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认为简体字是1949年以后出现是很多人的一个误解。第一次在古书里面见到简体字,是旁听历史系的课,跟着实习的时候,也是吓了一大跳,赶紧找先生,说不得了,发现伪书了阿。
识别伪书慢慢的成了一门学问,伪书虽然巧妙,专家依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分辨出来,比如,古书 两页中间的装饰,各朝有不同的特点,虽然不引人注意,在专家眼里却如同作案线索一般。我的教授曾经给我们看一本自称南宋理宗年间的刻本,别的无从分辨,而 书页间装饰着娟秀的鱼尾纹,这就漏了底,因为这种精巧的花饰要到明朝才有,南宋,都是肥厚的粗黑口花纹呢。
当然字体也是一个重要依据,不过,我看的这本是元朝的,居然出现了简体字,这不是假得太过火么?
老先生看了看,让大家都停下,拿这个作例子,给我们讲了讲简体字的来历,原来,简体字出现于隋唐,盛于元代<(元朝可是嗜杀成性的人建立起来的,大张旗鼓实行种族歧视的时代,这个时代盛产的东西能是什么好东西吗?),居然比我们的认识早了几百年。
据说,简体字的祖宗,是草书,不过这东西没有多少人认识,所以简化是简化了,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能明白的没几个。中国的文字,历经唐宋,还是繁体字占绝对的上风。
但是到了元朝就完全不同。
元朝知识分子从庙堂里被赶了出来,人称八娼九儒十乞丐,臭老九,臭老九,就是那时候落下的话把。念书的终于也开始为劳动人民服务了,唐宋艺术的巅峰 ——诗词,在元代不再绚烂,新的艺术形式——元曲诞生了。元曲,是简化字的温床。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不是庙堂之上的堂堂之作,而是市坊间流传的郑人 那种靡靡之音。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流行歌曲,通俗小说。元朝的人多不读正经书而喜欢通俗文学,——经书读多了不也是臭老九么?文字掉了价,更多的和 市井干体力活儿的,大姑娘小媳妇发生了关系。
这就是市场经济了。和今天流行音乐一样,一说罗大佑出新专辑啦!满街的红男绿女半夜就排队 去。当年元曲的四大家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郑光祖有了新的作品出来,其轰动效应也大体如此。排队买磁带或者**是音像商店的大吉利市,新的元曲出来,就是当时书坊赚钱的主要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