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天下归一

魏灭蜀汉的第二年(公元264年)七月,吴主孙休得急病而死。吴国外右曹魏军队的威胁,内有交趾今两广、越南北部一带的反叛,国人无不期待一个英明之 主即位,以振国威。左典军万或曾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当过县令,与孙权之孙、乌程侯孙皓非常要好,他在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面前盛称孙皓之贤明英武, 可堪大任,因而在濮阳兴等人的主持下,23岁的孙皓继位登基了。
  孙皓即位不久,国人就大失所望。他性情残暴,又好酒色,非但不能振兴吴国,而且加速了东吴的分崩离析。濮阳兴后悔选择了这样一个君主,但悔之晚矣,他与张布不久便死在孙皓的屠刀下。
  为了灭蜀,曹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当蜀汉灭亡后,魏国需要重新积蓄力量,一时还难以迅速灭吴,这使得东吴有了暂时偏安一隅的机会。暴君孙皓也能肆无忌惮地继续自己的统治。
   封建社会逃不过治乱兴废的历史规律,乱世出英雄,开国多名君,治世多能臣,同时末世也多昏君。大多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离不开一个“及万恶于一身”的末代 君主,他们是这个朝代灭亡的催化剂,起了加速的作用,但即使没有他们历史的车轮也会前进,治乱兴废的历史规律也会运行。
  三国时期的吴国末代皇帝孙皓,荒淫无度,嗜杀成性,集万恶于一身。他的变态型人格,令吴国上下提心吊胆,人心涣散,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晋武帝由此最后下定了尽快伐吴的决心。他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为诸路大军筹措并运送粮草军资。武帝又任命贾充为大都督,督统伐吴各路人马。贾充认为伐吴 为时尚早,怕出师不利,不愿受命,并以自己年岁太高相辞。而武帝非让他出征不可,说:“你要是不肯受命,我就得亲征了。”贾充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征, 屯驻襄阳,节度各路人马。
  成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朝发兵二十万,分六路大举攻吴。这六路的布置是:镇军将军琅琊王司马仙 趋涂中(今安徽滁州东南),安东将军王浑趋江西(今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建威将军王戎趋武昌(今湖北鄂城),平南将军胡奋趋夏口(今湖北武汉),镇南 大将军杜预趋江陵(今湖北江陵),龙骧将军王溶、日东监军唐彬率水军自巴、蜀顺长江而下。
  诸路人马中,王戎、唐彬所率水军是主力,0咸宁六年(公元280年1正月,他们从成都出发,直捣丹杨(湖北秭归东南)。
  二月,王戎挥师连陷西陵、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诸城,斩杀东吴将士众多,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璩、宜都太守虞忠、监军陆晏均成了俘虏。吴平西将军施洪等眼看抵抗不住晋军攻势,也缴械投降。
   当王戎进攻乐乡时,杜预率领的大军也已逼近江陵。杜预先遣精兵八百人趁夜色悄悄渡过长江,在巴山(今湖北松滋北)燃起一堆堆大火,并虚张声势,在那一带 插上许多旗帜,像已有千军万马占据了江防要地。吴人非常纳闷,感叹说:“晋军简直是飞过长江的,让人不知不觉就占领了我们的要害之地。”吴军由此惶恐不 安,斗志大大削弱。杜预又命牙门将周旨等率军埋伏在乐乡城外。乐乡城中的吴都督孙歆出战王戎溶,遭到失败。当他率败兵逃回乐乡时,周旨也带伏兵装扮成吴军 士兵,尾随入城。然后在孙歆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其活捉,悄悄押回杜预营中。晋军将士对杜预的谋略都很赞赏,称他“以计代战一当万”。
   驻守江陵的吴督将伍延在晋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假装请降,却把精兵埋伏在城上的矮墙后,准备等晋军入城时,发动突然袭击,以便以少量兵力趁乱取胜。但杜 预识破了他的计谋,没有受降,发兵猛攻,很快夺下了江陵城。由于杜预足智多谋,吴人对他既怕又恨,因而在江陵城内外长有结块的大树一。削去部分树皮,题上 “杜预颈”几个字,又在狗脖子上系着剖开的葫芦瓢。原来杜预脖子上长了一个较大的肉瘤,吴人借此侮辱杜预。江陵城攻破之后,杜预把所有参与这种事的人处 死,以泄心头之愤。其中被冤枉而死的人有不少,在这件事上,他是干得过于残忍了。
  武帝在频频得到捷报后,再次下诏,命令:“王戎、唐彬继续顺流东下,与已经攻克江安的胡奋及逼近武昌的王戎会师,共同攻克夏口、武昌,然后直扑吴都建业;杜预则挥师南下,平定荆州以南的各州郡;大都督贾充应从襄阳移屯项县(今河南沈丘)。”
   这样,王戎、唐彬在得到杜预补充的一万七千名士兵后,又与胡奋联兵,攻破夏口,尔后带着胡奋补充给他们的七千士兵,在王戎部将罗尚、刘乔的配合下,攻克 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等投降。过了武昌,唐彬又得到王戎补充的六千士兵,这样,王戎、唐彬率领的水师总人数多达八万,战船满江,兵甲耀目,气势极盛。
   王戎、王浑、司马各自率领的军队离建业越来越近,一向不以国事为重的荒淫皇帝孙皓这才惊慌失措。他命丞相张悌督统丹杨太守沈莹、副军师诸葛靓率吴军主 力三万人前去迎战。这支队伍到达牛渚伶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沈莹提议驻扎于此,他说:“晋军在蜀地训练水师,准备船只已有多年,而我们长江沿线各要镇长期 没有戒备,加之过去独当一面的名将现在均已故去,必定阻挡不住晋军的进攻。晋军水师迟早会到达牛渚,我们借这里的险要地势与之决一死战,若取得胜利,则长 江西岸的晋军都会被镇住,那样的话,还可能趁势夺回长江中上游的控制权。我们如果不守住这里,而是直接渡江西行,一旦失败,国家的覆亡就不可避免了。”张 悌不同意他的看法,感慨地说:“东吴将亡国,这是老少皆知的事情。我们守住牛渚,一旦晋军到来,我军早已丧失了斗志,根本无法与之抗争。现在只有渡过长 江,去与对方进行决战,败了,我们同赴国难而死,值得;胜了,可赶走江北晋军,并趁势回师攻晋军水师,必将打败他们。”于是,张悌率军渡江,先围王浑部将 张乔于杨荷桥,继而与晋将张翰、周浚对阵。吴军最初取得小胜,但随后在冲击对方军阵时失利,一处战败引起各部人马依次崩溃,将帅制止不住,加之张乔在后面 夹击,吴军最后大败于板桥。当时,诸葛靓率五六百人向外突围,他特意去迎张悌,但张悌不肯离去,坚持要以身殉国。诸葛靓没办法,挥泪而去。才走百余步,他 再回头时,张悌已被乱军杀死。
  王浑力克三万吴军,兵势极盛,扬州别驾何恽劝他乘胜跨过长江,直捣建业。但王浑却信心不足,不肯奋兵独 进,而按兵停留在江北,坐等王溶的到来。这时,武帝又下一道诏令,让王溶到达建业附近后要受王浑的节度。但这道诏令尚未传递到王溶手中,王溶的军队便已到 达了三山(今江苏南京板桥镇附近)。王浑派人与王溶联系,让他到江北与自己共商攻城之计,而王溶不予理会,他对来人说:“船队现在顺风顺水,不能停住,正 应直趋建业。”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renwujianjie.cn/jinchaogushi/16843.html