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一名杨英,小字阿麽,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因父功被封为雁门郡公。隋朝建立之后,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并担任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总管,这时杨广才13岁。次年,隋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于并州,又任武卫大将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
一、少年统帅屡有战功
一个13岁的少年,担此重大责任,主要是杨坚接受了北周孤弱而亡的教训,使诸子各掌一方,以巩固杨家的统治。杨坚也深知自己的皇子担任不了如此重任,对杨广的行为和成长更不放心,便精选朝中正直有才望的大臣王韶等来辅佐他。
王韶等人也没有辜负杨坚的委托,对杨广直言匡正,不遗余力。有一次,王韶出巡长城,杨广在并州凿湖造山。王韶回来后,立即自锁而谏,使杨广停止了这个工役。
杨广本人也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门第家世固然为他提供了奢侈豪华的优越条件,但周隋时代复杂的政治风云,杨家先代的文治武功,将门之子所受到的各种熏陶,塑造了他十分复杂刁钻的秉性:既有专擅威福,纵姿声色的欲望,又有饰情矫节,希望人称道其贤明的虚荣心;既有一个花花公子的低级趣味,又有军事统帅的风度和文武才干。这两种秉性一直互相并存着,而在他称帝独尊之前,前者还处在自我抑制的阶段。
开皇八年,隋朝大举攻陈,第二年春,灭掉了陈朝。杨广虽是名义上的攻陈最高统帅,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坐享其成,实际指挥部署的是元帅长史高G,亲率三军攻破陈都建康的是贺若弼、韩擒虎,沿江东下、扫除残余势力的是大将杨素。但杨广毕竟是最高统帅,他进建康后,将围绕在陈后主身边的佞臣全部杀掉,以谢三吴人民。又命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这些都表现了杨广的大将气度。灭陈后,杨广进位太尉,再任并州总管。
开皇十年,江南士族高智慧等人起兵作乱,文帝又调杨广为扬州总管,镇江都(今江苏扬州市)。
开皇二十年,突阙进犯北方边境,文帝命杨广等率军分道出击。杨广部下长孙晟设计大败突厥。
这样,杨广既曾为平陈的军事统帅,又曾镇守并州,北御突厥,在杨坚的诸皇子中,以其功勋,称得上是佼佼者了。
二、争宠为储逼宫继位
隋文帝杨坚共有5个儿子,长子名勇,次子杨广,三子秦王俊,四子蜀王秀,五子汉王谅。早在杨坚当皇帝不久,就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成为法定的皇位继承人。但随着杨广政治资本的增加,他继承皇位的奢望越来越强烈了。
杨广明白,要夺得太子的地位,一是要讨皇帝老子的欢心,二是要笼络自己的亲信党羽。按照这两个策略,他同隋文帝杨坚、太子杨勇演出了一幕惊险残酷、精彩圆满的篡夺皇位的历史剧。
太子杨勇没有心机,我行我素。他既没留心杨广的夺嫡阴谋,也不会虚情假意讨父母的欢心。他明知母亲独孤皇后痛恨男子宠爱姬妾,却明目张胆地喜好女色,把父母为他娶的嫡妻元氏冷落一边,与其他的姬妾吃喝玩乐,使独孤后十分不满。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比较俭约的皇帝,可杨勇偏偏无视父皇的俭朴生活,喜好华丽铺张。开皇十八年冬至那天,杨勇大张旗鼓地接受百官朝贺,隋文帝生怕大臣们和太子关系过密,影响自己的皇权,这又触犯了他的忌讳。于是父子之间渐生猜忌。父母既然都不喜欢这个太子,杨勇太子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
而杨广则是一个善于耍阴谋权术的人,为了迎合独孤皇后,他只和王妃萧氏居处,每当后庭的女人生了孩子就弃而不养。父母每派人来,无论来人身份贵贱,他都亲自和萧妃到门口迎接,并用丰盛的酒饭招待,临走再送上礼物。这些人得了好处,一致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称道杨广仁孝。有时文帝和独孤皇后到杨广那儿去,他便把年轻貌美的姬妾藏起来,让年老丑陋的人穿上粗劣衣服服侍文帝和独孤后,文帝夫妇见杨广节俭而又不好声色,就更加宠爱他了。杨广还用同样的方式敬待朝中大臣,大臣们也都称道他。这样,在朝廷内外,他获得了普遍的好感,声望越来越高了。舆论准备就绪后,杨广开始施展颠覆哥哥杨勇的皇太子位置的阴谋。
杨广任扬州总管时,趁入宫辞别皇后的机会,故意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说皇太子要加害他。这如同火上加油,促使独孤皇后决计废除太子。此后,杨广便加快了夺嫡的步伐。寿州刺史宇文述是杨广的亲信,他献计请重臣杨素向皇上提出废立太子之议。
杨素是隋朝著名的大将,屡立战功,深受隋文帝宠幸,为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杨素很信任弟弟杨约。宇文述找到任大理少卿的杨约,整日和他赌博,故意将金钱都输给他,趁机将杨广的意思告诉他,并危言耸听地说:你们兄弟得罪了皇太子。皇帝一死,你家就要大祸临头了。如今皇太子失爱,主上有废立之意,能否立晋王为太子,就在你哥哥一句话。杨素兄弟遂答应挑唆文帝和独孤皇后废掉杨勇,援立杨广为太子。
在一次宴会上,杨素巧妙地试探独孤皇后说:晋王仁孝恭顺,很像当今圣上。一句话触到了皇后的心痛处,对杨素说了一大通晋王的好处和太子的不是,二人一拍即合,独孤皇后又送给杨素一大批金银,让他作为废立太子的费用。
隋文帝心里也有废立太子之意,只是碍于朝中大臣,难于启口。有一次他曾暗示尚书仆射、齐国公高G,高G马上提出反对,文帝很不高兴。又有一次,文帝命选东宫卫士宿卫自己,高G又加以反对。文帝认为这是因为高G与太子是儿女亲家,庇护太子。随着积怨越来越深,高G终于被削职为民。杨勇失去了朝臣中有力的支持者,就更加势单力薄了。
杨素这时担任了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一方面在文帝夫妇面前称誉杨广,攻击杨勇,催促文帝废勇立广;一方面在朝中大肆活动,广造舆论,煽动更多的人诽谤太子。于是,关于太子的流言蜚语接二连三地传到文帝那儿。杨素又进谗言说:太子心怀怨望,恐有他变,应严加防范。于是,文帝派人刺探太子的动静,随时禀告;又裁减东宫卫士,去壮健,留老弱,东宫属官有才能者也分别调开。
经过这一番部署和行动,杨勇终于被废为庶人,杨广如愿以偿,被立为皇太子,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杨广坐上太子的宝座后,又命杨素捏造罪名,将另一个皇子杨秀废为庶人。杨勇屡次请求见文帝申冤,都被杨广阻挡了。这样,杨广便稳坐东宫,光等文帝死了好坐皇帝。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文帝卧病仁寿宫,杨广已急不可待,写信给杨素问如何处理后事。杨素的回信被错送给文帝,文帝看了非常生气。正好文帝宠幸的宣华夫人陈氏入侍,杨广见其美貌,不由得欲火烧身,兽性大发,企图逼奸她。文帝得知大怒道:畜牲何足付大事!对柳述、元岩说:速召我儿!柳述等以为是召杨广,文帝连呼勇也!柳、元二人便出外起草诏书,召杨勇前来。
这一突变的风云,使形势急转直下。但杨广的心腹已布满内外,得知这一消息,杨广急命心腹宇文述、郭衍率东宫卫士包围皇宫,撤换文帝的卫士和服侍文帝之人,后又干脆杀掉文帝和杨勇。就这样,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大业,当时他36岁。他就是历史上著名昏君隋炀帝。
炀帝即位后,最小的弟弟并州总管杨谅马上举兵反抗,但很快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