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王安石
《渔家傲》是王安石山水词作品中的一篇名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全名叫做《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山水作品,写景起,用情结,可谓是妙趣横生,有情有景,艺术与自然的结合之作。
渔家傲诗配画
引全文: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小桥流水被周边层层叠叠的山川所环绕,繁华翠草被碧绿的河水所萦绕。数间茅屋被幽深秀美的竹林所环绕。房屋内总没有灰尘,因为经常会有和煦的春风来为我打扫。
美美的午觉醒来耳朵边充盈着清脆的鸟叫声,枕着枕头,不由的想起以前做官的时候,每每听着早朝的鸡鸣声,恍如隔世之感。忽然想起自己的老故人都已经老去了,自己也会同样的结局,现在的我享受着闲适,早已忘却了早年建功立业的美梦了。
《渔家傲》这首词作品创作于王安石二次罢相后,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抛下以前的一切,归于平静,心境也有了很多的变化。王安石纵情于山水间,沉醉于山水间,从而创作了大量的景物词和山水。
《渔家傲》可以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是写景的,讲述了山水之美,讲述了屋舍之美,从而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隐居图景。下篇主要写生活情趣,听着鸟鸣起床,无忧无虑。所以整部作品的基调就是纯净脱俗的,诗人远离官场,虽然没有了那种鸿鹄之志却有了另外一种心境与闲适。所以情景交融,让人赏心悦目。
菩萨蛮王安石
《菩萨蛮》是一首词,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这段期间王安石被罢相,退居金陵,开始了隐居生活。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这首词旨在表达一个“闲”字,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远离仕宦,远离喧嚣。
菩萨蛮书法作品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数间茅草屋悠闲的依河而建,我头戴小短帽身穿窄小的衬衫穿梭在垂下来的杨柳中。今年的花比不上去年的花来的红艳,因为去年的一夜春风就把花吹开了,怎么可能不红艳呢?
今晚的月亮在树梢仰卧着,我中午的时候喝酒喝醉了等我醒来就是晚上了。要问世间什么东西最能关系到感情,思来想去还是在那幽静的山林中黄鹂的鸟叫声了。
《菩萨蛮》的创作时间在从其小序中可以看出是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归隐钟山,即兴创作。这时候的王安石变法失败,新法遭废除,王安石则辞职离京,事业生活都一落千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句交代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带小帽穿窄衫,住水边茅屋,以前穿的是冠带蟒服,住的金碧辉煌的官宦居处,形成鲜明发对比。但是即使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诗人穿梭在垂柳中,欣赏着红艳的花,心情愉悦,一种安然自适的处世态度。
第二句花是去年红,不免心生悲切,因为物是人非,年华老去,依然老无所依,对未来难免忧虑。不仅忧虑自己,更是忧国忧民。
第三句酒醉自然醒,不用担心上朝迟到也不用担心获罪,怡然自得,安然闲适。
第四句寄情黄鹂,从而展现诗人孤介傲岸,超凡脱俗之品格。
王安石名句
王安石不仅在政治上有作为,其在文坛也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生作品丰富,更有不少千古佳句被后人所传诵,王安石的作品有诗歌,有散文,每个作品均有其独特的个性与想法,今天就给大家罗列下王安石名句。
王安石名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话出自《泊船瓜洲》,诗人借用“春风”来表现他的第二层深意,当时王安石被宋神宗恢复宰相之位,王安石上京入职,这无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重新燃起新希望,就像春风吹过,大地复苏之感。一个绿字将江岸两边的春色描绘的淋漓尽致,极富表现力。
2.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出自王安石的《读史》,这是一首咏史诗,表达诗人对于后人对自己评价的忧虑,在当世当时都难以将一件事表述清楚,更何况是后世呢?古人留下的也只是糟粕,真正的好东西流传不下来的,就像画像再好的画师也画不出其精气神。这首作品中,诗人忧己忧古人,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告诉后人史书记载也不准确,大家要相信历史真相。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出自王安石的《梅花》,在诗中王安石赞美梅花的坚强与高雅,在严寒的冬日,它依然独自绽放。从而情感升华,从赞美梅花升华到颂扬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人,这群人不畏强权,坚持理想,不放弃,奋斗在第一线,诗人给予最肯定的评价。
王安石名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读史王安石
读史是一首七言律诗,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读史》作品收藏在《全宋诗》中。《读史》这部作品与王安石的咏史作品一样,是对于现实问题有感而发而创作的一首即兴作品。全文共65个字,内容深刻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王安石画像
引原文: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l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从古至今能功成名就的人都是历经磨难的,但是他们的伟大事迹将会何人来记载呢?
处于当世当场的人都无法正确客观的将事情描述清楚,记不准确,那么后人就更说不清楚,道不明真相了。
史书记载的也有糟粕的,用文字叙述的内容记录的事实其实很难表达就像人们用绘画来描写人物肖像始终无法画出其精神气。
通过史书记载怎么能将圣贤人的思想全部记载完全呢?但是却依然有无数人抱着古典,不能醒悟。
首联讲述了诗人的忧虑,多少人为了能功成名就,背井离乡,千辛万苦才能有所成就,这些努力过后这奋斗精神,如果没有后人为其记载流传那不是太过于可惜吗?
颔联诗人感叹,现在都讲不清楚了,千年后还有谁能道真相呢?
颈联表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为这些能人感到遗憾,历史真相不能得到完美记载。
尾联也是抒发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整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认为对于史书记载应该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这样才能达到一个高境界。在作品中诗人显然思想很顿悟与开明,他清新的认识现实社会,又能理智的看历史,看未来,可谓是思想独立有见解。
王安石评价
后世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褒奖不一,有人骂亦有人夸,历史名人苏洵,张方平等人都在不同程度的黑王安石,但是后世的教育体系中都是王安石的赞美词。在史书资料记载中,王安石也是一个性格奇怪,不招人喜欢的人,究竟对王安石评价如何呢?
王安石画像
对王安石评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北宋到近代这段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近代到后世这个时期。第一阶段均是贬损为主,第二阶段均是赞扬声。特别是1949年后,对于王安石的评论转变之大,都以褒扬为主。
王安石骂名开始是从王安石变法之后,王安石推动了一些列的新法,旨在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改善北宋的国家经济,从理财和整军两个方面下手。颁行了青苗法,均输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法。但是最终造成了一个局面就是国家富了,百姓穷了,这是一场与民争利的变法,能不遭受骂名吗?
历史上的所有变革是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做到了,但是他却忽略了人民这一因素,但是并不能否认王安石的功。王安石是一个改革家,他的初衷是好的,改变整个社会的积贫积弱,改变整个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改变整个社会的三冗问题。王安石最大的失败原因就是理论与实际不符,最终导致了整个变法的失败,百姓生活困苦,能不骂吗?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王安石变法成为了对抗地主的一个有力措施,所以人们对于王安石逐渐改观,王安石从一个乱国者变成了 一个改革家。
王安石晚号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是半山,人称王荆公。但是对于古人的字号都不是很了解,对于其最精辟的解释就是“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这是对于古人的名字号最简单最干练的概述了。
王安石名片
王安石的名是安石,这是毋庸置疑的,其父母出生的时候就为其取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大名,在官府登记户口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名。
介普是王安石的字,字的出现是古人成年时取的一种称谓,通常是父母或者长辈为其取的第二种称谓,又称为小名。
而号是成年后是自己为自己取的,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王安石号半山,是否有点似曾相识之感,没错,王安石晚安时期隐居于金陵,住在半山园中,于是取号为半山,自称为半山居士。在半山园中王安石与文人逸士谈佛对诗,度过了他安详的晚年,在这段期间王安石顿悟人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北宋是一个以文人为重的朝代,喜欢文学的人都会为自己取号来明志或者来代表自己的某种情怀,这就是一个时代的魅力。
在古代,人们通常不直接称呼其名,而多以称呼其字,这样比较庄重,以对此人的敬重,而这个习俗也一直流传至民国期间。
王安石晚号也清楚明了了,这和古人的名字习俗有关,现代人通常以名字相称,古人用字号相称,这是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