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学大家苏洵有哪些作品

苏洵作品

苏洵,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苏轼父亲,他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人称为是“三苏”。对于苏洵作品,我们可以张口就来,比如说《六国论》,这都是我们在学校的精读文章,苏洵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可见,苏洵对我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苏洵作品图

在苏洵保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性格。比如学生课本当中的《六国论》,我们很明显的能感觉出苏洵的豪放,大气,不拘小节。能写出如此著作的人,定是有过很多经历的人,确实,苏洵在年少的时候,游玩在各个有趣的地方,见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所以,才具有如此宽广的胸襟。

苏洵看待问题会看它的两面性,比如,他在讲解秦国统一的作品中,除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外,在当时北宋的状况中可以看出,苏洵在暗示当朝皇帝,不要像那六个国家一样,向强国妥协外交政策,否则,下一个被灭的国家就是宋朝

在看了苏洵作品之后,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苏洵在写文章时的那种豪情。他的儿子苏辙深受他的影响,都尊崇儒家的思想,以和为贵。但是,从苏洵的散文中作品,我们看不到苏洵的那种安静气息,只看得到他的豪迈与仗义。

苏洵除了在我们了解的散文上有贡献,其实,在谱学上的贡献也十分大的,他与好友欧阳修共同创立了“欧苏谱例”。由苏洵创造的苏氏谱例,在现代也会是比较实用的,在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按照苏氏谱例编写自家的族谱。由此可见,苏洵与其作品对我国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

苏洵简介

苏洵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苏洵简介。

苏洵像

苏洵的文章很有批判色彩,让人读起来感觉有一种一针见血的味道。苏洵小时候并没有认真读书,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才认真读书。

苏洵的父亲是四川的一名官员,苏家算是一个诗书礼仪之家,苏洵虽然生在诗书礼仪之家,但是并不喜好读书,一直是留恋于玩乐之中,后来苏洵的妻子和母亲先后去世,苏洵开始认识到人生的短暂,认为要抓紧时间学习。

苏洵在平常的散漫学习中也写过一些文章,在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打算开始认真读书。他拿出自己以前写过的旧稿,读过以后,觉得自己写的太差劲了,就将这些稿件全都烧了。烧了稿件以后,他投入到了学习中。

虽然在二十七岁以前他学习不认真,但是他一学习起来是非常认真的,有关于他的一个故事说明了他的认真程度。他的妻子见到他因为读书而没有吃早餐,就将一些粽子和白糖端到了书桌上,放下后就走了。

而苏洵却将砚台里的墨汁当成了白糖,用粽子在墨汁里蘸起来,直到他的妻子再回来的时候,才发现苏洵的嘴上满是墨汁。从这个故事重可以发现,苏洵读书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

苏洵后来果然靠着自己的勤奋成为了当时的文学家,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苏洵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苏洵简介告诉人们,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就会有一番作为,不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

苏洵的诗

苏洵是古代的大文学家,生活在北宋年间,北宋是承接唐朝的,唐诗在宋朝很风靡,因此宋朝的很多文人也喜欢写诗。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人,自然也是喜欢写诗。苏洵在散文上有很大的造诣,苏洵的诗也有很大的造诣。

苏洵图

苏洵的哥哥有一次同苏洵游览山河美景,哥哥问他能否写点文章来描绘这些美好景色。苏洵也想写点文章,觉得自己的心中有些话不吐不快,但是一时不知道从何处下笔。他回到家后读了很多唐诗,觉得豁然开朗起来,想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就写出了一首有名的诗篇,名为游嘉州龙岩,诗中的“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一句非常有名气。

苏洵在写作散文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的诗篇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了解社会上上一些情况,并且不与奢靡的官员豪族同流合污,他写出的诗篇都很有见地。在送王吏部直徐州一诗中,他写了一句“徐州胜觉不需问,红门巨豪俱在徐”,讽刺当时的徐州豪族们奢靡度日。

苏洵的诗很多是送朋友的,他在为官的时候,认识了很多朋友,并且他的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因此很多人都想和他认识。他写的送别诗很有意味,在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一诗中,“白马渡核,红旗照蜀山”一句写出了去往邛州之路的景色,通过景色来表达送别之情。

苏洵书法

提起苏洵,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有名的散文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苏洵也是很厉害的书法家,现在网上有许多苏洵散文的手写图片,通过字体我们可以看出,苏洵是个豪情万丈,对朋友仗义,对家人体贴的才子。

苏洵书法图

现在流传下来的苏洵书法所剩无几,有很多收藏家想要收藏苏洵的书法,但是,流传到现在的书法也就那么几张,所以,很多收藏家感到遗憾。苏洵的书法,苍劲有力,而且,笔锋之间还带有一种洒脱,不受拘束,向往自由的感觉,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

从小苏洵就比较贪玩,对于读书写字也不能说是一窍不通,反正就是不喜欢学习,以为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就足够用了。但是,跟他一起长大的朋友们,个个都是创作高手,只有苏洵,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尽管这样,苏洵并没有感觉自己比同龄人差,直到有一天,他看过先人的功德之后,便开始了努力学习。

在此之前,苏洵从不为家里的事情烦恼,家里有父亲照料,孩子有妻子照顾,所以,苏洵一出门有时候就是半年。他不喜欢拘束感,否则,他怎么可能会拒绝仁宗邀请他参加的考试呢?

苏洵书法也是在二十七八岁之后,才开始有长进的。作为孩子的榜样,他当然要事事做到最好,否则,怎么去叫自己的孩子努力。在他改变自己,为孩子做了一个好示范之后,他的儿子也变得努力读书,最后,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是苏家人。

苏洵名句

苏洵,出生在北宋时期。在我们初高中的课本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散文诗集等,在我们的印象中,苏洵是一个富有文采的翩翩公子,但是,事实却是,苏洵在少年时期不爱学习,因家里由父亲掌管,所以苏洵在少年时期并没有体会到累的感觉,每天都跟朋友们到处闲逛,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但是没有考上。

苏洵像

之后苏洵便跟着陈公美等人游历四方,在峨眉山游玩一圈之后,听说西北的岷山也是很壮美的,这一去便是半年。回家之后发现妻子面容憔悴,通过妻子的叙述,他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顽劣的影子。他这才开始考虑家庭跟未来。

在其丧母之后,哥哥叫他整理家谱,从那时起,苏洵便喜爱学习了。他的努力,加上他的天赋,苏洵成了家喻户晓的文人。此后,苏洵名句老少皆知。在苏洵的散文名句中,我们可以感觉出他的大气,他写的所有散文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苏洵对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的论述名句,在文章中,苏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能力。在当时人的眼中,六国被统一,是由于秦国的强大,但是,苏洵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奥妙。秦能统一六国是因为其他国家之间的不团结,各国的皇帝目光不够长远,只是顾及自己国家眼前的利益,而不是百姓认为的,秦国的强大,英勇善战,统一了六国。

直到现在,苏洵名句还能在各地区的学生嘴里听到,可见,苏洵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是极其大的,他的名句才能被流传至今。

苏洵读书

我们都知道,苏洵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他也因为自己创作的诗篇,而被列为“八大家之一”,这其中的意义,想必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能理解。那大家肯定会去想,苏洵有如此的成就,是不是与苏洵读书有关呢?到底是不是这样,让我们在下面的内容中揭晓。

苏洵画像

历史上的苏洵并非大家所想像的,打小就喜爱诗书,每日读到废寝忘食,事实是与这些相反的,苏洵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可是看到书就头痛的孩子。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自家哥哥,知道他哥哥通过刻苦读书考取了功名之后,苏洵才意识到,自己的年纪也不算小了,竟然还如此的不懂事,再看看哥哥的成就,苏洵好像一夜间成长了。

在那之后的日子,苏洵读书,早起晚睡,就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因为他不相信自己比别人差,之前是太贪玩了,现在若弥补,应该还不晚。只是当年的考试他并未取得名次。

苏洵再次对其做了深深地检讨,认为是还没有复习全面,漏洞太大,而且心里也有些浮躁,于是苏洵再一次做了一个大家都不能理解的举动,他将自己原来创作的文章全部烧毁了,一切从头开始,于是苏洵又是不论严寒酷暑的开始读书,这用功的劲头,人尽皆知,也正是如此,才有了之后的佳作和突破。

看来苏洵读书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喜欢读的,但他可以明白自己的责任,知道读书也许是自己未来的出路,所以才发奋用心,这种拼搏的动力,也将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songchaogushi/1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