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史称西夏,都城为兴庆府(今为宁夏银川市),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安全、遵顼、德旺和末主,期间经历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国道中落、族灭国亡的曲折过程,最终灭亡于成吉思汗之手。鲜为人知的是,地震帮了成吉思汗的忙,使西夏很悲催。
13世纪初,蒙古部乞颜酋长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击败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南起阴山北麓,北至贝加尔湖的漠北草原各游牧部落,于1206年创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漠北数百年的分裂历史。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蒙古漠北地区无法获得生活亟需的农产品及其他更多的物资,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要,代表草原游牧贵族利益的成吉思汗,向四邻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战争。最初,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标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目的是反抗、摆脱金国的统治。但是,作为战略家的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未敢轻动,审时度势,没有首先把矛头指向当时尚能击败南宋的金国,而是选择了在辽、北宋及金、南宋两大势力斗争夹缝中求生存的西夏为突破口。
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从第一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彻底征服了西夏,前后经历22年,时间延续如此之久,并非蒙古军无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间,他征服和统一了境外诸部落,无暇顾及西夏之事,更无全力进攻西夏的可能。另一方面,西夏始终不甘心臣服于蒙古汗国,每当蒙古军出兵攻打时,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则无奈求和归降,一旦势力有所恢复,形势对自己有利和有机可乘时,就礼意渐疏,消极纳贡,阴结外援,蓄异图。
在23年的战争中,西夏毁约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于西夏的伪降,使情况更加复杂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之蒙古军远征欧、亚的广大地区,无法尽早地解决西夏问题,这就是成吉思汗征灭西夏的战争为何用时较长的根本原因。
1205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第一次向夏国发动进攻。这年三月,铁木真借口西夏收纳了蒙古逃人亦刺哈桑昆,率兵攻入河西,破西夏力吉里寨。并纵兵至瓜、沙诸州进行掳掠。四月,蒙古军在退兵时经过落思城,又大掠人口、牲畜而去。昏庸的夏桓宗纯佑对蒙古军的突然进攻束手无策,只得任其蹂躏。待蒙古大军撤退后,纯佑庆幸危机已过,于是下令大赦。修复经过战争被毁坏的城堡,改都城兴庆府为中兴府,表示夏国经过大难之后,必将中兴。同年十一月,纯佑听到蒙古军进攻金国,与金将河东监军完颜天骥相持不下,即领兵也进入金境,行数日一无所获,后得报金兵被蒙古军击败,遂遣兵救援,知力不胜撤兵而还。
天庆十三年(1206年)正月二十日,长久以来图谋篡位的镇夷郡王安全与纯佑的生母罗太后合谋,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纯佑,安全自立为帝,改元应天元年。三月,纯佑暴卒于宫中,死因不明,终年30 岁。
为扫除征讨西夏障碍,使西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进攻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已将西夏邻邦盟友——乃蛮部、蔑乞儿部、乌梁海部各个击破。同时在此次征讨西夏时成吉思汗还特别注重研究攻城中的心理战法。在万事俱备、志在必得的情况下,1207年8月,成吉思汗再次进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兀剌海城就是今天的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古城,这是成吉思汗从漠北南下、6次征伐西夏时第一个攻克的城池。新忽热古城北依阴山、南控河套平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次征讨,蒙古兵在西夏境内掳掠数月,最后因作战线过长导致粮草不济而退兵。
1209年3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再攻西夏。在贺兰山中段的克夷门遭到西夏军重创,蒙古军伤亡惨重。相持两个月以后,蒙古大军还是包围了中兴府。西夏国主亲自上城督战,守城将士拼死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