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交好汗国,往来欧洲

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时期,各大汗国政见不合,致使元朝丧失了对他们的实际控制能力。在蒙古各汗国中,元朝与远在西亚的伊利汗国间的关系一直很好,而与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关系就不那么乐观了。
   窝阔台孙子海都继承窝阔台汗国后,一直觊觎大汗的正统地位。察合台汗国与海都结盟后,不时对忽必烈控制的地盘发动侵扰。与元朝进行了长达40年的战 争,成为忽必烈及其后人在中亚的主要对手。1301年,海都病死,窝阔台汗国出现内乱。1303年,察合台汗与窝阔台汗向元朝求和,承认元朝的宗主国地 位,于是订约言和。
  在这以后,元朝与察合台汗都哇联合击败了窝阔台汗察八儿,兼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分领地,灭亡了窝阔台汗国。察八 儿于1310年降元,元仁宗封他为汝宁王,又将两汗国的归降部落安置在了金山以南,元朝大军则驻守在金山北面,监视察合台汗国的同时维持着友好关系。察合 台汗国后期大权旁落,各地贵族裂地自据。1349年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中间仅有过短暂的统一,从此逐渐没落。
  伊利汗国 的建立者旭烈兀是忽必烈的亲弟弟,所以和元朝的关系亦最紧密。“伊利”这一名称是忽必烈所封,意思是“辅臣”,由此可见伊利汗国与元朝的关系。旭烈兀以后 历代伊利汗的即位,都要得到元朝皇帝的册封才算合法。伊利汗颁布的公文,也都使用大汗颁赐的汉文玉玺。把大汗(元朝皇帝)列在前面,表示尊崇。同时,伊利 汗本人在中国汉地也拥有大量的属民和封户。伊利汗国部分官吏的俸禄也由元朝提供。终元一代,伊利汗廷与元廷之间的使节往来频繁,不绝于书。
   这种密切的政治关系,为元代中国与伊朗及阿拉伯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正是通过旭烈兀的西征将中国人的火药武器,通过波 斯,阿拉伯等国家传入了欧洲。旭烈兀在西征过程中还带去了许多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如屠密迟在伊朗天文学家纳速剌丁途昔编纂《伊利汗天文表》时,就曾向他 传授过中国的天文推步术。伊利汗国的丞相拉施都丁还在奉命编纂《史集》的过程中也向中国天文学者请教了东方的天文历法。总之,伊利汗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 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忽必烈时期,文化科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元廷服务、属于钦察汗国地区就有很多著名的将领和科学家,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土士哈和不忽术等人。
   土士哈属于钦察人,班都察的儿子。班都察曾经向蒙古投降,后来又投奔到忽必烈的帐下,随后便跟随着忽必烈征伐大理和南宋。到了中统元年(1260年), 土士哈也加入了忽必烈的大军,与其父亲跟随忽必烈征讨阿里不哥,并在战争中立了大功,父亲死后,土士哈便承袭父职做为了循卫哈刺赤长。至元十九年 (1277年),海都叛乱时,土士哈率领着钦察军从伯颜北征,在追击脱脱小儿及昔里吉时,立有战功,得到大量赏赐。后来,被提升为枢密副使兼饮察亲军卫都 指挥使,得到自任族人为官属的特权。又在平定乃颜、哈丹叛乱和抵御海都等西北诸王叛乱斗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忽必烈赞扬。
  不忽术出 身于西域康里贵族家庭。“康里,即汉高车国也”。高车,也称丁零,魏晋以后称救勒、铁勒等,南北朝时为突厥所并,隋时发展为回纥,在反抗突厥的斗争中不断 发展壮大起来。唐德宗时歧称为回鹘,元朝时大部分发展为畏兀儿,其中一部为康里。据陈垣先生考证,康里在畏兀儿西北,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所封之地,即属于 钦察汗国之人。不忽术的祖父海蓝伯和父亲燕真均为成吉思汗所俘,燕真被赐给庄圣皇后(即忽必烈母睃鲁禾帖尼)抚养,后来送给忽必烈为侍从。因此,不忽术得 以留在忽必烈身边,并给事太子真金之东宫,从学于大儒王恂、许衡等。忽必烈晚年提拔为中书平章政事,为忽必烈晚年的政治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钦察汗国地处欧亚北路交通要冲,欧洲商人和使节大多取道钦察汗国来元朝,他们走这条路虽然比较艰难,但很安全。元人前往欧洲,也有不少人通过钦察汗国。 也有的商人先将货物运到钦察汗国,再转运到元朝;元朝随人也将货物运到钦察汗国,再转运到欧洲等地。因此,铁察汁国的首都萨莱成为沟通东西的国际性都市, 输入产品极多,且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中转站。钦察汗国在沟通欧亚交通,促进欧亚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在忽 必烈时期,有大量的伊利汗国境内的渡斯、阿拉伯等各族人入元做官,经商、行医和从事各种手工业等,也有汉族官址、文人、工匠和商人等留居伊利汗国,双方往 来如同一家。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促进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伊利汗国地处欧亚南路交通要冲,通过伊利汗国境 内的传统的“丝绸之路”以及从波斯湾到泉州、广州的海路都十分活跃。
  忽必烈曾经派遣崔杓等持金十万两,通过伊利汗阿八哈行药于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又曾经颁给列班·扫马和马忽思二人铺马圣旨,允许他们赴耶路撒冷朝圣。列班·扫马通过伊利汗国出使罗马教廷和英法等国,加强了中国和西方 各国的往来。忽必烈通过伊利汗国,确实为四方的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元朝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关系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蒙古帝国地跨欧亚大陆,有效地保证了东西方交通的畅通。因此,正如元朝人自己所说的那样,“四海为家”,“无此疆彼界”,“适千里者 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比邻家”。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元朝比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与欧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都更加频繁。
  元朝来华的欧洲人多是商人、传教士和旅行者。蒙古西征后,1245年初,教皇英诺森四世在法国里昂召集宗教大会,决定派遣传教士普兰诺-卡尔平尼等人携带教皇给蒙古可汗的两封信出使蒙古。这一时期,由于被蒙古人的西征所震撼,他们迫切地需要了解蒙古。
   普兰诺·卡尔平尼等人在1246年7月到达了蒙古帝国当时的政治中心。8月他们参加了贵由的登基典礼。于1247年秋,他们带着贵由给教皇的复信,回到 了里昂,向教皇复命。贵由在信中拒绝了教皇的一切要求,宣布蒙古可汗系受天命征服各国。但在1287~1288年阃,致洲各国与蒙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发生 了微妙的改变。列班扫马奉伊利汗阿鲁浑之命出使欧洲后,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发现伊利汗竟然也是信仰基督教的,结果他们用类推的方法,错误地认为元朝皇帝也 都崇信基督教,于是,企图与蒙古统治者结成联盟,去共同对付异教徒。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yuanchaogushi/3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