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荀子论兵

>   荀子名况,字卿。“子”是古代人们对有学识之人的通称,战国时又是对有地位人的敬称。
  荀子赵国人。曾经在齐国游学,齐 襄王时在齐做过学宫祭酒。秦昭襄王时在秦游学,盛赞秦国政治清明。回到赵国,和赵王论过兵,离赵赴楚,做过楚的兰陵令。后来就定居兰陵教书授徒。他的学术 思想源于儒家而又博采众家之长。主张性恶论,“法后王”,尊礼重教,著名弟子有韩非李斯,因为他的弟子都长于法学而且施政治法,后世也就认为荀子是法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著有《荀子》一书。大家最常读的荀子文章有《劝学篇》。
  荀子在外游历回到了赵国。赵王听说了,就请他来到宫里向他请教兵法。这就是荀子论兵的故事。
  荀子所讲的兵道很耐人寻味。
  荀子从秦国游学回到家乡,见了赵孝成王,孝成王在临武君的陪同下会见了荀子。
  赵王请教荀子:请问军事的要领是什么?
  荀子很谦虚,就对陪同的临武君谦让道:我不是带兵之人,这个问题临武君应该是老师。
  临武君不客气地说:我认为用兵的要领是上得天候的适当时机,下得地理的有利地势,然后观察敌人的行动变化,先机制敌,这就是用兵的要领。
   荀子说:我以为并不是这样的。凡是用兵作战,其根本在于使人民团结一致。如果弓矢不调和,后羿不要说射日,连中鹄也无法射中。六马不配合,造父也无法驾 车远行。士兵和人民对君王不亲附,成汤、周武再圣明也无法取胜。所以懂得亲附人民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因此用兵之要,在于团结和调动人民。
  临武君争辩说:不是这样的。用兵之道,乘形势,争利害,所用的是奇计。善用兵者,恍惚而神秘让人不可预测,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将向何处而去。孙武吴起用此术无敌于天下,这和人民团结不团结有什么关系?
   荀卿说:您说的不是不对,只是有失偏颇。所说的仁者之兵,逞的是王者之志。你所重视的是权谋利害。但仁者之兵,不会靠权谋利害。你一味地对谁都使用诡诈 计谋,就会使人民怠慢,君臣滑乱而无仁德。所以,用桀之术诈桀,就有巧有拙,有幸与不幸。但用桀之术欺尧,就是以卵击石,用手指搅沸水。所以仁者之兵靠的 是上下同心,三军协力,臣子对于君王如子事父一般忠诚。我也不反对用计,但用诡计袭击敌人,是辅助手段,是制敌之术,不是制敌之本。再说仁者治理十里之 国,就有百里的美誉,治百里之国,就有千里的美誉,治千里之国,就有四海的美誉。这样,才能做到耳聪目明,敬慎警戒,相和为一。因此仁者之兵:聚集,则成 整齐有序的阵容;分散,则成行列;延长,则如莫邪的长剑;锐利,则如莫邪的利锋。圆居方止,如磐石一般,触碰者棱角毁坏而退。再说暴虐乱国的君主,还有谁 会去归附他呢?只有仁者之君才会人民亲附,百姓信赖。欢喜如见父母,芬芳如遇椒兰。所以仁者执政,国家日明,诸侯各国先归顺的安定,后归顺的危险,对抗他 的削弱,反叛他的灭亡。
  孝成王和临武君都说:你讲的好。
  孝成王又问:请问王者之兵应该用什么道和术,又该怎么去实施?
   荀卿说:凡是君主贤明的,他的国家就安定;君主无能的,国家就混乱;重视仁义国必大治,轻贱仁义国必动乱。安定者强盛,混乱者衰弱,这是强盛衰弱的根 本。上位者能教化人民,下位者才可供使用;上位者不能教化人民,下位者就无法派用。百姓可供派用则国盛军强,无法派用则国衰军弱,这是强盛与衰弱的规律。 齐国的军队重视军人的个人搏杀技术,军功也按斩敌首级的多少而论,这样的军队,胜则易散,败则易溃,反复无常,这是亡国之兵。魏国的军队重视战士的体能, 选人标准高,入选了可以享受免税免徭役的优惠,所以魏国必然地大而税少,兵强而财弱,这是危国之兵。秦国百姓生计困难,国家刑罚严酷,军功几乎是百姓唯一 的出路。所以秦国对军功赏罚严明,斩敌首五个,可得百姓五户,人民想获利,就得靠战斗去争取,所以它的百姓强壮善战,国家战事不断却很安定。因此秦国几代 以来军队战斗力都很强,这不是侥幸,是对军功的追求凝聚了人心。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齐国的技击,胜不过魏国的锐卒,魏国的锐卒,胜不了秦军的士气,秦军 的士气,胜不了齐桓公晋文公的节义制度。桓、文的节义制度,又无法抵挡汤、武的仁义道德。想战胜汤、武的仁义之师,就好像用又薄又脆的东西去投击石头。 现在各国都在做两件事,一是以功利激励士兵做战,二是招揽人才用诡计制敌。这就造成了以诡计对诡计,以诡计抗礼义教化,这就好比要用锥子毁泰山,怎么能不 失败呢?所以商汤、周武诛戮桀、纣时,就像杀一个平民那么容易。这就是说:士兵能受到仁义的教化,就可以统制天下,其次则可以统制邻近敌国。至于所谓的招 贤纳士、重视诡诈的计谋、让士兵崇尚功利则会胜败不定,时敛时开,时存时亡,互为胜负了。这可称为盗兵,是君子所不采用的。
  孝成王和临武君称赞荀子说的好。
   孝成王又请教荀子对为将之道怎么看。荀子说:为将之道,最聪明的办法,是不用疑谋;最正确的行事,是不犯错误;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致后悔。行事能做到不 后悔即可,不可自以为必胜。因此,发号施令,要严厉有威信;行赏执罚,要确实有信用;建筑营垒,收存财务,要周密而牢固;军队行动要迅速而安稳;派间谍查 探敌人,要隐蔽深入,错杂隐藏于敌人当中;遇到敌人决一死战时,一定要用自己熟知的计谋而不去用可疑的策略,这就叫做“六术”。
  停了停荀子又接着说:君王不能凭自己的喜爱用将,不能因自己不喜欢就不用有能力的将领,不能因为胜利就怠惰而招致失败,不能对内施威而对外轻狂,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忽视有害的一面,凡事考虑精熟而施用钱财要宽裕。这就叫“五权”。
  荀子看赵王和临武君听的很认真,就接着说:将领所以不接受君王的命令,有三个原因:可以不计个人安危但不能让全军处于不安全的地域;可以不计个人生死但不可以让军队面对不可战胜的强敌;可以不计个人荣辱但不可以为了君王的荣辱去镇压百姓。这就叫做“三至”。
  荀子接着说:凡是接受君王的命令而率领三军征战,三军既定,百官到职,物资皆备,那么主上之荣不能使他喜,敌人之诈不能使他怒,心中有主见而不为个人利益和敌人的假象所诱惑,这就叫做至臣。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www.)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chunqiuzhanguogushi/1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