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梁晋争霸:第三方势力契丹介入,耶律阿保机第一次被迎头痛击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李存勖晋王势力与朱友贞大梁帝国爆发了河北魏州之战,这场决定黄河以北地区归属的大决战以晋军大胜为结局,后梁势力被彻底驱逐到了黄河以南,晋梁双方隔河相对,都在集聚力量准备决战黄河。

这时,一支第三方势力介入,险些中断了李存勖争霸中原的进程,这就是刚刚在北方兴起的契丹,其首领是契丹最杰出的领袖、创建大辽帝国的耶律阿保机

【唐代契丹只是一个麻烦】

契丹在唐王朝存在期间,只是北方众多异族势力中并不强大的一个,不但比不上曾经称霸草原的突厥、回鹘,实力连身边的奚族都不如。

当年如果不是李治武则天对契丹和奚族处理失当,这两个在唐王朝开国之初内附的势力就不会与大唐离心投向后突厥汗国,更不会有渤海国立国让大唐丢了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同样,当年如果不是深耕河北二十年的安禄山养寇自重,契丹和奚族在盛唐时期就应当彻底被消灭。

一直到唐末,契丹虽然不断的在北方给大唐帝国制造麻烦,但麻烦毕竟只是麻烦,远远算不上重大威胁,仅凭幽州一镇之地就足以与契丹抗衡,耶律阿保机这样的天才领袖年轻时都曾经在幽州唐军手下吃过大亏。

唐末五代中原群雄争霸,耶律阿保机失去了来自南方的压制,翅膀逐渐硬了。

【契丹的兴起】

契丹兴起是从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开始,后世成吉思汗铁木真也是先走的这一步,原本的原始部落联盟开始有了国家的雏形,实力突飞猛进。当然,契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仍然低下,缺乏铁器和工业制品、人口数量不足等问题使这些落后的异族仍然不是中原政权的对手。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首先就遭到了内部的反对,早先契丹首领是八部落联合推举的,而且规定任期三年。阿保机上台后虽然有击败周边的奚、室韦等势力的功绩,想法设法连任两次,当了九年的契丹部落联盟领袖,但真正能控制的只是自己的部落,仍然没有得到其他部落同意成为终身领袖。

实事求是讲,三年任期确实太短,九年同样也干不了什么大事儿。但毕竟契丹多少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契丹其他七部落为了维护传统,联合起来准备武力让阿保机下台。

被逼无奈的耶律阿保机同意退位,但要把数年征战中掳掠的汉人集中到自己的地盘,让这些汉人种地、晒盐,使契丹从一个纯粹游牧民族变成了游牧、农耕混合民族,这也是后来雄踞北方的大辽帝国发展模式,契丹人在北游牧,汉人在南农耕。

耶律阿保机并不是真的要放弃权力,退位只是缓兵之计,之后不久就彻底吞并其余七部落,统一契丹八部,并击败吞并了与契丹同源同种、相爱相杀数百年的奚族,成了东北地区的霸主,势力范围延伸到了漠南草原,相邻的中原河北、山西广大地区都在契丹攻击范围之内。

【老交情算不得数】

早先晋王李克用还在世时,耶律阿保机曾经率三十万人入寇山西。李克用与阿保机当面谈判,谈的不错,不但以互相赠送的名义交易了一些马匹牲畜金帛,二人还结为兄弟,约好共同攻打朱温势力。

李克用比耶律阿保机年纪大了近二十岁,又是沙陀人出身,其麾下除了汉人之外,还有大批沙陀人和昭武九姓的粟特胡人,漠南塞外五部的大量草原人也加入了晋王势力,因此,李克用并不排斥再多一些契丹人。

李克用虽然是沙陀族人,但比其他人更像一个中原唐人,把契丹视为夷狄,在有部下建议趁机做掉耶律阿保机的时候,李克用说,"仇敌未灭而失信夷狄,自亡之道也。"

但耶律阿保机不久之后就投靠了后梁朱温,让李克用非常反感,甚至有传说李克用去世前三大愿望之一就是消灭耶律阿保机。这个传说未必是真,草原异族反复无常是天性,李克用不至于这么天真,而且李存勖继任晋王后,仍然保持和契丹的联系,以耶律阿保机夫妻为叔父、叔母,如果李克用真的有这个遗愿,李存勖即使是虚与委蛇也不能如此。

不过,即使这个传闻不实,李存勖也先后两次击败了契丹人的大举入侵,耶律阿保机虽然是雄才大略的一代人杰,但在李存勖面前只有吃瘪的份儿。

【阿保机第一次大举入侵,没有与李存勖照面】

五代中原混战,给了契丹人自由发展的时机,尤其不少中原百姓士兵北上逃避战乱,让契丹人实力日益增加。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二月,晋梁河北大决战进行的同时,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当年秋高马肥时,阿保机先是扫荡了一遍周边各小部落,随后在八月大举入侵中原。这时李存勖与后梁河北大决战刚刚进入尾声,在晋军援军北上之前,耶律阿保机退兵。

这次契丹南下主攻区域是山西和幽州交界的几个州县,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契丹人攻破了蔚州,守将振武军节度使李嗣本被俘,这个李嗣本是李克用的养子,损失不可不畏重大。而且《辽史》中更是记载契丹此次还拿下了新、武、妫、儒四州,把这些地区改名、设置官员并纳入管辖范围,"自代北至河曲阴山,尽有其地"。

不过各种史籍综合对比,《辽史》的这个记载有些问题。

第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二月,李存勖抽调武州士兵南下参战,武州将领卢文进途中反叛,杀掉了李存勖派来的顶头上司,回头攻打武州不克,转头就北上投奔了契丹。这也证明了上次耶律阿保机入寇虽然占了便宜,但各个城池在契丹人退走后又被晋军收复。

这里就是二十年后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中的一部分。

【汉奸】

卢文进是个五代时期重要人物,早先是幽州将领,李存勖来攻时率先投降,这次又叛晋当了汉奸。卢文进投靠后让契丹实力大增,成了契丹南下入寇中原的急先锋,后来又被耶律阿保机任命为幽州兵马留后,统御招纳的汉军。

卢文进为契丹掳掠了大批汉人,不但提高了契丹农耕、纺织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还使契丹高层对中原有了更多的了解,"契丹所以强盛者,得文进之故也"。

后来卢文进又有过两次背叛,先叛契丹投后唐,再叛后唐南唐,一生经历非常丰富。

这样的汉奸还有,稍早一些,原本幽州的文官韩延徽,此人在李存勖大举攻打幽州时北上向契丹求援,结果被契丹扣留,在契丹负责汉人民政事务,后来也做到契丹辽国的宰相。

此人虽然也是汉奸,但比卢文进强一些,对中原多少还有些感情,李存勖在世期间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契丹大举入侵中原的举动。

这些人和当年汉代中行说,以及现代的某些公知一样,被时代的尘埃压垮后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与异族敌人相比,这些死心塌地投靠异族敌人的汉奸更让人痛恨。

【周德威的懈怠和耶律阿保机的准备】

李存勖早在拿下幽州后,就任命手下第一大将周德威镇守幽州,不可谓对幽州及契丹不重视。不过,晋王势力骨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统御值、武力值都是顶尖的,但政治方面分数能及格就很不错了。包括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等人都算不上合格的政治家,周德威这个晋军第一名将同样也不例外。

周德威在幽州有些懈怠,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对于原本幽州刘氏父子在时防御契丹入寇的措施多有削弱,不但不重用投降过来的原幽州将领,甚至还借故杀掉了一些有名的幽州将领,使幽州北方第一道防线渝关(现山海关)失去了原有预警、迟滞甚至消灭敌人小股部队的作用,契丹人可以越过长城到营州、平州等地放牧。

同时,远在江淮的杨吴政权也对北方战局施加了影响,他们虽然与契丹隔着后梁和李存勖晋王势力,但可以用船沿海岸线往来。杨吴政权自从杨行密死后,连续两任吴王都是权臣的傀儡,后来权臣篡位在杨吴基础上建立了南唐

这次,不知道只是为了通过军火贸易获利,还是为了遏制李存勖晋王势力上升的势头,总之杨吴政权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把猛火油这种攻城利器提供给了给异族契丹,让耶律阿保机入侵中原多了几分胜算。

【兵围幽州】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月,契丹有了猛火油这样的攻城利器,又有卢文进这样熟悉情况的汉奸带路,以卢文进为前锋大举南下入寇,选择的突破口仍然是山西、河北之间的新州等地。卢文进原来是这一带的守将,打了晋军一个措手不及,新州被一战而下。

新州是幽州镇下辖区域,李存勖命令周德威率领河北各地晋军前来救援,但十几天没能收复新州,耶律阿保机也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周德威寡不敌众,被契丹击退。

耶律阿保机乘胜兵进幽州,号称有百万之众。实际上三十万也有水分,一般游牧势力入侵总是要带着大批牧民,士兵的粮食除了周边劫掠之外,大多是要靠这些牧民放牧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头牛羊提供。

幽州城,成了卢文进传授中原军队攻城战术的课堂。先是挖地道,在幽州城四面开挖,齐头并进,城内同样挖地道回应;之后是垒土山,以抵消守军城墙之利。城内的对应办法是在城头点炉子融化铜器,用熔融的铜水浇下去。

攻城契丹军损失惨重,但估计当炮灰的应该是投靠过去的汉军,也就是伪军。耶律阿保机已经铁了心,不但是为了练兵,也是为了在中原拿下一个立脚点,所以不计损耗坚持攻城。

【援兵来了】

李存勖虽然河北大战取胜,但晋梁双方主力都在隔着黄河对峙,分兵救援幽州担心兵力不足,不救援又担心幽州被攻破,李存勖很是纠结。

草原异族南下一般都是以劫掠为目的,抢够了就会返回草原,在坚城下损失太大的话,即使抢了一些东西也得不偿失。李存勖不知道耶律阿保机这次南下有多大决心,更不知道契丹有了攻城利器和汉奸当参谋,毕竟黄河对岸的后梁才是大敌,一旦留的兵力少了让后梁反攻得手,之前河北大决战就白打了。

李嗣源、李存审等人坚持要去救援,李存审认为要趁契丹疲劳且粮食不足退兵时打一下,算是比较保守的救援方案。李嗣源更加积极主动,认为周德威是晋军重臣,不能等契丹退兵,必须立刻出兵解幽州之围。

确实,幽州一旦失守,或者周德威阵亡、被俘,对晋军军心士气影响极其严重。而且如果不派援兵,即使契丹退兵,没有得到救援的周德威多少心中会有想法,哪怕是为了周德威一个人,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就像当年李存勖刚刚继位时,攻破上党夹寨救援了被围的大将李嗣昭,让周德威、李嗣昭等人对李存勖信服,这才坐稳了晋王的位置。

于是,李存勖接受了李嗣源的建议,从四月到七月,先后把李嗣源、李存审等大将派去救援幽州,在幽州周边聚集了七万大军。

【幽州大战】

与晋军依靠骑兵优势与后梁军作战不同,这次倒过来了,契丹人马多。如果契丹采用断晋军粮道、平原突袭晋军这样晋军常用的战术,晋军同样没有好办法应对。

于是,几人一商量,决定走小道,利用环境抵消契丹的骑兵优势。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也就是未来的后唐末代皇帝,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为先锋,一路翻山越岭到离幽州六十里的地方才被契丹人发现。

这时还不到决战的时候,而且在山中双方都展不开队伍。晋军、契丹军相伴而行,一个走在山脊上,一个走在山谷中,每当走到山谷口,契丹军冲下来交战,李嗣源、李从珂这两位未来的后唐皇帝就率军与契丹交战,一路前行。

即将走出山区时,契丹人已经安排了万余骑兵挡在山谷口,晋军多少有畏惧情绪。

李嗣源也是个武力值90以上的猛将,当先率领百余亲卫骑兵反复冲杀契丹军阵。契丹虽然人多,但盔甲武器弓箭肯定是不如晋军,双方骑术又差不多,被李嗣源杀了几个将领后,契丹军士气为之一挫。李嗣源后军随之冲出,逼迫契丹军后退。

这时李存审率领的主力赶到,李存审让晋军步兵伐木制成鹿角,行军时每人手持一根,停止时放在一起就是很好的防骑兵冲击障碍。

晋军在谷外开阔地带结成圆阵,阵中万弩齐发,周边围攻的契丹人死伤惨重。这种战阵契丹人无法破解,骑兵并非是一种无敌的兵种,关键还在于士兵的装备、训练以及将领的战场指挥能力。

但这只是一万契丹骑兵,在晋军前往幽州的路上,还要面对契丹剩下的二十九万骑兵,即使有水分,至少也会有数万人之多。

果然,契丹主力在幽州附近设阵拦截,李存审不愧是与周德威齐名的后唐名将,让步兵结阵固守,应该也有恢复体力的意思,又派一些瘦弱士兵,砍下树枝扫地,弄得漫天烟尘。

之后的战斗过程在史书中只是一句带过,我个人分析,是晋军利用烟尘遮挡了契丹视线,然后用骑兵拦住了契丹人的骑兵冲锋,双方骑兵缠斗时,以逸待劳的步兵冲上去,轻轻松松把失去速度的契丹骑兵砍下马去。

总之,晋军大破契丹军,一路追杀,契丹人被俘虏斩首万人,契丹人的车辆物资牛羊马匹丢的到处都是。不过契丹毕竟是骑兵为主,此战只能击溃不可能全歼,但这也是步骑混合部队对纯骑兵部队少有的辉煌胜利。

所以,我经常说大宋打不过辽和西夏就是自己的问题,不要用缺马这个借口来搪塞。

契丹兵退,幽州解围,城中的周德威已经被围了近二百天,与李嗣源等人握手痛哭,这位一代名将也是够惨的。

这是李存勖晋王势力第一次击退契丹人的入侵,之后耶律阿保机老实了数年之久,直到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正月才再次入寇,然后再次遭到李存勖迎头痛击,损失比这次还要惨重。连续两次失败后,契丹虽然仍然不时南下入寇,但规模都不大,耶律阿保机似乎是对南下失去了信心,或者是为了消除南下的后顾之忧,转头东向攻打渤海国,直到耶律阿保机去世也没有再次踏足中原一步。

与此同时,没了北方契丹干扰的李存勖可以专心向南,与后梁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黄河大战。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4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