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是什么样的人物 球技是他仕途的敲门砖?

广州恒大队今年一扫在年初亚冠中的颓势,在国内中超联赛中奋勇发威,卫冕冠军和实现六连冠几无悬念。同时,在足协杯中恒大队也一路过关斩将,将和江苏苏宁队争取冠军。纵观恒大队触底反弹后的焕然一新,除去其它因素,队伍整齐是个重要原因,恒大队除了于汉超、黄博文、郜林等优秀的本土球员外,还有保利尼奥、高拉特、埃尔克森等超级外援。“内外结合”,取得好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不缺少象保利尼奥、高拉特、埃尔克森这样的超级牛人和明星。宋朝高俅便是这样一位世界级国脚。

水浒传》中,高俅凭蹴鞠到达权力巅峰,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家破人亡,还陷害宋江等人,因此,臭名昭著。

其实高俅本人并非“奸臣”,他是个比较全面的人,“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根据南宋《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在苏老师的教育下,出身卑微的他居然也文采飞扬,并练得一手的好字,踏得一脚好球。

中国古代把足球称为蹴鞠。蹴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在于唐宋时期,而普及却于宋代时期。宋朝被视为中国古代足球发展的鼎盛时期。专门介绍蹴鞠的古籍《蹴鞠谱》曾记载有宋代蹴鞠的十种踢法: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当时,无论是九五之尊的皇帝还是平民百姓都酷爱蹴鞠,宋太祖赵匡胤踢球的高超技艺在当时赫赫有名,他尤其擅长白打,亦即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花式足球”――踢球时,可以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踢起来随心所欲、灵活多变。

高俅就是在宋代全民“蹴鞠热”的这个历史大背景下登场的。话说哲宗亲政后,重新重用变法派,苏轼为了“明哲保身”,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主动要求外放。但在他离开京城之前,还做了一件事――安顿好跟随自己多年的书童高俅。苏轼最开始把高俅推荐给翰林名士曾布,但曾布不是千里马,他没有收留高俅。随后,苏轼改变策略,不再走“名师名士”的道路,而是选择了走“至亲至爱”的道路,将高俅推荐给了驸马王晋卿,王晋卿是端王赵佶的姐夫,两人关系非同一般,都是真正的玩儿家,而苏轼和王晋卿又是铁哥们。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王晋卿当然“笑纳”地收留了高俅。

进入了王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俅认识了当时的端王,即后来的微宗赵佶,因为有得到了“贵人相助”,他的仕途得已青云直上。而与之相反的是苏轼接连遭贬谪,穷困潦倒,最后在凄惨困苦中病逝。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发迹后的高俅并未忘记老师苏轼的恩情,后来每当苏轼的后代子孙及亲友友来京师时,他不但尽地主之宜亲自接待,而且赠以金银财物周济他们,当真做到了知恩图报。

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据《挥麈后录》记载,有一次,王诜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篦子刀。高俅到端王府时,正遇赵佶踢球,应该说赵佶的球踢得很烂,简直是业余中业余。恰好这球直奔高俅而来,他只好露了一小手,很快将球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高俅踢出一脚堪比和埃尔克森的世界波――“鸳鸯拐”,立即得到“业余球员”赵佶的连声喝彩,事后便将高俅收为亲信。半年后,高俅就成了殿帅府太尉,最后,成了“国家军事主席”――掌管禁军。

当然,微宗喜欢高俅,除了他能踢得一脚好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几把刷子。试想想,他能在高位数十年不倒,没有点真才实料,能扛得下去么。他的“真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俅懂得“读心术”。他能及时准确地揣磨出皇帝的心思,有一套让皇帝觉得很舒服的本领。如他管理禁军时,在军队的训练上进行创新,他让水军的舟船涂成彩舟,让人耳目一新;他让战士们表演的不是马术、射箭、劈杀等作战技能,而是舞狮、耍大旗,驯猛兽、演杂技等,让人赏心悦目。对此,微宗赞不绝口。

其次,高俅懂得“经商术”。高俅在招兵买马时,有一条很奇葩的规则:要有一技之长。他告诫士兵,可以不训练,可以不当差,但必须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赚钱。因此,高俅所管的军队,训练水平不不敢恭维,但生产经营却抓的生机勃勃。而赚的钱都自然流进了他的腰包。因此,他带领的八十万禁军,其实就是八十万个帮他的打工仔,并且是不用支付工资的打工仔。这种吃空饷方式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不得不佩服其才情。

最后,高俅懂得“归隐术”。以高俅是聪明人,他自然知道自己整天忙于赚钱的“文艺兵”是没有真正的战斗力的,特别是面对金军这样的虎狼之师,几乎是鸡蛋碰石头。因此,随着外敌威胁的与日俱增,他选择了金盆洗手,全身而退。

后来,当童贯等人被诛杀在京师,蔡京等人饿死在北上途中时,只有主动“退役”安卧在家中的高俅得已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4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