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传神,杜甫这首诗的诗眼,​苏轼​、黄庭坚都没有猜对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炼字是诗人提升诗歌品位重要手段。这些最精炼传神的字句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全诗主旨所在。注意炼字,可以说与诗歌创作历史一样久远。南朝民歌《明下童曲》:“走马上前坂,石子弹马蹄。不惜弹马蹄,但惜马上儿”,一个“弹”字,墨光四射,令人耳目一新,与后世所说的“诗眼”已毫无二致。

唐宋诗人们更是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因此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有颇多感慨。老杜“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旬鹤“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字炼得好,便成了诗眼,甚至为名句千古流传。

关于诗眼还有这样一个有名的故事。北宋年间的一天,苏东坡黄庭坚秦观及佛印和尚一起到西湖游玩,在临近一座寺院的墙壁上,发现上面题着唐代杜甫的《曲江对雨》一诗。当四人念到到“林花著雨胭脂”这句时,不约而同地在最后一字上卡住了。原来这一句最后一字因年久潮霉,脱落了。于是苏轼黄庭坚他们为这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什么讨论起来。

四位诗人为显才华,争相补之。生气勃勃的苏东坡稍加思索,首先开言:“林花著雨胭脂润”,老成持重的黄庭坚接着补字曰:“林花著雨胭脂老”;文弱书生秦观则猜是:“林花著雨胭脂嫩”;最后轮到佛印,他一改前三者之故辙,笑吟:“林花著雨胭脂落。”四个人分别补了一个字,但是,后来他们找来杜甫原诗一对照,方知竟无一人补对!杜诗原为“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这一件诗苑逸闻,不胫而走,传为趣谈。有位学士细细品味,叹曰:“四诗才虽未补中‘诗眼’,却赋出了各自的精神面貌:‘润’字反映了苏东坡的‘生’趣盎然;‘老’字说明了黄山谷的‘老’气纵横;‘嫩’字代表了秦观的带‘病’气质;‘落’字则象征佛印和尚的凄‘苦’身世。他们都是一字传‘神’!”

但是,一般认为,黄庭坚、苏东坡、秦观和佛印补得一字都不及杜甫之准确。诗人这首《曲江春雨》写的是安史之乱后,长安一片萧,‘润’‘嫩’色彩明快,与情境不符;花在雨中,未见得‘落’,也不一定‘老’。杜甫的“湿”字,写出长安色彩之暗淡,景象之萧条,心情之伤感,更为本色、质朴!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颓然自放之念。《曲江对雨》全诗如下。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4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