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揭秘一代名妓李师师无人能及的四角恋

李师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女子。她虽然身处青楼妓院,但是她的身影却牵连着六种不同的历史文化领域。她不仅是宋徽宗赵佶这个北宋皇帝的包养二奶,而且也是北宋当朝官员、知名词人周邦彦的红颜知己,当然,她还是梁山泊的好汉浪子燕青的私密相好。因此,可以说在李师师的身边,既围绕着皇室文化,也围绕着宋词文化;既围绕着官方文化;也围绕着平民文化;即围绕着青楼文化,也围绕着江湖文化。正是这样错综复杂的各种文化的交融聚合,便铸成了李师师这位青楼名妓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也留下了其无人能及的四角恋的千古美谈。

李师师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玉手同时挽住当朝皇帝、知名文人,以及江湖好汉的手臂,因此,使她的一生把皇室文化、官方文化、宋词文化、平民文化、青楼文化和江湖文化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么,李师师为什么在做当朝皇帝包养二奶的同时,依然不忘旧情,与知名词人周邦彦卿卿我我,耳鬓厮磨,并且和梁山泊的好汉浪子燕青发展成为私密相好呢?说到底,这应该与她的坎坷的身世、善良的性格、生活的处境和独特人生的机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四岁时她母亲去世,父亲便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师师。一年之后,父亲王寅因为朝廷染布延期入狱获罪入狱,不久就罪死在狱中。李师师此时因父母双亡而流露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在妓院,取名李师师,常年教她琴棋书画、歌舞弹唱,以及侍人接客之道。结果将培养成为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风情万种的京城名妓,连当朝皇帝宋徽宗也久慕其名而想一亲芳泽。当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曾见过李师师一面,不觉心醉神迷,一时兴起,为其留诗一首,以赞其美貌: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从秦学士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李师师是何等的美貌!难怪宋徽宗竟不顾九五至尊的颜面,屈尊降贵,来到花街柳巷寻花问柳。

高俅王黼等心腹官员的精心安排下,宋徽宗微服出宫来到了花街柳巷李蕴开办的妓院,见到梦寐以求青楼美人李师师。宋徽宗一见钟情,不禁神魂颠倒。李师师与高俅早就相识,如今看到位高权重的高俅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不得不殷勤侍奉。从此以后,宋徽宗对后宫佳丽视若无睹,隔三差五就以体察民情为由,微服出宫来到李师师所在的青楼寻欢作乐,不久,李师师也知道了这个客人的真实身份,更是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师师可非往日可比,身份虽然是青楼的烟花女子,但却是名花有主,不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公子王孙,甚至是大权在握当朝高官也只能望师兴叹。

李师师深受宋徽宗垂青,已经风光无限,本该老老实实地做皇帝的二奶。然而,李师师并非是那种有了新欢便忘记旧情的女人,于是,一首《少年游》诗词的不胫而走,让她的人生传奇又添上了一抹粉红的色彩。其实,在过去的所有客人中,李师师对于周邦彦还是情有独钟的,周邦彦对于李师师也是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有一天晚上,宋徽宗生病卧床,周邦彦趁着这个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二人正在倾诉旧情之际,忽然听说宋徽宗来到妓院门前,周邦彦躲避不及,只得藏在床下。由于宋徽宗此时已经命人在皇宫与李师师的青楼之间挖通了地道,来去不仅十分隐秘,而且也非常便捷。这一次,宋徽宗与李师师聊了一会儿就因为身体不适急急回宫了,并没有让周邦彦在床下藏了过久。

周邦彦,号美成,生得风雅绝伦,博涉百家,且能按谱制曲,所作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在宋神宗的时候就做了朝廷的太乐正。他和李师师时常往来,李师师以善歌闻名,为她作曲写词的就是周邦彦。此时的周邦彦虽已老迈年高,但他与李师师却结成词曲知己。他为李师师写新词,李师师替他唱新曲,两个人一个精词,一个工曲,一写一演,一唱一和,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周邦彦当时虽是开封府的一个监税官,可是他的诗词名震京城,尤以《汴京赋》驰名文坛。他总是在青楼妓女身上获得灵感,因而其诗词十分香艳。看到宋徽宗离开了青楼,从床下爬出来的周邦彦不禁醋意大发,竟然挥笔填写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4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