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自视甚高,惟我独尊。不仅瞧不起现实中的人,就连古代圣贤他都藐视。他罢相回到金陵后,住在刘相故宅。竟然在小厅写下“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做卧龙”的诗句,有数十处之多。意思是诸葛孔明也没啥造就,只配一辈子隐居隆中,远不能和他王安石相比。
王安石是个充满了报复欲的心胸狭窄之人。他长着难以容人的小肚鸡肠,打击报复所有忤逆他的人。
王安石中进士后,枢密使晏殊赞赏其才华,豪宴请之。在高度赞扬王的同时,嘱咐他以后一定要宽容别人,那样别人才会容得下你。本是一片好意,但王安石却大不以为然。此后他一直瞧不起晏殊,指责道:晏公为相臣而教人这样的琐碎小事,还喜欢填写小词,哪能治理国家?
王安石担任的第一任官职是扬州节度府办公室主任(签书扬州判官厅公事),扬州帅臣韩琦(前参知政事)随口说了句“王安石颇识怪字”,事后他早忘记这句玩笑话了。
但王安石没忘记,以为韩在嘲笑他,所以把仇记得很深。等他主持朝政后,马上挑动皇帝把宰相韩琦赶出朝廷。
呜呼,老韩宰相做梦也没想到,当年一句话招来多年后祸端。
名士欧阳修十分欣赏王安石,总是在士大夫面前盛赞。但是王安石却恩将仇报,在皇帝面前贬低欧阳修的文章。
等王安石爬上宰相位置,利用皇帝对他信任,将提携抬举过他的老领导如富弼、欧阳修等,同事司马光、苏轼等,全部扫地出门,贬出东京。
王安石是个任人唯亲,践踏规则的人。
王安石一旦上任,马上露出了真实的面目。刚当上参知政事,马上设置执行他命令的特别机构,“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
这个吕惠卿在认识王安石之前,仅仅是个江苏仪征法院的审判员(真州推官)。任满后进京述职时候,见到王安石,一见如故,两人十分投机。正巧此后不长时间,王安石主持朝政,马上抬举吕惠卿进三馆(编校集贤院书籍),这可是高升前的序曲,就如同现在的干部进党校培训一样。
更另人做呕的是,王安石用极其肉麻的语言,在神宗皇帝面前吹捧夸赞吕惠卿,说吕同学伟大程度休说当今,就是古代的大儒圣贤都无法和他相比。能够学习先王之道而熟练应用者,惟独吕惠卿一个人。
宋朝的三司就像当今发改委,掌管全国经济。王安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临时机构凌驾于三司之上。重要机关自然要使用亲信,王安石任命吕惠卿参与各类机要事务,负责文字奏章(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谋之,凡所建请章奏皆其笔)。就这样,一个至多副科级干部青云直上,变成改革主持的头号人物。
几天后,王安石又把吕惠卿提拔为判司农。正直的司马光对皇帝说,吕是个奸佞,必将连累王安石。皇帝不以为然,没有听他的。司马光又劝王安石,说这是个十足的小人,现在你有权势,他巴结你。等你没了势力后,必将出卖你。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吕惠卿栽倒后,一直没有重新回京,就连蔡京这样的特级奸臣都不该使用他,害怕被他玩死。而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相公就敢那样吹捧提携他,什么动机?
王安石是爱听好话,并大力提拔说他好话的人。
邓绾在熙宁三年时期担任宁州(如今的甘肃宁县)通判。他看到王安石如日中天,马上施展马屁大法,给皇帝山了一道奏章,大意是陛下您得到了古代超级大贤臣(指王安石)的辅佐,进行青苗等各项改革,老百姓个个欢天喜地,歌颂圣上的恩德。我根据宁州观察,知道一路都是这样。根据一路观察,知道天下都是这样。您实行的是千古未有的优良政策,千万别因流言蜚语而半途而废。
王安石主持朝政,自然会看到这个奏章。他心里那个欢喜,缘分啊!马上八百里特快,将这个马屁精召到京城重用。
王安石重用吕惠卿等奸佞,祸害内政;又重用王韶败坏外交,大宋衰矣。
王韶本是一县令,后来辞官不做,独自一人到西北边境考察侦探,将西夏吐蕃等情况摸了个透彻。然后回京上奏章,竭力鼓吹大宋朝完全有能力荡平吐蕃,进而扫清西夏,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北边境安全问题。好大喜功的王安石岂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马上将王韶下放到西军,先担任个小官。镀金两年后,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率领精锐大军扫荡吐蕃,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王韶开熙河”。结果是把本来的盟友吐蕃推到西夏那边去了,还给北宋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的牺牲和损耗。
王安石火箭提拔附和他的年轻干部,重磅打击反对他的老干部,就连极力举荐他的老丞相曾公亮,也因他没像屁精那样拍马,因此被王安石收拾的干不下去,不得不请求退休。
他就像赵佶一样,长副文人脑子,政治方面有点菜。正如三朝元老韩琦警告宋神宗所言:王安石可以做个优秀的翰林,绝对不是个合?的宰相。经王相公培养提携的高干除了吕惠卿、王韶、邓绾外,还有章蔡确、曾布、李定、蔡卞等一大批。这帮同学绝大多数都是奸佞小人,残酷整治司马光等旧党士大夫。到了宋徽宗朝,以蔡京为首的奸臣们打着发扬神宗朝的新政,大力迫害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士大夫,一概扣上奸党帽子。如此折腾,大伤了大宋元气,最终招致亡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