作用。藏大夫不辱使命,劳苦功高,寡人将要重赏他。”
  宣王刚说完,上卿孟孙就即刻启奏:“大王,藏大夫不但不能得到奖赏,而且还应受到处罚。”
  宣王惊问:“为何?”
  孟孙说:“藏大夫从秦国回来,车中载着两名秦国美姬。大夫身为使者,私藏他国美姬,令齐国背上淫奢的恶名。故应受罚。”
  宣王又问藏孙:“可有此事?”
   藏孙无言以对。那日,藏孙向魏克夫辞别时,对方感激他的救命之恩,故特挑选两名美姬赠他为妾。藏孙初时不受,但见过面后觉得两美姬风情万种,娇媚诱人, 遂藏于车上,悄悄带回府中。原以为此事在悄悄中进行,没想到却被孟孙发觉,并当着群臣的面说了出来,一时之间藏孙不觉气怒交集,非常尴尬。
  宣王说:“既如此,将功抵过,寡人不再赏赐藏大夫了。”
  藏孙回到府中,忍痛割爱,令门客季仲阳将两名美姬送回秦国。看着两名风情万种的美姬登上马车,藏孙忍不住心头的怒火,恶骂道:“孟孙,你为何总跟我作对?”
  孟孙和藏孙同朝为官近十载,两人不和由来已久。初次入朝时,藏孙见到孟孙总笑脸相迎,但孟孙却紧绷着一张脸,令人望而生畏。藏孙想改变两人的关系,一次,藏孙上朝时取了一支千年人参递与孟孙说:“友人从远方来送了两支,取一支给上卿。”
  孟孙不接,却道:“你无故送礼于我,却是为何?今日在朝上受你礼物,既是你私我,也是损我人品!”言毕,并将此事奏与宣王,群臣莫不取笑藏孙。藏孙与孟孙此后水火不相容。每每上朝,为政事私事在廷上,互相上本参奏,常常针锋相对。
   孟孙成为藏孙另一种形式上的敌人。他担心对方在大王面前弹劾他,故处处小心提防。藏孙处理完朝政后喜欢到歌坊中和一些青楼女人斯混。每每放浪形骸之时, 总是觉得墙中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联想到孟孙在宣王面前的奏本,顿时吓得冷汗直冒,兴味索然。最终忍痛割爱,不敢染指歌坊半步。
  藏孙 喜欢收藏古玩。一天夜里,一位富商登门求见,送上一块巨型玉翡翠,其色如玛瑙,在灯下却晶莹透亮,当为稀世珍宝。富商说,他儿子犯了命案,请大夫为他在大 王面前说几句开脱罪责的话。此事对藏孙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他担心孟孙知道内幕后的参本,故不得不将爱不释手的玉翡翠交由商人带回。
   藏孙在府中感慨不已的时候,季仲阳驾车带着两名美姬走出城关,并没有赶去秦国。天黑时分,他将两名美姬安顿在一间客店里又潜回了城里。季仲阳原为韩国的刺 客,在韩国犯下命案后逃到齐国,投奔许多公卿门下,但没人愿意留他。藏孙见他武艺超群,于是收留了他,并按上宾的规格给他客房、马车、侍妾。季仲阳对藏孙 十分感激,声称:愿为大夫肝胆涂地。
  季仲阳获悉孟孙处处与藏孙作对的事后,气得七窍生烟。一直在等待报效主人机会的季仲阳这一次决定将孟孙除掉。
  天完全黑了,季仲阳越过孟府的后院,潜至孟孙的书房,只见孟孙在灯下看书,读的是的《论语》。季仲阳从窗口跳入,一剑刺进孟孙的心口,鲜血涌出将《论语》染红一片。孟孙没有哼一声,即时毙命。
  听闻季仲阳把孟孙杀了,藏孙却放声大哭。
  季仲阳愕然说:“主人,把您的心腹之患除掉,您为何却闷闷不乐?”
  藏孙对季仲阳说:“孟孙无错,你怎能诛之?孟孙虽然与我关系很差,处处与我作对,但我已把他视为一种药啊。你喜欢我,处处迎合我,我却把你当作一种病,再好的病也比不上再差的药呀,如今病在药失,我的日子也不久矣!”
  季仲阳长叹一声说:“在下愚钝,未能领会主人的心思,以致铸成大错。如今药已消失。病又岂能留?”言毕,拔剑自刎。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www.)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1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