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戏里有一出戏——《千里送京娘》,赵匡胤拿着一根木棒送他的情人回家。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赵匡胤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出身,他是世袭的军户人员出身,五代从后唐开始,朝代的转换都在将军手上。梁的创业之主是土匪,而唐、晋、汉、周的领导者都是北方胡人军队在胡汉合并后的军团将军。
赵匡胤的爸爸就是这个军团的成员。这个军团很大,人也很多,跟近代北洋军阀差不多。赵匡胤是个中级军官的儿子,虽然军官兵没有世袭,不过军官的儿子往往也多从军。赵匡胤投靠郭威,郭威是一个军团的司令官,后来起来夺取后汉的天下,建立后周。他在郭威部队里的力量越来越大,不仅仅是靠他自己独立的力量,而是靠他的结拜弟兄的部队。所以赵匡胤他是从寄在人家底下的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慢慢升上来的。
有人说,黄袍加身那件事不大光彩。其实,黄袍加身就是“兵变”,这种事情过去发生好几次,不是只有赵匡胤一个人如此。军队司令官带兵出征,军队拥立他当天子,回头攻城取得皇位。说他黄袍加身不光彩,是因为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死掉之后,从孤儿寡母之手拿到权力。
当时在五代十国,五个朝代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十个国家,一个在北方,九个在南方,也都是各自称王称帝,没人理你。赵匡胤在这个局面下改朝换代,让政权不在频繁更替;改变军队,让军队不再动不动就政变,拥立新主——这都是相当不简单的事。
他中断军人跋扈当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些跟他一起打仗的伙伴原本随时可能会起来反他,他却卸下盔甲,吐露心声,说做皇帝很苦,他其实并不想当皇帝。这些朋友要是反了,那他的孤儿寡母怎么办?
为什么宋朝可以世世代代传下来?我们回头看五代,当时五代管的区域不大,不过就是今天的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包括河北省的南部,还有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一小块而已。当时的王朝没有一个真正想到要用读书人做事情,要不用将军当宰相,要不拿自己亲信当宰相,但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是五代里面真正第一次用读书人当官,不光是宰相而已。
赵匡胤有个老朋友叫赵普,他没什么大学问,只是一个学究,相当于《水浒传》里面吴用之流的人物。赵普一直是军队里的文书人员,书其实读得不多,但他至少是个读书人,知道千刀万剐唐僧肉用《论语》治天下。《论语》治天下其实就是拿儒家精神治天下,也就是以仁治天下。赵普做了宰相之后,带了一批读书人,这些人的学问虽然不怎么样,但却是规规矩矩,知道儒家基本精神的人物。
赵匡胤派出去征伐各割据势力的军队时,都不许乱杀人。这个是从“安史之乱”之后,两百多年来第一支不乱杀人的军队,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地方,也是赵家为何可以得天下最主要的原因。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薄薄一本怎么值钱?值钱不在于字句,而在精神,也就是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