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革除弊政,整顿朝纲

第一节 革除弊政,整顿朝纲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文化网www..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忽必烈在不断地征伐战争中,逐渐明白,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改变对世界各国的策略,广泛交好欧亚各国。在不断地交流中,元朝不断革除国内弊政,使得元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而这个时候的忽必烈也渐入暮年,终病逝。忽必烈虽然已逝,但是他一生的功绩必将永留后世。
   忽必烈作为一位文化发展较晚民族的领袖,一进入中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汉文化和西域地区的色目文化,感到十分新鲜,遂敞开胸怀,尽情吸收。忽必烈在大量 吸收汉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一些蒙古族的原有文化,也吸收色目文化。其实,忽必烈这样做是正确的,学习外来文化时,不应该全盘而应该有选择地吸收。在学习外 来文化时,也不应该把本民族的文化全部抛弃,而应废弃那些落后的东西,保留本民族优秀的部分。在学习外来文化时,也不应该只学习一家文化,而应该对各家文 化中的精华兼容并蓄,也就是说,不应该仅仅学习汉文化,对色目文化优秀的东西也应该吸收。忽必烈就是想要学习各家的优秀文化,使其变成自己的新文化,为巩 固元朝的统治,发展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
  然而,各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稳同性和排它性,当各种文化发生碰撞时,既有互相吸收的一面,又有互相排斥的一面,当互相排斥的一面向前发展时,就会出现矛盾和斗争。
   元初的历史正是这样。当忽必烈吸收各种文化时,各种文化的矛盾和斗争便接踵而来。那些抱着蒙古族原有文化不放的人,全力反对汉文化;而那些死守着汉文化 不让人们加以改变的人,全力反对蒙古民族保留自己民族中的部分优秀文化;那些痴情于色目文化的人,有时也瞧不起汉文化;而自认为汉文化高人一等的人,也鄙 视色目文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围绕着各种文化的不同认识、不同的统治方法和政策,矛盾和斗争便逐步展开了。
  在不断的矛盾和 斗争中,那些死死抱着蒙古旧习不放、反对学习外来文化的人逐渐败下阵来。而其他文化中,想完整地保留自己的文化并使之一成不变的人,也慢慢地没了市场。如 此碰撞交融,各种文化开始出现交汇,完全彻底地反对某一种文化的人也渐渐减少了。旧的矛盾似乎有所解决,而新的矛盾又出现了。那就是,相对地以某一种文化 为主、吸收其他文化中的部分势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势力,与另一种文化为主的势力开始出现矛盾并展开斗争。
  这种斗争在元朝初年的表现,就 是以汉法派中的义理派为主,吸收其他各族倾向义理派的人员而形成的“义理派”势力,开始同以色目法派中的“功利派”为主,吸收其他各族具有功利思想的人员 而形成的“功利派”势力进行斗争。当时,这种斗争愈演愈烈,成为朝野议论的主要话题,严重地影响了治国和理财。
  在“义理派”和“功利 派”两种思想中,忽必烈最终选择了“义理派”思想。他认为,“功利派”思想有他的优越之处,但是,不择手段地聚敛搜刮,会导致人们的普遍反对。如果不用仁 义道德等思想加以限制的话,为官者就会以为国理财为借口,大肆敛钱,贪污受贿就会成风,为民者也以敛钱为务,发展下去,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而“义理派” 的义理思想则劝人为善,少私寡欲。如果正确引导的话,通过正常手段和正确的途径去理财,不失为一种治国的好思想和好方法。
  基于上述认 识,忽必烈在桑哥理财失败以后,决心不再去找那些善于经商的色目人帮他治国,而想找一些具有“义理”思想的人来帮他理政。在“义理派”与“功利派”斗争期 间,忽必烈很少完全听从阿合马、卢世荣和桑哥的意见,去惩治义理派官员,而对阿合马、卢世荣和桑哥则常加限制。经过一系列变动,忽必烈的统治思想和政策又 恢复到中统年间的统治思想和政策中来。
  忽必烈想重新确立以儒家仁义道德思想治国的方针,开始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帮助他治国。经过认真思 考,忽必烈决定起用不忽术。不忽术虽然是西域康里人,属于色目,但他早年给事太子真金之东宫,从学于王恂,又从学于理学大师许衡。从政以后,经常为忽必烈 讲解四书五经等“古今成败之理”,忽必烈曾高兴地说:“仲平(许衡)不及汝远甚”,认为不忽术所讲的道理比许衡讲的还要深刻。可见,不忽术早就成了儒家思 想的忠实信徒,成了真金、许衡等“义理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合马理财失败以后,忽必烈急于寻找理财之人,卢世荣“言能用己,则国赋 可十倍于旧”。那时,不忽术就反对通过聚敛的方式增加国家收入。他认为,不择手段地聚敛搜刮,开始时的确可以使同家收入增加。但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违背 儒家“仁义”思想,最终必然导致“国与民俱困”的结局,从而引起社会动荡,导致国家衰弱。所以,他建议忽必烈不要相信卢世荣的话。忽必烈不听,仍然提拔卢 世荣为右丞,令其主持理财事务。不忽术因此辞去参议之职。卢世荣理财不到四个月,就在“义理派”的反对下失败了,忽必烈曾对不忽术说:“朕甚负愧于卿”, 遂提拔不忽术为吏部尚书。
  后来,桑哥理财,不忽术仍然极力反对。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大元帝国的尚书右丞相桑哥,此刻就已坐在他自己的大宅院里的客厅中,手捧暖炉,喜洋洋地接待着接踵而至的朝中大小官员。
   桑哥是吐蕃人,曾师从于胆巴国师,通晓浮屠之学,会蒙汉等数种语言。在忽必烈四处扩张征战耗费着大量银两的时候阿合马、卢世荣二位理财贪官又先后死去, 忽必烈的财政状况处于困窘之中。桑哥不但天资聪明,而且阅人很准,他看出了忽必烈的心头之隐痛,经程钜夫介绍,在朝中的小吏桑哥,有了一次面见君主忽必烈 的机会。那还是六年前的事情,当时任宰相的是和礼霍孙。
  七日之后,忽必烈便命桑哥为尚书平章政事,主掌国家财库。桑哥大喜过望,上任 不久,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自己为国敛财的二大策略。一是更定钞法。桑哥有一位汉人挚友叶李,此人是个多才多艺的江南文人,曾为南朝皇帝雕刻、设计过交钞的 版样。桑哥掌权之后,便让叶李雕刻了至元号的钞版,呈献给了忽必烈。忽必烈看到钞样兴奋万分,当下批准了桑哥拟定的更定钞法的计策,命令将这版从五文至二 贯的付印,颁发全国。二是理算,所谓“理算”,是检校中书省的财政档案。在桑哥一番核查后,竟校出亏空六千多锭!库银陡然大增,令中书省的官员心怀忐忑、 惶惶不可终日。其中有位平章麦术丁,就畏惧此种理算,而主动请罪伏诛。从此之后,忽必烈对桑哥是宠信有加,放权任他为国聚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yuanchaogushi/2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