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霸气草根宰相就是寇准 奠定了大宋百年盛世!

北宋的历史,在后世史家的评语中,还有一个通用的正面评价:北宋多名相。

细看整个北宋的政治变迁,这句评语的确丝毫不过分:比起汉唐晚期奸臣扎堆的情景,北宋的相爷,虽然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人物,但除了晚期极品的宋徽宗年代,绝大多数时期,最坏的角色也造不成大害,破坏力十分有限。至于曹操王莽之流的逆天狠角色,放在宋代更几乎绝迹。

而更彪炳史册的,却是一代代杰出宰相的辉煌业绩。从早期的赵普,到中期的吕端寇准范仲淹,各个政绩彪炳,光辉形象青史留名,流传的诗词篇章甚至名言警句无数,时至今日依然令后人们无比仰慕。北宋的宰相群体,论整体素质,堪称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一批:有文化,有忠诚,有热血,有能力。说是“多名相”,着实不虚。

这种场景的出现,首先是北宋的政治制度设计太聪明:完全文官治国的模式,文官的话语权空前提升,宰相制度的设计也更完备,增加了宰相的人数和权力制衡,确保不会出现一人独大的人物,既提高了文官集团权力,又完全杜绝其挑战皇权的可能。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宋朝文官体系的整个土壤。通过彻底的科举改革,使科举的参与范围最大程度的扩大,比起唐朝勋贵子弟垄断科举名额的场景,北宋的科举录取更公正,甚至最大限度向平民阶层开放,越来越多的草根阶层,可以通过公正的应试,打开通向最高权力的大门。这些更加深味民间疾苦且历经贫寒磨练的新型政治家,必然会在这个平台上,爆发比传统门阀阶层更大的能量。

而北宋名相寇准,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拜《杨家将》等民间野史演义所赐,外加当今各类戏说历史的影视剧风靡,寇准的知名度,也相当的高。从平反潘杨案到在杨家府院里背靴子,相关的趣味传说,早就变成了各类文艺桥段,连他在文艺作品里“寇老西儿”的绰号,都被喜闻乐见上千年。

而历史上真实的寇准,和演艺传说里的形象,自然有很多不同。但也有重要两条,是基本相同的:苦出身,能耐强。

寇准的穷苦家事,在演义小说里,早被说得有鼻子有眼,而放在正史中,却有一点出入:他家虽穷,却也是名门:他是陕西渭南人,生于宋初的公元961年,照着家谱记录,远祖在西周的时候就当过官,父亲也在五代后晋年间官至国公。祖上实实在在阔过。

但放在寇准这代,却已破落的不行,虽然家里还有佣人,但穷是实实在在的穷。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就连晚上点灯读书的油钱,都要从牙缝里抠。但还好母亲觉悟高,再穷不能穷教育,硬是咬紧牙关的供。

而寇准的表现,也相当进步,十来岁就是当地有名的神童。十九岁那年,更学出了强大的奇迹:考取了进士。这事放在宋代有多难?宋朝改革科举,虽然录取名额更多,但范围更开放,平民阶层子弟大面积参加,竞争空前激烈。能从这样的千军万马中杀出来,没真能耐是不行的。好多人杀出来的时候,三四十岁都算是青春年华,而脱颖而出的寇准,却只有十九岁。

从那以后,草根寇准的宦海生涯直接启航,而一帆风顺的好日子,更是挡都挡不住。先做巴东知县,又干盐铁判官,等着步步青云,一路升到知枢密院事,也就是国务院副总理时,竟也不过三十一岁,这样的少年得志,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十分稀奇。青年寇准,就如一支新生的黑马股票一样,仕途刷刷的看涨。

之所以如此上涨,首先是领导喜欢。特别是当时的宋太宗,从寇准中进士的时候,就格外留意这个少年人。不止因为这孩子有才,更因为他实在:当时宋太宗喜欢老成持重的干部,亲切会见新科进士的时候,有人就为此提醒寇准,说皇上一旦问你的年龄,你最好多报几岁。没想到寇准立刻正色说:我刚步入仕途就欺骗皇帝,这怎么可以呢?话传到宋太宗耳朵里,立刻龙颜大悦。此后十来年,寇准工作生涯的每一步,都有宋太宗的亲切关照。

而就在这期间,实在寇准的另一样本事,更像独门绝技一样,杀伤力越发强大。这本事照着史书上的话说,叫“临事明敏”。文言文的意思,就是遇事不但明白,反应更极其敏捷快速。是个高效干练的人物。

而对这本事体会最深的,还是一直对寇准亲切关照的宋太宗。因为寇准这项本事,好多次都用到他身上。

最有名的一次,还是寇准二十八岁那年,还在京城做虞部郎中的时候。有次找宋太宗汇报工作,不但说得不合宋太宗意思,而且口气还硬邦邦,又赶上那天宋太宗心情不好,竟气的拂袖而去。没想到寇准的反应更“明敏”,一看宋太宗要走,立刻快步上前,死死拽住宋太宗的衣服不放。差点就跟皇帝闹上全武行。

像这样胆大包天的行为,历史上的直臣都不少干。但干到像寇准这样频繁的,却是十分少见。从来喜欢和皇帝顶牛,皇帝训一句他顶俩句,而且就像个牛皮糖似的,咬上了就甩不掉,不听他把话说完,抽身走人更是休想。这样又倔又轴的讨厌人,放在谁身上都会抓狂。宋太宗本人,更是抓狂的不行,甚至有一次被寇准闹崩溃,忍不住破口大骂说:老鼠家雀都还知道人的心思,你咋就不知道呢?

单论这种直臣作风,历代都不稀罕。放在之后言路风气开放的明代,更大胆的行为也是一把抓。但寇准能这么做,确实非常不凡,首先当时的宋朝,还没到明代那种官员顶牛风气十分泛滥的地步。而且当时执政的宋太宗,更不是个好伺候的人物,一辈子除了文治武功的业绩外,最大的毛病就是小心眼。得罪他的一句话,他通常能记一辈子,就连他的大侄子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之子),只因高粱河战役后说错一句话,被宋太宗阴测测敲打一句,竟吓得回家就自尽。摊上这样厉害的领导,如果一个劲的顶牛撕咬,倒霉看似早晚的事。

可寇准偏偏创造了奇迹,虽然时常顶牛,闹得领导近乎抓狂,到最后却总能被热情表扬。以宋太宗自己的话说,我有了寇准,就像唐太宗魏征一样啊。仕途更春风得意,年纪轻轻就当了知枢密院事,后来再次顶牛,终于让宋太宗暴怒,一气贬到青州去做知府。可更奇特的是,寇准前脚刚走,后脚宋太宗就闷闷不乐,而后日夜思念寇准思念的不行,第二年就给召回来官复原职。见了面之后,宋太宗更激动无比,当场拉着寇准撒娇:你咋现在才回来啊!

这位看似不懂事,时常惹宋太宗生气的直臣,却是一个十分受器重,令皇帝时刻离不开的宠臣,寇准凭什么?

除了强大的工作能力外,更重要一条,就是对皇帝心态的巧妙把握。寇准够直,却绝不蠢,性格火爆倔强,却最擅长用简练手段,解决复杂问题,三言两句,就捏住要害。

伺候这位性格阴测的宋太宗,寇准正是如此,一次陪宋太宗和太子拜祖庙,结果被京城百姓围观。太子的人气尤其高,甚至被百姓喊“少年天子”,这下宋太宗吃味了,阴测测的问寇准:大家都喊太子,把我摆哪里?寇准立刻机灵的回答:您选的太子深得民心,这正是国家的福气啊。就这一句话,宋太宗立刻转怒为喜,连自己最爱的犀牛皮腰带,都火速打赏给寇准一条。

正是凭着这如上的能耐,寇准在早年的宦海生涯中,虽也常得罪人,人缘更混得差,经常有人组团说坏话。可官位却蒸蒸日上,是皇帝身边极其重要的人物。

但是距离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宝座,他还总差这么一点。不是皇帝不想用他,而是他的群众关系,确实发展的太差。宋太宗年间的重量级大臣,号称“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对寇准的评价极其精到:性刚自任。有能耐就任性,他一辈子都这样。

也正因这情况,后来宋太宗驾崩,宋真宗赵恒继位,虽然当年寇准对他有回护之功,一登基就升官,兼任了尚书工部侍郎。可做宰相这事,还是十分纠结,轻易没敢让他当。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3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