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水浒传中宋江、武松买酒用的是银子吗?

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印度、巴比伦很早就使用银钱。中国是个例外,上古时期主要货币是铜钱,这种东西方差异很值得探究。到了明代,白银才成为中国主要货币,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受西方影响慢慢形成的。

也许古典传奇和武侠小说看多了,现在大家一说起古代货币都以为是银子做的。其实民间普遍用银,是明朝中期以后的事。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白银合法化,到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白银退出流通,虽有整整500年,但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极小的一段。在中国更长的历史中,白银并非主要货币。《水浒传》里,宋江武松等英雄好汉用银子买酒买肉,《神雕侠侣》里,乔峰、郭靖、杨过等大侠动辄掏出白花花的银子,并不符合史实。

先秦,民间主要以铜为货币材料,如圜形钱、刀形币和铲形钱。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白银只作为器饰宝藏,不作货币。临近中国一些国家却有很多关于银钱的记载。比如安息国(波斯),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史记·大宛列传》)。其他国家,如条支、Y宾也如此。远至大秦(罗马帝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有利十倍(《汉书·西域传》)。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印度和巴比仑,也都在很早时使用银钱。《圣经》的旧约部分在公元前6至2世纪之间形成,新约部分在公元1至2世纪定型,其中用银子为货币的记载随处可见。中国是个例外,大量使用铜钱,不用白银,这种东西方的差异很值得探究。

这种差异首先与东西方不同的政治形态有关。西方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国却在更多时候是中央集权。铜钱的铸行含有较多政治成分,对不同政权统治下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作为贸易用的支付手段是不适合的。白银标准化程度很高,容易被不同国家的人接受。单位价值也远非铜可以比,用于国际间大宗交易比较合适(黄金产量太少,铜作价太低,都不适合)。

白银成为中国的货币,首先是受到中亚和西亚的影响。张骞通西域后,东西方贸易在陆上打开,丝绸之路开通,汉朝与西方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当时西域使用白银,河西诸郡也开始使用银钱是自然而然的事。东西方海上贸易开辟后,交趾、广州一带也使用金银,这也是由于海外贸易带来的直接后果。南北朝时期内乱不已,币制复杂,使用金银的情况更进了一步,不过仅限于西北与东南沿海,大部分地区仍使用铜钱。自唐代起,白银作为货币的功能进一步凸显,这是因为唐朝与西域的联系与前代更为紧密。岭南一带,钱与金银丹砂象牙同用作货币,其他地方仍将金银当作一种宝,用于行贿、礼品与土贡等。

两宋时期,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充当交换媒介,其地位变得更加重要,这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加深带来的必然结果。与宋接壤的西夏、辽、金都使用白银。北宋在与夏、辽议和之后,每年交纳为数不少的白银作为岁币。历史上被称为澶渊之盟的宋辽议和,宋向辽每年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就是发生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的事。过了40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与北宋并立的金朝,在金章宗执政的承安二年(1197年)开始铸造名为承安宝货的银铸币,这是中国钱币史上最早的白银铸币。

元朝入主中原后,于中统元年发行中统钞,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纸币发行以金银为兑换准备,而其中主要又是银。虽然元朝禁止百姓使用金银,但民间仍然大量使用白银。元廷通过科差、推行钞法搜刮了大量白银,这些白银通过色目商人与西亚的生意往来,不断外流,因为当时元朝的银价比西亚国家低得多。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诸路交钞都提举司请以平准库的白银铸成锭,重50两,名为元宝——我们至今仍有这样的称呼,它最早始于元代。

明朝在货币制度上继承前朝,一开始就禁用金银,推行宝钞制度,但白银交易在民间却无法禁止,并逐渐成为普遍趋势。白银成为明代以来最主要的货币有其必然性,当时的文学家王世贞曾说: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且耗日多而产日少;米与钱贱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米不能久,钞太虚亦复有溢烂;是以白金(银)之为币长也。(《m州史料后集》)。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户部下令将江南租赋改征白银、布帛,运北京发放官俸,弛用银之禁,于是朝野率皆用银。实际上这是白银作为货币的合法化,从此朝廷财政也日益转向用银为重点。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白银货币地位进一步加强。

而在此时,如果没有发生另一件巧合的事,明朝的白银货币化还是不可能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大明。据历史学家全汉升估算,1550年至1650年间输入的白银达2亿两左右,是明代自身生产规模的10倍。由于中国人能生产丝绸、瓷器及茶叶等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而白银却相对稀缺,欧洲并没有中国人想要的商品,但手里却掌握着经新大陆的白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体系就此形成,白银源源不断流入明朝,白银终于成了中国最主要的币材。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4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