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是怎么对战突厥的?主要的战略思想是什么?

北魏末年,突厥崛起,先后打败了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 北方戎狄悉归之,抗衡中夏。 ①北齐北周都争相与之结好,倾府藏以事之,以至于突厥可汗说: 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隋统一北方以后,对突厥的态度自然就不比从前,突厥可汗常常兴兵南下侵扰,隋朝以防为主,屡次大规模地修建长城,派兵于北方屯防②,同时,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还联络奚、I、契丹等少数民族,对付突厥。

突厥沙钵略可汗的从父玷厥达头可汗拥强兵却受沙钵略可汗的控制,对此,他心中非常不满,沙钵略可汗也因其兵强而对之十分猜忌;沙钵略之弟处罗侯虽然势力较弱,但却多方收买人心,各部落的人都很拥戴他,这使沙钵略对他也很忌恨,为此处罗侯惊恐不已,时时防范;阿波可汗本应当大可汗,结果却被沙钵略可汗恃势夺取,心中也很不满,但因势弱而无可奈何。

曾出使过突厥的长孙晟对这些情况都了如指掌,公元581年他向隋文帝上书提出了利用其矛盾,离间分化的策略:今诸夏虽安,戎虏尚梗,兴师致讨,未宜其时,弃于度外,又相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有以攘之。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鼓动其情,必将自战。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奸多势弱,曲取众心,国人爱之,因为摄图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迹示弥缝,实怀疑惧。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间,颇畏摄图,受其牵率,唯强是与,未有定心。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F,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乘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所谓 兴师致讨,未宜其时 ,说明隋王朝还没有力量北上消灭突厥,只能利用其间矛盾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可见,隋并未把消灭突厥列入其战略计划中。

杨坚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元晖出使伊吾(今新疆哈密)结好达头,派长孙晟出使和龙(今辽宁辽阳)、联系奚、I、契丹等部落,并通过他们作向导,到处罗侯处陈说利害,劝之与隋结好。这样就孤立了沙钵略,削弱了他的力量。

北攻突厥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五月,突厥发兵40万在西起乙弗泊,东至幽州一线上同时南下,除在马邑、兰州受到阻击外,屯守于乙弗泊、临洮、幽州的隋朝防军均被突厥击溃,武威、天水、金城、弘化、延安等地均被洗劫一空。在沙钵略还要进一步南下时,达头可汗率自己所属部落北归,长孙晟游说沙钵略之子梁干,让他骗沙钵略说: 铁勒等反,欲袭其牙(突厥王庭) ,沙钵略听到这个消息后,才率兵返回。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看到其内部矛盾重重,就乘机组织力量,先后派兵分道出塞,进行反击:

①《隋书》卷84《北狄传》。

②参见《隋书》卷1《高祖本纪》。

①《资治通鉴》卷175太建十三年十二月。

——四月,命杨爽、李充等4将经马邑出朔州道(两地均在今山西朔县)。

十一日,与沙钵略可汗相遇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李充建议利用突厥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加以突袭。于是他率5000精骑袭击突厥,结果大败突厥,沙钵脱去金甲,从草中逃去。

——河间王杨弘率兵出灵州(今宁夏灵武),击破沙钵略的另一部,歼敌数千人。

——命夏州总管豆卢蕹鱿闹荩今陕西横山)。

——幽州总管阴寿率领步兵、骑兵共10万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一带),攻打投靠突厥的原北齐将领营州刺史高宝宁。宝宁向突厥求救,但突厥正在抵御隋军,无法救援。宝宁无奈,只得弃城逃入沙碛,隋平定了卢龙各县。

宝宁在逃到契丹后为其部下所杀。

——五月,泰州总管窦荣定指挥9总管,率步兵、骑兵3万多人出凉州(今甘肃武威),与阿波可汗对峙于高越原(今甘肃民勒西北,与内蒙交界一带)。几次交战,阿波都不利。这时被发配在敦煌当戍卒的大将军史万岁到荣定军中请求参战。与阿波再次交战时,荣定派人去对突厥说 士卒何罪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阿波派了1名骑士挑战,荣定派史万岁应战,结果万岁取对方人头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再战,与隋军盟誓而去。

长孙晟当时在荣定军中任偏将,他派人离间阿波说: 摄图每来,战皆大胜,阿波才入,遽即奔败,此乃突厥之耻也。且摄图之与阿波,兵势本敌。

今摄图日胜,为众所崇;阿波不利,为国生辱,摄图必当罪归阿波,成其宿计,灭北牙矣(阿波营帐在摄图之北),愿自量度,能御之乎? ①他又对阿波使者说 今达头与隋连和,而摄图不能制,可汗何不依附天子,连结达头,相合为强,此万全计也,岂若丧兵负罪,归就摄图,受其戮辱邪! ②阿波遂遣使者入朝,与隋讲和。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uichaogushi/3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