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兵变之后是怎么收复后周诸侯的呢?

虽然有一部分将领追随赵匡胤兵变,但还有很多官员和将领忠于后周。那么对待这些人,赵匡胤是怎么处理呢?对于李重进等顽固派,赵匡胤在即位之后立即出兵,在当年的六月、九月,赵匡胤亲自带兵,两次出征,武力平定。当赵匡胤陈桥驿站兵变之后,即刻向都城进发,可以从陈桥门和封丘门两个关口进入,一开始赵军选择陈桥门,但是陈桥守军拒绝开城门,于是转而从封丘门进入,守关官员闻风开门。等到赵匡胤即位之后却重赏陈桥官员,而杀掉封丘官员。作为一个君王,赵匡胤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在兵变之后几天,想必天下汹汹,尤其是都城中那些没有参与兵变的后周官员,当人人自危。当人们面临危险的时候,都会采取行动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如果赵匡胤重赏封丘官员而杀掉陈桥官员,那么无疑就是把都城当中无数后周官员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而在此时,在淮南,在潞州,李重进等节度使手握重兵,而原后周的各路节度使也都在徘徊观望。是追随赵匡胤还是追随李重进?赵匡胤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用小小的封丘官员的生命,换来了都城乃至整个后周王朝的官员的欢迎和接受。

这让刘邦刘邦虽然是流氓出身,却同样颇有政治智慧。在平定天下之后封赏功臣,先加封了亲信故旧萧何等人,一时之间议论纷纷,功臣们常常聚集在一起。刘邦问,他们在一起说什么。张良说,他们在商议谋反。一些人和刘邦关系一般,甚至曾经是刘邦的敌人,都担心刘邦封赏不公,甚至是找机会给他们穿小鞋。刘邦很担心,就问怎么办。张良问,有没有一个人,是大家都知道大王最讨厌的?刘邦说,有啊,我最讨厌雍齿了。张良说,那好,请大王先重赏雍齿,以定人心。刘邦随即答应,于是一场政变消灭于无形。赵匡胤此举异曲同工。

在兵变之时,也有一些后周大臣起来反抗,比如韩通。在陈桥兵变之时,韩通担任检校太尉(最高军事长官)、同平章事(等同丞相),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地位很高,而且在后周军队当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当赵匡胤兵变之时,情况突然(陈桥距离京城仅20里),韩通立即飞马出皇宫,到京城抓捕赵匡胤母亲杜夫人,同时组织军队进行抵抗。但天不佑周,在杜夫人藏身之处并没有搜到人,而在组织人马的途中,被赵匡胤的先锋王彦升发现,王彦升立刻追杀韩通,直追到韩通家中杀死韩通。韩通死后,赵匡胤重赏韩通家人,追封为中书令,厚葬之。而赵匡胤的急先锋,立下汗马功劳的王彦升,反受到赵匡胤冷落,终身没有担任节度使。赵匡胤此举和杀封丘官员相同,只是王彦升为兵变大将,不能妄杀。对于终于后周的人员,或者无名小辈,或者已死官员,赵匡胤都重加封赏,但是对于那些还在位,且掌握朝中大权的原后周官员,赵匡胤手腕又是不同。

原后周官员中,地位最高的是两位丞相,范质、王溥,兵变之日,赵匡胤紧急召见二人,二人到了惶惑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赵匡胤面对昔日的上司,一时之间也拉不下脸,随行副将罗彦环,上前一步,大喝一声,见了陛下为何不跪!范质、王溥无奈只得下跪。赵匡胤当然是好言安慰,表示官职依旧,并且会另有封赏。两人都是明白人,自然表示感恩。随即,范质、王溥率百官朝拜新君,在可是随即赵匡胤免去王溥参知枢密院事职务,削夺其兵权,一年之后范质罢相,升太子太傅,三年之后王溥罢相,拜太子太保。很明显,范质、王溥都是前朝旧人,在稳定人心之后,赵匡胤就弃之不用。赵匡胤对忠于后周臣子,死的重赏,活的明升暗降,挂起来。而一般的官员对于后周并没有特别的感情,皇帝轮流做,今年到赵家,只要官照当,钱照拿,大家不会有什么意见,赵匡胤对于这种官员也一律接纳,并不排斥。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1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