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和关羽
魏延是我国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军士将领,出生年月已经无法追寻,只知道魏延于234年,被蜀国将领马岱所杀。关羽是我国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个人物,被后世所敬仰,被尊称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由于年关羽所处的时代,以及都是蜀国的将领,所以经常被后世进行对比。
魏延剧照
刘备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之后,一面入主荆州,一面进攻湖南长沙攸县。而魏延作为湖南长沙攸县的守军,不仅没有与刘备的军队进行战斗,反而将长沙太守韩玄的头颅呈给刘备,表明自己的投诚之心。之后被得到刘备的信任,并且不断的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最终成为了蜀国的镇远将军。
关羽在刘备还没有任何权势的时候便已经相随左右,并且两人还是义结金兰的兄弟。所以刘备对于关羽的信任是绝对超过魏延的,而且关羽的作战能力以及军士谋略都要远胜魏延。所以,魏延不论是在刘备的信任度,还是个人能力,在关羽前面相形见绌。
但是,这也不是表示魏延的个人能力不行。首先,魏延能够成为蜀国的镇远将军,就已经说明了魏延的个人能力。而且刘备对于魏延的信任多是建立在唯一的个人能力上,对于关羽的信任,多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关羽的了解。此外,魏延的军事谋略也不错,最著名的就是他曾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只不过被诸葛亮否决了,不然很有可能会帮助蜀国灭掉魏国。所以,魏延相比关羽而言,也是有一定的优势所在。
姜维和魏延谁厉害
姜维,出生于公元202年,字伯约,是如今甘肃省甘谷东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以及军事统帅。姜维原本是魏国的将领,之后投降蜀国,然后成为了凉州刺史以及大将军,深得刘备与诸葛亮的信任。
魏延石像照
魏延,出生年份不详,字文长,是如今河南省信阳市狮河区三里店人,与姜维一样,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将领以及军事统帅。魏延是刘备入主荆州,而后进军湖南长沙攸县时投降于刘备的降将。之后英勇作战,屡立战功,深受刘备的信信任。而在刘备成为汉中王之后,不仅将汉中交给了魏延管理,让魏延成为的汉中太守,还加封魏延为镇远将军。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将姜维与魏延进行对比,从而评判出姜维和魏延到底是谁比较厉害。虽然姜维与魏延两人都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作战,但是在谋略却有很大不同。
姜维不仅仅是一员武将,更多时候也发挥着一个文官的作用。而诸葛亮之所以喜欢姜维,就是因为姜维不仅有胆量,更加足智多谋。甚至到了最后,诸葛亮更是倾尽全力想要培养姜维,让姜维继承自己的意愿,帮助蜀国一统天下。
魏延作为一名军士将领,他的军事才能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而魏延在谋略上也不差。魏延在跟随诸葛亮征战的过程当中,就提出过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只可惜被诸葛亮否决了。
姜维与魏延二人,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战略规划,可以说都相差不多。但是,在为臣忠诚这方面,相比姜维,魏延却有所不及。这也是后人为什么多称赞姜维,批判魏延的原因所在。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
五虎将,是三国中让人赞叹的五位大将,其智勇双全被世人感叹。而魏延精通兵法,其勇武超过常人。那么,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反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将军呢?
魏延剧照
首先,我们要明确五虎将其实只是个封号,其赞颂名誉方面的倾向更加多一点,当然也代表着蜀汉最高首领刘备更加重视也会重用五虎将军。不过根据三国相关典籍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册封五虎将有着很多政治方面的考虑。五虎将的册封标准并不仅仅只是关系到行军打仗方面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册封谁为五虎将才能够使刘备手中的权利更加的稳固甚至更加的大。细究五虎将的人物,关羽张飞便不用说,刘备最坚实的后盾,是他最放心也是最大的依仗,且关羽张飞的才华众人有目共睹,可谓是实至名归。再看马超,他原是凉州马腾之子,拥有一半羌人的血统,在凉州归为刘备之后,马超便成为新一任安抚羌族,镇守边关的最佳人选。
如此,马超的家世、才能以及手中的兵权都是他赢得五虎将名号的资本,也是刘备安抚马超这样降军的手段之一。而五虎将的第四位黄忠更不用说,他是代表贵族势力的老将,刘备将其奉为五虎将,也是想要拉拢他身后的贵族势力,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壮大刘备手中的权利。
至于五虎将中的赵云,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被算在五虎将的范畴中,但因为百姓对赵云的喜爱崇拜,赵云也就被算为五虎将中的一员。由此可见,五虎将的政治意义更加浓厚一些,魏延的出身并不是很高,不能够为刘备增加更多的资本,同时他的勇武蜀汉名将也有。所以魏延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最后遗憾的没有被列为五虎将之一。大家是不是已经了解了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呢?
孔明斩魏延歇后语
诸葛亮和魏延同是刘备身边的能人贤士,诸葛亮聪明绝顶足智多谋,曾经是刘备“三顾茅庐”才将他请出山,之后更是凭借着聪慧敏捷的头脑为刘备打败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而魏延虽然之前并没有诸葛亮那样大的名声,可是在追随刘备之后,他因着自身赫赫战功让刘备刮目相看,对魏延是十分的信任和欣赏。
《赤壁》孔明剧照
这样的两个人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本应该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可是事情并不如那样的乐观,两人的关系虽然称不上是交恶,但也绝对没有好到哪里去。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后世竟然想出了一个十分形象生动的歇后语,“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两个人的关系本就不算太好,后来随着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弃而不用更加的紧张起来。后来在诸葛亮病重将要不久于人世之时,魏延再一次打断了诸葛亮向天祈祷延长寿命的机会,更是打翻了诸葛亮的长明灯,这在古代人尤其是诸葛亮看来是十分的不吉利的。诸葛亮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在临死之前还摆了魏延一道。先是告诉杨仪自己命令魏延留在汉中断后,若是他不听从则使用他下一个计谋,后来杨仪果然照着诸葛亮所说让人斩杀了魏延。
据说第一次两人相见的时候诸葛亮就预言魏延必反,而在后来刘备的阵营里和魏延有恩怨的很有几个,其中一个就是马岱,最后果然是马岱斩杀了魏延,所以就有人猜测诸葛亮留着马岱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他的这一步借刀杀人实在是先见之明啊。
魏延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计也称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魏延所提出来的。当时魏延跟随着丞相诸葛亮北伐曹操,魏延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敌军的作战策略提出了这个计划,想要自己亲自率兵快速的穿过子午谷进入长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得长安和潼关的主动权,而诸葛亮则从另一方出斜谷进兵攻打长安和潼关。
魏延像
但是诸葛亮向来为人谨慎不愿冒险最终并没有考虑“子午谷奇计”这一计策,这也引发了魏延逆反的心理。在后来后世的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当时没有采用这一计策实在是失策的行为,失去了绝好的一个世纪,但是也有人认为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不可能想不出魏延都可以想出的计策,最终的原因不过是因诸葛亮并没有攻打长安的打算罢了。
子午谷悬崖峭壁十分的凶险,但是如果运用的好了,则有可能成为一举制胜的最佳法宝,而“子午谷奇谋”这个计策风险大是肯定的但是若是成功那么收益也是极高的,需要主导将领必须有宽宏的气魄,而诸葛亮却认为这个计策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可是我们从结果上看来呢,诸葛亮在之后的十余次作战上几乎没有一次成功的,他的计划大多是走的沉稳路线想要稳扎稳打,可是诸葛亮没办法再让汉室强大起来。反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然说是十分的凶险,可是若是可行那么成功后,匡复汉朝的事情也就完成了一半了。
魏延为什么造反
魏延在军事方面拥有让人惊叹的才华,在其跟随刘备行军打仗的过程中,被刘备重视,从部曲一路升为镇远将军,这样可谓官运恒通的人物,他的死亡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与疑惑。
魏延剧照
魏延的身死,其死因是他背叛蜀汉,欲率领军队投降敌军。说魏延造反的主要人物是杨仪,也是魏延的仇敌,在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魏延与杨仪便多次产生冲突,魏延甚至经常一怒之下举刀想要杀死杨仪。刘备与诸葛亮非常重视这两个才智过人的人,所以经常调解这两个人的恩怨。
但诸葛亮身死后,魏延因为不满诸葛亮的遗命,即让魏延断后方便蜀军退兵。但魏延认为诸葛亮的死亡对战争的胜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有他这样的大将在军中,蜀汉有什么好怕的。
但杨仪率领蜀汉军队开始撤退,魏延冲动之下不顾诸葛亮的命令,抢先杨仪的军队回到汉中,并且一路给杨仪使绊。杨仪与魏延的仇怨失去了诸葛亮的压制,终于爆发。两人都向刘禅上书说对方是背叛蜀汉的人,但一来魏延的人缘一直不好,二他撤兵的方式以及给杨仪大军使绊的行为惹了众怒,所以众将领一直认为魏延才是造反的人。
所以魏延率领兵将跑出了汉中,但杨仪的大军也随之而来。魏延其实并不是真的造反了,而是他的坏脾气以及坏人缘导致了他最后兵败身死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