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为什么会获得“勤劳思政”励精之主的评价?

唐朝初年,对隋文帝的评价普遍认为他是一位"勤劳思政"的"励精之主"③。史书这样记载:文帝"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④

(1)躬勤节俭在历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以勤于政事、务存节俭著称的。勤于政事,除了坐朝处理军政大事,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经常下到社会当中,路遇上书奏事之人,即驻马"亲自临问"。有时派人到各地暗中采听民情,了解吏治得失。史称:"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引起饥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宫,看视百姓所食。带回来的都是些豆渣、杂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决定亲自带领关中饥民"就食于洛阳",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设。第二年东拜泰山,路上与就食洛阳的饥民相遇,命左右随行不准驱赶,饥民与文帝的侍卫"参厕"而行。遇有扶老携幼者,文帝还给让路,"引马避之,慰勉而去"。在道路艰险处,见有负重者,则"令左右扶助之"。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文帝仍以民情为念,立即"亲问疾苦"①。与勤政并行,文帝一生都十分简朴。早在北周辅政时,便提倡节俭,积久成习。"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huànhuó,洗过)之衣。"②一次,文帝配止痢药需用胡粉1两,找遍整个后宫竟没找到。还有一次,要找一件织成的衣领,后宫也没有。上行下效,文帝在位的24年间,整个社会形成了节俭的风尚。一般士人,便装多用布帛,饰带不过铜铁骨角之类,很少有人穿绫罗绸缎,更没有佩金带玉的了。独孤皇后尚简,但性尤妒忌,这也促成文帝"傍无私宠"。独孤皇后卒,文帝也仅宣华、容华二贵妃而已。

(2)奖惩严明文帝本人躬勤节俭,使其在吏治方面尤其注重奖良惩贪。

岐州刺史梁彦光多年有惠政,"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开皇二年,文帝驾临岐州(今陕西凤翔),知其能干,下诏褒奖。梁彦光后来调任数州,都能够"以德化人",使得"吏民感悦"①。

县令之中,房恭懿为政在京畿各县称"最",文帝召至卧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认为很有才干,便破格提拔为州司马。所到之处,"有异绩","政为天下之最",文帝又破格提升他为州刺史。同时,对各州官员表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令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Xiào,受启发)也。"②直至文帝后期,仍然很注意县令的政绩。临颍令刘旷,史书记载称其为"不知何许人也",但其"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③《贞观政要》卷1《政体》。

则召见他,认为"若不殊奖,何以为劝"③,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另一方面,对于贪残不法的官吏,惩处尤其严厉,甚而过于杀戮。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的"小物"或鹦鹉、皮、马鞭之类,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后来,他甚至暗中派人给地方官送贿赂,一有受贿,立即处死,决不宽容。就是亲生儿子,也因贪残被文帝惩处了好几个。秦王杨俊,文帝第三子,官至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初有政绩,大加奖励。后来渐渐奢侈,违犯规定,"出钱求息,民吏苦之"。再后更加放肆,"盛治宫室,穷极侈丽"。文帝发现后,免其官,勒令"就第",即禁闭起来。太子杨勇,也因自身好色奢侈才被文帝疏远,加之独孤后、杨素杨广等串通一气,最后遭废黜。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uichaogushi/1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